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自读课型教学探究

2018-03-22 12:17刘珊
江西教育B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色花散文诗荷叶

刘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统编语文教材将阅读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并与名著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起,构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框架,保证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本文试以七年级上册的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为例,就如何科学实施自读课教学,扎实落实课程目标作深入探究。

一、自读课型的教学定位

新教材构建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其终极目标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完成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任务。自读课是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自读课型的教学,厘清教读课与自读课两种课型的关系是关键。

教读课是自读课的基础。教读课关注阅读基本方法的传授,注重阅读基本能力的培养,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形成相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为自读课起到示范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自读课是教读课的延伸。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和能力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拓展到课外阅读。教师 “教”的重点在“谋划”(构想教学,形成方案)、“指导”(监控过程,引导阅读)与“评价”(检测效果,落实目标)。

二、自读课的教学构想与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是教师基于课程目标、文本解读、教材研究、学情分析所得出的关于教学的整体思路,是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

自读课的教学构想,应着力于四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自读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二是根据文本特点确定自读的方式与方法,三是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预估学生学习的难点,四是选择恰当的形式评价学生自读情况。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进行有序安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步骤(过程)等环节,是基于教学构想的教学实施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自读课的教学设计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堂结构上。

自读课课堂的结构一般应由“自读准备”“自读过程”“自读总结”三个阶段构成。

“自读准备”即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对“单元导语”“阅读提示”“旁批”等的理解,确立自读的方式方法及策略。

“自读过程”由若干次层层深入的“自读”(任务型或问题式)、“检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与研讨)、“小结”(达成共识)构成,是自读课的主体。教师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学生每一次自读过程中需完成的任务或思考的问题,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和评价学生自读的完成情况,学生通过“小结”达成自读目标。

“自读总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完成“自读过程”后的自我总结,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自读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为例,对其教学进行构想和设计。

(一)教学构想

《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由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 母亲》组成。两首散文诗都是表达母爱的,但角度有所不同:《金色花》是通过想象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感情纯真;《荷叶 母亲》则是将荷叶比作母亲,表现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情感深沉。两首散文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色花”象征孩子的天真,“荷叶”象征母亲的厚爱,但构思角度又有所不同:《金色花》是虚拟之境,《荷叶 母亲》是现实之境。两首散文诗的四个形象也有所不同:《金色花》中的母亲是贤淑优雅的,孩子是纯洁可爱、快乐天真的;《荷叶 母亲》中的母亲慈爱无私,女儿温柔明理。两首散文诗的语言,共同之处是清新雅致,不同的是:《金色花》活泼、口语化,《荷叶 母亲》典雅、书面化。两首散文诗带给读者的是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对学生来说,两首散文诗的内容亲切、简明,情感真挚,理解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考量学生能否从阅读中感受到作品构思的美、语言的美、情感的美、形象的美,则存在一定难度。

教读课文《秋天的怀念》与《散步》是自读的基础。学生可以运用阅读两篇叙事性散文的方法,以及比较阅读的方法,基本把握《金色花》中的想象之事和《荷叶 母亲》中的现实之事;通过对文中“孩子”“女儿”及两位母亲的形象的理解,基本理解“母爱”的内涵。而从初步鉴赏的角度品味语言、构思,培养审美情趣则需要教师的积极指导。

教材“批注”中设计了四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一是理解想象的作用,二是理解插叙的作用,三是对语言特点的提示,四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阅读提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散文诗的基本特点;二是两首散文诗内容及写作技巧的比较;三是泰戈尔和冰心作品相似点的介绍,并引导课外阅读。这些信息提示学生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读。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散文诗二首》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作如下思考。

1.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读,把握其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及语言风格,理解“母爱”的内涵。朗读、体会关键语句、品味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

2.教学内容: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如下表。

3.教学策略:以学生自读为主体。教师讲解知识方法、观察自读答疑解惑、检测自读帮助总结。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个性化朗读及比较阅读的方法并运用于阅读实践中。

2.把握课文中的想象之事和现实之事。

3.理解“孩子”“女儿”及两位母亲的形象。

4.品味语言、构思,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中的想象之事和现实之事,体会母爱的内涵。

2.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构思,培养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拟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指导学生掌握个性化朗读及比较阅读的方法。

2.学生自读,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并形成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

①《金色花》寫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真的吗?《荷叶 母亲》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真的吗?

②《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荷叶 母亲》中的女儿与母亲各有怎样的特点?

【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小结,形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一次检测自读情况。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笔记边思考,形成对下面问题的理解:

①标题“金色花”有什么含义?作者为什么要把荷叶比作母亲?

②同样是写母爱,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小结,形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二次检测自读情况。

4.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两首散文诗的语言有什么异同?

【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指导小结,形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次检测自读情况。

5.课堂总结及作业布置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自读收获,形成《散文诗两首自读报告》。

三、自读课教学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自读课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课堂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自读时,教师通过巡视、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个别指导,适时点拨。

2.课堂“检测”的过程,要以组织学生交流与研讨问题为主。教师以对话者的姿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质疑解惑,达成共识,完成学习目标。

3.重视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需让所有学生做到边读边做笔记边思考,坚持独立阅读,善于使用工具书,学会合作阅读(交流思想、研讨问题),能够归纳总结。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金色花散文诗荷叶
金色花
蒲公英
伴着汽笛穿越“金色花海”
荷叶像什么
蒲公英
散文诗八骏
荷叶圆圆
荷叶伞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