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酒”成语的隐喻研究

2018-03-22 12:03魏文静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隐喻成语

魏文静

摘 要: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汉语酒成语的流传与解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酒成语集中反映了中国悠久的酒文化历史,而汉语酒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酒成语中反映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思维特点。

关键词:酒 成语 隐喻 目标域

酒的历史悠久绵长,其在原始社会就存在,被称为水酒,此后不断演变,从宫廷贵族到文人墨客,再到市井百姓,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酒也是文人雅士诗酒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

纵观中华民族六七千年的传统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无处不话酒,到处酒飘香。酒的种类纷繁复杂,有清香、浓香、酱香、米香之分,亦有药酒、料酒之别,在汉语词汇中,酒经历了漫长的蓄积与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语”,例如以酒为内涵的成语,仅从数量上来看,已经多达276条。酒自产生后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伴随着酒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有关酒的汉语成语也越来越多,并被人们用于其他领域。“汉语酒成语”从原来的酒领域被应用于其他领域,这期间隐喻便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隐喻是成语表层形式表达与深层意义之间联系的手段,汉语成语中大量存在由具体、具象的实物影射到抽象概念的表达方式。汉语“酒”成语的隐喻研究意义颇深,本文将约略探析酒成语中部分典型的成语,并结合其隐喻理论探究酒成语隐喻的美学特色。

每一条酒成语从产生到发展再到基本定型都经历了历史的筛选、加工与锤炼,其蕴含的文化比一般词语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按照“酒具”“酒名”“酒香”“酒色”“酒量”“酒器”“酒祭”等元素,我们可以将酒成语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政治类。这里的政治类是以与酒有关的词作为源域,来描述政治活动这一目标域的一类成语。如“杯酒释兵权”“金瓯无缺”等。“杯酒释兵权”一词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明代陈邦瞻《宋史记事本末·收兵权》中记载:赵匡胤取得帝位以后,担心部下们利用手中的兵权谋反,于是,他设酒宴请石守信等曾经支持自己“黄袍加身”的有功之臣,在饮至酒酣之时建议他们“释去兵权,出守大藩”,过“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的日子,“以终天年”。“杯酒释兵权”这一成语就由此产生,后来,此成语用来泛指不费一兵一卒,使用和平手段夺取政权。“瓯”为豪饮者所用的较大的饮酒器皿。用黄金制作的瓯就叫作“金瓯”。南北朝时期,“金瓯”开始被用作比喻国家的疆土,梁武帝萧衍是最早使用这一比喻的人。《南史·朱异传》记载,萧衍曾对臣子说:“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由此“金瓯无缺”开始用来形容统一、完整的领土。“杯酒释兵权”是以酒宴进而放弃兵权这样一个场面指代用和平的手段夺取政权,“金瓯无缺”则是用“金瓯”这一金贵酒具来说明领土的完整,通过形象具体或真实可感的事件或事物来解析目标域中抽象的政治类问题。

其次是表宴会或宴会场面。这里指的是以与酒相关的词来表示宴会或宴会场面这一目标域的一类成语。如“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等。西周以后,酒令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类别越来越繁杂,花样也越来越翻新,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喝酒行令的场面:“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成语“觥筹交错”便由此产生,用来形容宴饮时热闹、欢乐的情景。“狼藉”指的是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摆放得乱七八糟,语出《史记·滑稽列传》,后来“杯盘狼藉”作为成语指吃喝以后桌面杂乱无章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宴饮已经结束或将要结束时的情景。

再次是表人生态度。这里的人生态度指的是以与酒有关的词作为源域,来描述处事态度这一目标域的一类成语,如“得意忘形”“今朝有酒今朝醉”等。近代的阮籍,是中国酒史上著名的饮者。每当饮酒至心满意足之时,他就会失去常态。《晋书·阮籍传》中描述他:“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勿忘形骸。”这是成语“得意忘形”最早的出处,此成语原形容人饮酒至心满意足之时而失去常态,后泛指因高兴、满足而忘乎所以。古人习惯用酒进行解忧消愁,与李贺同时代的诗人罗隐在《自遣》中写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后来“今朝有酒今朝醉”经常被人们引用,成为一条成语,用来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用来形容只顾眼前而没有长远打算。

最后是表示进程,以与酒有关的词作为源域,来描述事情进程及过程这一目标域的一类成语,如“酿成大祸”等以及表示一类人。“酿”,即酿造,指利用发酵作用造酒。由于酒的酿造需要一定时日,因此汉语中常用“酿”字比喻事情逐渐形成的巨大禍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悬)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后用来指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作为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成语,它的隐喻性,即存在于语言的表达层面,通常包含着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且不能单单从字面义理解到其内涵,也存在于思维的概念系统层面。所以,在对成语进行隐喻认知研究分析时,应从语言层面上升到思维的高度进行分析。

1980年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隐喻的概念定义为:“语言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而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把一事物当成另一事物去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作为一种重要认知方式,其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涉及两个不同范畴的认知域,即源域和目标域。根据人类的认知思维特点,源域往往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认知域,而目标域与源域相比则较为陌生。汉语涉酒成语作为成语中的一部分,它以酒隐喻人生百味,赋予了酒另外一种灵魂,在人们的交往与交流中,酒成语不仅彰显了隐喻这一认知模式,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我们可以透过酒成语的汉字形态与隐含蕴意,更深地体味中华民族深邃的酒文化。

参考文献:

[1] 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朱瑞玟.香飘万里——酒文化与成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苏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2).

[5] 王真真.人生如酒——概念隐喻与中国酒文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1).

[6] 罗瑞球.概念隐喻理论和汉语成语运用中的隐喻性思维结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3(7).

[7] 古洪精.白酒广告语中结构隐喻的认知解读[J].2016(26).

[8] 刘闻梅.汉语成语实体隐喻的认知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张莉.“酒”词语的类型与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刘婷.成语的隐喻认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 孟然妹.汉语饮食成语隐喻研究——认知与文化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2] 王玉伟.汉语中酒成语的隐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3] 张国微.汉语典故性成语的隐喻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4] 林琳.中国上古涉酒词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5] 才佩玉.酒文化视野中的汉语熟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 彭千芮.中国古代酒文化在汉语棱镜中的折射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

[17] 戚雷雷.汉语涉酒熟语中的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6.

猜你喜欢
隐喻成语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