社区治安防控在信息化背景下应用研究

2018-03-21 07:03李亚东宋婷婷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治安防控社区

李亚东,宋婷婷,沈 洋

(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以信息技术革命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新模式,在新形势、新环境下,传统的治安防控手段已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信息化的普及为公安、综治等部门提供更加完善和准确的人口数据、车辆数据、事件数据以及行为轨迹数据等,为治安防控的统筹、规划、指挥和部署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防控策略。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最基础单元,安全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治安防控是社区的重要内容,社区治安防控的完善是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平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真正将防控手段落实到“最后一千米”,布建一个完整的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全天候防控,构建以身边人社会关系网为基本单元的社区防控网,实现社会关系的防控,从居民身边建立防控网络,通过建设智能化、精细化、移动化的社区治安防控,为社区人身、财产、公共安全提供保障。

1 新时代社区治安防控概述

1.1 社区治安防控发展趋势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其安全性、稳定性影响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以“游击式、突击式”为主导的防控模式使得治安工作获取信息滞后、效率低下,无法做到基础信息“底数清、情况明”,导致社区社会面控制力较弱。新兴技术的智慧应用,从深度及广度提高了社区信息采集的密集度,保证了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准确性,高效的发挥预警预测、实时响应的治安防控功能,解决了社区治安“最后一千米”的安全问题。社区治安防控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定义,通常认为,智慧社区防控,应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主导为核心理念,建立社区治安要素(即人、事、地、物、组织)与网络互联互通的新型防控方式,实现精准管理、精准防控、精准保障的社区防控模式[1]。基于此,我们认为社区治安防控指的是在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应用于社区,打破传统静态要素管控模式,将社区的人、地、物、事等要素纳入治安防控圈内,不断完善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社区封闭式、全方位、实时性管控,为社区管理者打造一个安全、智能、现代的社区安防管理系统。

1.2 社区治安防控新特征

(1)全面实时的信息感知。依托物联网、互联网等多种采集手段拓宽信息采集范围和扩大采集内容,实现对小区人、车、房、物(水表信息、消防信息)全要素多维感知,收集、存储感知平台产生的海量信息作为社区基础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不断丰富前端采集数据的种类,提高采集频率,为社区治安情况分析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2)算法、模型的精准化应用。以感知系统采集海量数据为基础,通过人脸识别、智能挖掘等大数据智能分析手段,把采集的视频、人像、车辆抓拍、物联网轨迹等数据进行处理,依托算法、模型实现智能预警,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有的放矢的将重点人员管控、社区矛盾冲突处置为重点,实现对社区不同人群的精准化管理,高积分重点人群的预警管理,社区外来人群的分类管理。(3)防控主体的精细化管理。以社区为对象,通过建设社区多层防控圈,以社区某个个体或群体为关注重点,以模型算法为基础,通过防控主体的分类、模型的计算、预案的推演实现社区人、车、物、事件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采集实时的、抓住现行的、预测可疑的”目标。

2 信息化对社区治安防控建设影响分析

2.1 物联网对社区治安防控建设影响分析

物联网在治安防控中发挥着信息收集和信息传递的作用,通过对社区内人、房、车、物、点等元素的无感知采集,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连接起来,织就成一张智能感知社区防控网络,并通过图形、声音、短信等多媒体信息方式呈现与预警,及时推送给社区民警、社区居委等相关单位,保障社区居民公共安全达到社区动态自动化管理。物联网其物物联网、信息交换的特点,可充当信息传递的媒介,比如通过对社区治安状况的无间断监控;社区固定、流动、重点人员的人脸信息的不间断采集更新,社区楼宇内部二次供水、燃气泄漏、消防设施全方位动态监测预警,实现信息的共建共享,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

2.2 大数据对社区治安防控建设影响分析

大数据浪潮催生计算型社区兴起,对治安防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数据治理是治安防控中的“关键的具体”,大数据在社区治安防控上的主要应用首先是加强数据库建设,不仅需要完成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还需制定统一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打破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并在互联网及物联网层面有效延伸和覆盖,实现全方位、实时性、多角度、互动式的数据抓取,给决策者提供与治安防控有关的信息和参考答案,以处理盗窃案件为例,通常警务人员会依据受害人的描述、现场勘查及视频监控等手段锁定犯罪嫌疑人,而利用大数据,可让数据“发声”,记录、分析犯罪数据,识别数据模型,提前部署警力资源,将大数据技术与预警警情相结合,提高治安防控水平。

2.3 云计算对社区治安防控建设影响分析

云计算为社区及跨区域海量信息提供一个统一存储与管理平台,其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多租户技术、和弹性扩展技术应用可解决社区系统中没有一个开放的、统一的、集成的网络服务共享平台的问题,使社区的数据在各应用中充分共享,实现社区业务和资源优化管理和安全控制管理[2]。

