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8-03-21 10:02吕国志
农业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吕国志

摘 要: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稻米产地与发源地,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农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不仅有助于水稻产量的稳步提升,同时也降低了病虫害对水稻生长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就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水稻种植农药使用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水稻种植;农药使用;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29058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凭借先进的育种技术与农药技术,我国水稻种植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社会上经常出现谈农药色变的现象,但是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元素,其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言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农业生产过程中适当的使用农药,不仅有助于农作物产量质量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农药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出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1 水稻种植几个关键时期

1.1 培育状秧

根据水稻播种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播种期。水稻的播种范围必须以出苗极限、安全抽穗、反推最晚极限等因素为基础,由于这些因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气候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降低这些因素对水稻生长所产生的影响;秧龄的确定。由于高温、低温气候环境变化是影响水稻秧龄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确保水稻育秧的温度符合要求,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气候环境因素对水稻育秧所产生的影响;播种量的确定。根据水稻播种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水稻秧苗在移栽之前出现互相遮光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必须在高温育苗期采取减少播种量的方式,以确保水稻育秧工作的顺利进行;种子处理与发芽。在育秧开始之前,必须先进行晒种与选种工作,然后将筛选出的种子浸泡,最后才能进行种子的催芽工作,从而确保水稻育秧的顺利进行;育秧方式与管理。不同的育秧方式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确保育秧作业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水稻育秧必须选择向阳背风、土松肥高、易于排灌的土地,才能确保育秧作业的顺利进行。

1.2 旱育秧

苗床准备。这一环节的工作主要包括了选地、培肥等几方面的工作。在播种之前30d先施入切碎的稻草、有机肥,然后将土地深翻混匀,最后进行土地的平整;播种。播种完成后,必须在上层盖上过筛的细土,并搭设小温棚或者覆盖地膜,为秧苗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苗床管理。在播种完成后直至出苗期,必须确保土壤的湿润,才能避免水稻秧苗烂死现象的发生。

2 农药的使用技术要求

2.1 触杀作用

触杀作用是农药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这一原理主要是在昆虫触碰到农药时产生相应的作用,从而对昆虫造成一定的化学伤害,使其失去行动能力增加其觅食的难度。在喷洒触杀农药时,必须确保药剂的均匀性、易于喷洒、易于辅佐,才能将触杀农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2.2 胃毒作用

胃毒作用主要指的是农药在进入昆虫胃部以后,不断的侵蚀昆虫的器官,以达到彻底杀死昆虫的目的。由于胃毒作用的农药药性相对较强,因此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使用,在使用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实验工作,才能避免其对人类和牲畜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

2.3 熏蒸作用

农药熏蒸作用主要是将需要熏蒸的农药置于密闭的空间内进行熏蒸,这一方法要求农药必须具有较低的沸点以及较高的蒸汽压力,才能将熏蒸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2.4 内吸作用

内吸作用的农药与其他种类农药最大的区别在于,其要求农药必须具有相应的内吸导向作用,才能使内吸农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一方法在使用之前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同时根据内吸作用的要求和特点,促进农药喷洒均匀度的有效提升,才能达到提升药效的目的。

2.5 除草剂作用方式

除草剂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农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附着力与沉积量,同时药剂必须均匀周到的喷洒,才能将药剂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不仅药量较大且喷洒过程中危险性也相对较高,因此必须谨慎的使用。由于除草剂自身具有一定的内吸疏导能力,因此,必须严格的按照要求控制其光照的强度,才能确保内吸疏导的顺利进行。

2.6 化学防治作用

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的目的,由于农药是由化工原料合成后施用于水稻中,因此,研究部门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并确定农药的作用与副作用后,根据水稻品种以及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使用。由于很多地区存在着种植种类和受药群体不确定的现象,因此,导致农药喷洒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而这些问题对于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采取化学防治手段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相关实践经验,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化学防治风险的发生。

3 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

3.1 播种育苗期

一般情况下,水稻在播种育苗期内都会采取晾晒、风选、水漂等方式进行种子的杀菌消毒,才能在有效降低水稻根部腐烂的基础上,促进种子发芽率的提升,确保水稻的正常发育与生长。

3.2 翻土、插秧期

这一计算是水稻对土壤要求最高的阶段,由于水稻在这一生长阶段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已经无法满足水稻的生长,因此必须及时的进行施肥作业,才能确保水稻的顺利生长不受影响。

3.3 水稻生长期

在水稻插秧工作完成后的10~20d内必须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作业。而除草剂使用的种类和剂量则必须以实际的情况为基础。一般情况下,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农药的使用剂量不能超过0.4kg/hm2,才能在确保除草效率的同时,降低除草剂对水稻秧苗所造成的破坏。另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对卷叶螟的防治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4 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作用

4.1 实现病害虫有效的防治病害虫

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不仅有助于改善病虫害对水稻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这种生态农业政治模式,也促进了水稻自身防病害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传统农业在向生态农业转换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于现有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2 提高当地生态农业的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大力推广,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生长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也实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标。另外全新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也消除了传统农业模式在耕种、防虫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通過科学合理的规划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仅促进了水稻种植产量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加强现代农业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研究的力度,才能在促进农作物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实现农产品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目的。为了实现农业生态化、品质化、科学化发展的目标,必须彻底改变现阶段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使用剂量过重的问题,根据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才能促进水稻产量与质量的稳步提升,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添奎,吴新洪,邹岳威.水稻减药控害技术推广策略思考[J].南方农业,2017(20):1.

[2]贾远明,颜怀丽.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407):135.

[3]叶统政.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技术[J].农技服务,2015(32):106.

[4]韦月应.水稻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技术[J].农技服务,2014(31):101.

猜你喜欢
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措施分析
全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辽河化肥厂
区域自动观测站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钢管倒棱机设备及专业技术水平简介
开放型经济对提升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训练“弱势手”,提高青少年篮球队员技术水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