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种植管理技术及应用实践探讨

2018-03-21 10:02韦文彪
农业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

韦文彪

摘 要:本文主要依据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及其危害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自己的防治经验总结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达到主次兼顾、病虫害兼治的目的,从而确保小麦优质稳产。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56

小麦是新乡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5.3万hm2,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7%。麦田各种病虫草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做好病虫草害防控对小麦优质稳产至关重要。

1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种类

1.1 小麦病害

小麦叶部病害主要为白粉病、锈病等,穗部病害主要为赤霉病、黑穗病等,根茎部病害包括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等。

1.2 小麦害虫

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麦蚜、麦蜘蛛、粘虫、小麦吸浆虫、麦叶蜂等。苗期害虫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可以造成缺苗断垄;生长期内有麦蜘蛛、苗蚜等吸食汁液,传播病毒,粘虫、麦叶蜂等咬食叶片;抽穗期有吸浆虫、穗蚜等吸食麦粒汁液,直接影响小麦产量。

1.3 麦田杂草

阔叶杂草包括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繁缕、米瓦罐等,禾本科杂草包括看麦娘、节节麦、野燕麦、硬草、碱茅等。麦田杂草第一次出苗高峰期在11月中下旬小麦分蘖期,第二次出苗高峰期在第二年2月上中旬小麦返青期,这2个阶段是化学防除杂草的关键时期。

2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重点强化检疫和农业措施,加强健康栽培,普及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辅以田间施药。

2.1 农业措施

2.1.1 选用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

2.1.2 实行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棉麦两熟轮作,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作制,小麦与蔬菜、绿肥等作物轮作均有良好的控制病害的效果。

2.1.3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可为小麦提供较全面的营养,发挥小麦植株抗病性,改善土壤理化特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微生物间的竞争性,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2.1.4 适期播种

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5—18日,如西农979、济麦20,郑麦366适播期为10月10—20日,藳优2018适播期为10月5—20日,新麦26适播期为10月上中旬;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适播期为10月下旬。不用带病小麦作种子,播种时采取先种无病田,后种有病田的方法,减少病虫害传播几率。

2.1.5 精量播种

播种量对根病发生有明显影响。播种量大,小麦群体密度过高,通风透光条件差,有利于病菌的繁殖生长。合理控制播种量,建立合理群体,壮个体,改善田间生态环境,能控制病害发生。提倡精量播种,新乡市小麦每667m2适宜播量在10kg左右。

2.2 化学防治

围绕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在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相同品种药剂重点推广高含量产品和悬浮剂、水乳剂等环保、高效剂型,减少农药面源污染。

2.2.1 主要病害防治

2.2.1.1 小麦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

一般发生区用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悬浮种衣剂50mL加2.5%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mL兑水100~125mL,全蚀病严重地块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种衣剂20mL兑水500mL,拌种10kg,闷种2~3h后播种。

2.2.1.2 小麦纹枯病

麦播期用3%苯醚甲環唑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返青至拔节初期,当病株率达15%时,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50~60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兑水50kg喷雾,注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同时不要偏施氮肥。发病严重地块,隔7~10d再喷1次。也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2.2.1.3 小麦白粉病、锈病

抽穗至灌浆期,当白粉病、叶锈病田间病叶率达5%时,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50~60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兑水50kg喷雾。当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时,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三唑类药剂开展防治,控制发病中心,用药方法同白粉病、叶锈病。

2.2.1.4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属暴发性、流行性、气候型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3d以上或10d内有5d以上阴雨天气时,应全面开展防控。每667m2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g,或25%咪鲜胺乳油60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兑水50kg,对准穗部均匀喷雾。也可选用戊唑醇、氰烯菌酯、多·酮等。如施药后3~6h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要提早至抽穗期。

2.2.2 主要虫害防治

2.2.2.1 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和金针虫达到防治指标(每667m2蛴螬1000头、蝼蛄100头、金针虫1000头)时,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或每667m2用5%辛硫磷颗粒剂3kg混拌20kg细土,耕地时均匀撒施。

2.2.2.2 蚜虫

苗蚜:拔节期百茎50头,孕穗期百茎100头时,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g,兑水50kg喷雾。

穗期:当百穗蚜量达500头时,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70g,或每667m2用3%啶虫脒乳油40~50mL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25mL,兑水50kg喷雾。

2.2.2.3 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高密度区域要重点抓好蛹期土壤处理和成虫期喷药防治2个关键环节,一般发生区做好抽穗至扬花前的成虫防治。

幼虫防治:麦播时,当虫口密度达防治指标每小方(10cm×10cm×20cm)2头时,进行土壤药剂处理,用药同地下害虫。

虫蛹防治:4月上中旬,每667m2用5%辛硫磷颗粒剂2.0~2.5kg,或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250mL,兑水2kg配成母液,均匀拌细土25~3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麦垄间。

成虫防治:4月下旬—5月上旬,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当每10网复次捕获成虫10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200mL兑水50kg喷雾。

2.2.2.4 粘虫、麦叶蜂

抽穗至灌浆期,当低龄幼虫虫口密度达15头/m2时,每667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mL加Bt可湿性粉剂(每克100亿孢子)30~50g,兑水50kg喷雾。

2.2.2.5 麦蜘蛛

麦蜘蛛包括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当33cm单行虫口密度麦圆蜘蛛达200头或麦长腿蜘蛛达100头时,每667m2用20%哒螨酮乳油50~70mL,兑水50kg喷雾。也可选用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药剂喷雾防治,或采取灌水时振动麦株的方法杀死害螨。

2.2.3 化学除草

根据当地草情、草相等实际情况,选准对路药剂,采用适宜剂量,大力推广麦田冬前化学除草技术。冬前化学除草,常年在11月中下旬进行,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00—下午4:00科学施药。以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m2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g或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00~250mL,兑水50kg喷雾;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m2用36%禾草灵乳油130~180mL,或精恶唑禾草灵(6.9%驃马)乳油40mL,兑水50kg喷雾;以节节麦、碱茅、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3%世玛)20~40mL或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3.6%阔世玛)20~25mL,兑水50kg喷雾。对于冬前没有及时进行化学除草的,应抓住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的关键时期,开展麦田杂草防除,施药方法同上,用药量适当加大。

参考文献

[1]宫琳.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235.

[2]王明秀.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8(05):59-60.

[3]高振武,李华,戴继宇,等.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2):41,43.

[4]刘金枝.小麦病虫草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08):50-51,53.

作者简介:徐英,女,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北方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