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中低产田地力分析与改良对策

2018-03-21 10:02陈文凭
农业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良现状

摘 要: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力决定粮食的产出。针对禹城农业发展面临的中低产田改良与发展问题,从土壤类型、灌溉条件、养分含量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总结障碍因子,对中低产田现状改良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低产田;现状;改良

中图分类号:S34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15

禹城市现有耕地49132.27 hm2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两种粮食作物。禹城市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差距很大,单产最高的每667m2产粮食1500kg,最低的每667m2产粮食几百千克。现有耕地中有中低产田10738.4hm2,占耕地面积的21.95%,其中中产田面积占15.65%,低产田面积占6.20%。中低产田耕地地力基础较差,产量水平较低,具有很大的粮食生产潜力。针对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1 禹城中低产田的类型与分布

根据土壤主导障碍因素及改良主攻方向,我们把禹城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型、盐碱耕地型、沙化耕地型、渍涝排水性和瘠薄培肥型。

2 中低产田地力现状

通过对比分析禹城耕地地力评价中低产田样品的数据资料,对禹城中低产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初步汇总,发现禹城中低产田主要养分指标有以下特点。

2.1 土壤类型及灌溉条件

土壤类型主要是以潮土为主,兼有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土壤表层质地以轻壤、砂壤为主,少量中壤和重壤。土体构型类型较多,主要为壤质粘腰、壤质粘心、壤质砂心、壤质砂腰。地下水矿化度以0.5~2g/L弱矿化度水为主,少部分地区存在中度和重度盐碱化。绝大多数地区的灌溉保证率低于50%。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偏低。

2.2 土壤养分状况

2.2.1 有机质含量上升但仍相对缺乏

从中低产田土样的化验数据看,禹城市中低产田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g/kg。虽然有机质含量有所上升,但仍有近60%的中低产田缺乏有机质,这仍是粮食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

2.2.2 碱解氮含量仍然较低

从最近3a的化验结果看,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3mg/kg,这说明虽然氮肥在农业中大量投入,但从整体上说仍不能抵消粮食从土壤中的索取和氮素的流失。所以在今后的施肥工作中应注意合理投入氮肥。

2.2.3 有效磷含量明显增高

从最近3a的化验结果看,中低产田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3.9mg/kg,平均增加了19mg/kg,说明禹城市农户对施用磷肥的重视程度很高,特别是磷酸二铵等磷肥的大量施入,使有效磷含量明显增加。

2.2.4 速效钾含量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最近的化验结果全市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23mg/kg,处于较高水平,由于粮食是喜钾作物,这对于粮食的高产稳产很有利。但从整体看速效钾含量水平很不平衡,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特点,其中高的地块达268mg/kg,低的仅为63mg/kg。

2.2.5 中微量元素状况

禹城中低产田中微量元素和全市水平一致,交換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有效钼、有效硅大部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2.3 农田基础设施

禹城市中低产田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较差,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缺少骨干引水工程和提水设施,灌溉率低,靠天吃饭。洼地类型耕地排水设施不畅,常年形成涝灾,多雨年份甚至形成雨水倒灌,造成大面积农作物绝产。

3 中低产田存在的障碍因子

3.1 农田基本建设薄弱,灌溉保证率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由于全市中低产田大多位置偏远,主要河流沟渠利用不上,农田基本建设落后,其它栽培措施较难以实施,农业机械化应用很慢,机械深翻率低,农田防护林建设落后。

3.2 土壤瘠薄、肥力不足

农民对耕地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掠夺性生产,造成用养失调。对养分平衡补充重视不够,在土地投入上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有机物质和有机肥料投入少,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容重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

3.3 由于中低产田地下水位偏高

盐碱化严重,土壤贫瘠而板结,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耕地条件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需要,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

3.4 土壤沙化,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性差

沙化土壤质地疏松,蓄水力弱,不耐旱,养分流失快,各种养分都比较贫乏,不能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粮食产量偏低。

3.5 洼地易受涝灾,降水过多时,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 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

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造成农作物减产。

3.6 科学种田水平有待提高,经营管理不善

对土地只种不养,采取掠夺式经营,造成土地肥力和产量下降。

4 中低产田改造的对策建议

4.1 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肥投入

增施农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是用养结合,培肥地力的关键。增施农肥要多积造畜禽肥与秸秆肥,更好的是利用“无害化”的沼渣沼液菌肥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坚持种绿肥,大力推广秸杆回田,合理用肥。

4.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含量的测定,确定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地带、面积大小及养分含量的各种数据,根据掌握土壤肥力的状况,按不同的农作物的需肥特性和农业生产要求,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肥与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等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用,从而全面补充土壤地力水平,满足农作物营养需求。

4.3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所采取的一套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抓好3个方面:深翻改土,熟化土壤;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关系,使作物根系活动旺盛,增加土壤生物数量和种群,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从而实现增产目的;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要从土壤类型、肥力出发,坚持因地制宜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调整;轮作换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合理利用耕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4.4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增强农业抗旱抗灾、实现农业丰产丰收的关键所在。主要措施: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它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4.5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养地水平

农民素质低,也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全市在科技培训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农民科技水平低的事实仍不容置否,因此,加强养地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运用科学种田仍是重点。

4.6 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

在增施农肥的基础上,进行深翻改土,加厚耕作层,活化土壤;继续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快腐菌剂,加速秸秆腐化,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力推广沼渣沼液还田技术。近年来,随着全市沼气建设的大力发展,沼气用户越来越多,沼渣沼液是很好的“无害化”生物菌肥;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利用农闲季节搞农田基本建设,通过整修地埂、平整田地等形式进行坡耕地改造。

参考文献

[1]钱飞,徐凤,王英.淮阴区耕地地力评价与中低产田改良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4(10):2874-2876

作者简介:陈文凭(1985-),女,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中低产田改良现状
济源市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低产田障碍类型及改良措施
中低产田及其改造利用方法
改良经腹横切口输卵管结扎术1260例临床观察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