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的营造与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2018-03-21 10:02莫宇涵
农业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林业混交林营造

莫宇涵

摘 要:在我国营林生产过程中,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使用单一纯林造林比较普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日趋严峻,大面积的人工纯林因结构简单,生产力低,病虫害严重等多种弊端,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文章中,通过对混交林的建设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并为其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混交林;营造;生态林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26

发展生态林业,促进区域生态平衡,是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首要条件。基于生态学理念,将其作为有效的指导意见,对林业进行综合经营和发展,将促使林业生态效益的实现,也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1 发展混交林的作用

1.1 混交林的营造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根据不同生物树种分析,对其科学混交,促使地上、地下空间的充分应用。比如,将针叶林和阔叶林进行混交,将乔木和灌木混交等,能缓解更多的地上空间,在各个树种分布中,也能在不同时期实现不同层次发展,促使其各个因素的充分使用。

1.2 改良土壤的作用

混交林的结构较为复杂,整体上具备一定层次,林内的光照也能促进林木的积极生长。同时,在林内随着湿度的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逐渐减少。在复杂的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也在增加,一些枯枝落叶分解后,也能达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促使其肥力的提升。所以,混交林营造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促使效益的防护作用

闊+阔混交或阔+针混交的林分,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保持水土的作用更明显。比如:润楠+枫香混交林,枫香枯叶具备的持水量更高,或杉木+润楠混交等都对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具有明显增强作用。在这种造林方式下,不仅能避免在降水中冲刷林地地面,也能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1.4 混交林的营造能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混交林的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抵抗自然灾害,促使其生态作用的实现和发挥。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都较为强壮,林区内的气候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能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发展,抑制了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林中的食物也更为丰富,能吸引更多鸟、兽来维护生态的自然平衡性。

由于混交林区内的温度比较低,湿度较大,一些可燃物不容易着火。特别是在针+阔混交林中,因树木之间的相互阻隔,将预防火灾的蔓延和发展,大大降低了火灾风险。对人工林而言,混交林也是避免大风危害的最好经营方式。因此发展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是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有效途经[1]。

2 生态林业建设遵循的原则

在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条件,确定混交模式,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增加,很多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需要加强混交林建设,提高造林质量,从而实现森林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封山育林、造林等手段,开展森林生态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能保证森林生态体系的完善化,也能在整体上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循几点实施原则:将生态效益作为培育的主要目标,积极营造生态林;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生珍贵树种加以保护,实现保护和发展相统一;在对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使用乔灌结合方式,进行多树种混合。在造林时,要将其划分,根据地区内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土壤特征等,选择适合的地区进行种植,做到适地适树;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如:乔灌配置,当在立地条件较差区域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营造灌木树种的比例;在对树种进行搭配的时候,也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充分对树种的机械、生物量、生物化学关系进行分析后再搭配,保证在造林区域内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

3 混交林的营造建设战略

3.1 实现生态林业划分

为了实现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在营造和建设混交林的过程中,需要对混交林区域进行规划,确保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多年前,各个地区都实施了林业区划工作,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这些工作的实施,对森林资源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为森林旅游产业的积极发展提供保障。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实现林业生态化建设,必将对混交林进行规划,使其发挥最大效益。通过现代林业理论的应用,将混交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等,并对其进行分类经营。对于商品林,要使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其管理;对于生态林,可以引导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保证在生态林建设和发展下,为其提供充足资金。在对混交林进行划分的时候,也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对森林的类型进行划分,促使其社会经济、森林生态功能的实现,同时为了保护重点生态林区,在工作中要为其制定出合适的保护措施 [3]。

3.2 加大力度营造混交林

加大力度促进混交林的营造,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实施和发展。混交林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对其充分应用,也能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土壤微生物的循环发展。同时,也能在整体上为其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确保整体的平衡发展,保证其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提升,充分应对森林火灾等一些不利因素,提高森林的防护能力。基于混交林的不同类型,也要根据其存在的树种特点、立地条件等做出分析,选择使用针阔叶林、乔灌混交、等一系列套种方式等,促使土地与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多种森林类型的建立。并且,还需要对培植资源再生使用,以促使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在这种多样化组合方式下,不仅能提升森林生产力,也能获得良好的生态效果[4]。

3.3 造林模式的多样化

在混交林营造工作中,能促使造林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因为生态林业生态效益的实现与造林模式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造林模式所具备的科技含量、经营水平等更为突出。比如:在相同条件下水源涵养林、复层林比单层纯林的水涵养量要高许多。并且,使用阔叶林的优势也能充分发挥,保证在造林工作中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但是,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对环境中的各个因子重新组合,提出不同的技术措施,同时对造林模式实现多样化发展的设计工作,以保证在生态化林业发展下,实现群落的多样性。

3.4 推广林业现代科技

在林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对科学技术充分应用,解决林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保证能获得良好的建设效果。比如:ABT生根粉、高效吸水剂、浸根造林技术的使用,将其推广到生态林建设和发展中,不仅能促进科技含量的提升,也能获得更高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5]。

3.5 实现环境保护规划

为了促进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在混交林营造工作中,要做好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因为随着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经常会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尤其是受各個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会引发一些乱砍滥伐、开荒种地等现象。因此,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不仅在工作中缓解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降低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在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中,实现混交林的营造工作,为其做出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以达到森林资源的保护目的。

4 总结

实现生态林业建设,要积极发展混交林营林模式,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并为其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促使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也能为社会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丁旭欢.林业建设中混交林营造方法[J].宁夏农林科技,2015(6):22-23.

[2]邓立明.混交林造林方式及优缺点浅谈[J].南方农业,2017,11(11):55-56.

[3]赵永强.探讨混交林的方法及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5(1):152.

[4]董占强,武让,武晓彦,等.黄连木与臭椿混交林营造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52-7053,7056.

[5]王群,李萌,刘世荣,等.人工林不同营造模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5,34(12):3443-3452.

猜你喜欢
生态林业混交林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调查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