2.4 人工智能对社区治安防控建设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的出现最大化的发挥治安防控的“预防、控制”目标,以海量数据为基础,融合定位、通信、网络等技术,在发生事件后可通过机器学习开展多种分析计算,比如通过聚类算法对社会治安事件进行聚类分析,生成社会治安事件簇,将社会治安事件自动分类到相应簇,确定警级,在事件发生后,可快速生成历史相似预案模型,辅助用户更快的找到匹配的资源来进行调度。

针对小区人员,可通过人脸识别、人脸比对、人脸跟踪等手段,构建陌生人频繁出入分析模型、陌生人夜间出行分析模式、昼伏夜出模型、异常出行规律分析等模型,对异常事件进行预测预警;针对小区事件,可通过案例推理、规则推理、模型逻辑与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基础上,在发生事件时,可通过模型计算,迅速筛选出历史与此事件相似的典型案例及所采取的预案,经过类比得到新事件的解释或解决方案[3]。

3 社区治安防控在信息化背景下应用研究

3.1 完善智能感知社区安防基础设施平台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社区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外来犯罪的集聚作用凸显,社区治安问题混乱难以保障,如何解决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智能探头、安检设备、智能门禁、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型技术及硬件的兴起,延伸社会治安防控感知手段,从依靠公安向依靠群众转变,通过搭建智能感知社区安防基础设施平台,构建包围社区的封闭式多层防控圈,实现社区信息的全面感知。比如通过人脸门禁采集居民进出楼宇信息,通过传感器监测二次供水、燃气泄漏、消防报警信息等,通过微卡口对进出社区车辆进行监控和车牌识别,通过摄像头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监控等,以互联网为媒介,实时不间断的传输社区视频、图像信息,及时掌握社区治安热点,了解社区重点人员的分布情况,智能化治安防控手段。

3.2 建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社区治安防控网

社区防控的关键是建立人、房、事、物等社区基本要素与技术网络的互联互通,传统防控体系各要素之间是“碎片化”、“割裂状”的,而信息化背景下的防控体系,将社区人员、车辆、房屋、事件等纳入到一张社区防控体系网络中,依靠技术手段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网与网之间的防控网,实现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模型构建,以智能感知端采集的海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社区重点人员、社区历史事件的关系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做到可测可视可控,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与街面防控网、场所防控网、公路防控网互联互通,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布控。

3.3 打造精准防控、面向个体精细化管理平台

传统的防控体系是通过户籍管理实施治安管理模式,以静态数据为主,然在人流、物流、信息流频繁流动的现今社会,社区人口的流动性、违法犯罪的流动性、信息的流动性给社区治安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因而加强横向联系,通过门禁、人脸抓拍、视频监控实时获取社区流动人口数据、重点人员轨迹数据、社区活跃人员动态信息,采用面向个体、面向群体的精准防控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效率的必然手段。本文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通过视频解析、人脸抓拍、情报分析、预案推演等手段,由传统的事后统计分析转变为在线分析,促进依靠“经验”的决策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新模式转变。比如通过监控每栋楼的开关门次数,如果一栋楼的开关门次数显著高于小区平均值,就有非法集会的嫌疑;比如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小区相关人员进行行为习惯分析,从中筛选出行为异常人员(如:夜间出行、频繁活动等)。通过对前端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比对、碰撞、推演,实现人脸信息的自动识别、访问陌生人信息的自动归类、重点人员信息的自动跟踪、可疑事件的预测预警,诊断异常信息背后隐藏的治安风险信息,帮助治安防控部门发现和控制隐匿于社区的非法传销、聚众赌博、聚众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实现社区治安总体性、前瞻性预测和预警,进而震慑违法犯罪,降低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公共安全满意度[4]。

3.4 构建智能化、一体化及多方参与防控新格局

以全面感知、人机交互、移动应用为建设重点,打破部门水平及垂直领域信息不对称、信息壁垒的现象,通过分布式分发、共享手段,在事件发生前多方掌握防控目标实时数据,比如重点人员主要分布在哪栋楼宇,最近有无异常行动,在事件发生后实现跨部门的协同作战,从过去的静态、封闭式管理向动态、开放式管理转变,从仅仅依靠公安到发挥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力量,将社区的四老群体(老军人、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保安力量、居委会、调解委员会等加入到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网络中,实现多方参与的防控新格局。

4 结束语

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正逐渐改变社区治安防控的新模式,在保障社区安全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治安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持。信息化背景下治安防控模式,实现了从静态、封闭、单向管理转向动态、开放、双向互动,从单纯人防转向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防控方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对新时代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治安防控社区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Me & Miss Bee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社区大作战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3D打印社区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