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黑暗森林理论

2018-03-22 12:03路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体

路遥

摘 要: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是以以下四个强行设定的大前提为基础的:第一,光速不可超越;第二,部分文明拥有光粒和二向箔等毁天灭地的超级武器;第三,猜疑链和技术大爆炸;第四,在不同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的文明都会殊途同归地走向毁灭其他文明以保全自身文明的道路。本文尝试对这四个大前提进行逐个否定,最终证明黑暗森林理论并不成立。即便这一理论可能被证伪,也丝毫不影响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本身的巨大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三体》 黑暗森林理论 证伪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系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三体》三部曲,讲述了人类文明为了抵御星河彼岸三体文明的侵略,提出一系列方案并与之斗智斗勇,是可歌可泣的宏大史诗级故事。在初读这部科幻作品时,着实会被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宇宙文明图景的独特见解所震撼。然而,在仔细回味之后,才发现作者在整个故事架构的世界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主要体现在作者基于猜疑链和技术大爆炸而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而尝试证伪黑暗森林理论也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想必对本书有过初步阅读的读者,都基本了解其大致故事情节,主人公鲜明的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很富有表现力。但接下来我们仍需要对本书故事情节加以梗概,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尝试证伪黑暗森林理论。

《三体》一书主要叙述了在未来,距离地球约四光年的半人马座阿尔法三合星的三体文明,因为自身生存环境恶劣而濒临灭绝,却意外收到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通讯,地球在银河系的空间坐标暴露给了三体人。科技水平远高于人类文明却处在灭亡边缘的三体文明,随即抛弃了一切道德,先将一种被称作“智子”的微观粒子发送到地球,以阻止人类文明通过高能粒子加速器和大型强子对撞机的高能物理技术的进程,同时获取人类文明的所有电子和纸质文件以洞悉人类反击三体人的计划。在做了充足的准备后,浩荡庞大的三体舰队便朝地球出发了,而此时地球方面却对这个威胁一无所知,然而以“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的这个反人类地球三体组织(ETO)却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并让联合国侦知了外星舰队入侵的事情。于是人类成立了行星防御理事会(PDC),并组建人类联合舰队以应对三体入侵舰队,这就是太阳系防御计划。三体舰队派“水滴”空间探测器,利用强相互作用力,摧毁了整个人类联合舰队两千多艘恒星级戰舰,太阳系防御计划失败后,面壁计划被重新启动。这时,面壁者罗辑参透了黑暗森林理论,并以向银河系广播三体文明空间坐标相威胁,迫使三体舰队终止入侵,三体文明被迫同意。人类文明建立了引力波天文台,并启动了执剑人计划以对三体文明进行战略威慑,从而实现了两个文明之间数十年的和平。人类第一任执剑人兼面壁者罗辑卸任后,选举出了第二位执剑人程心,然而程心的心慈手软直接导致了执剑人计划的失败,引发了三体人的第二次入侵。万有引力号战舰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发射三体文明空间坐标,导致两个星系的位置均被暴露。三体文明随即撤回舰队,着手撤离事宜。而后三体星系遭到其他先进文明的光粒打击,三体文明遭到毁灭。然而人类启动的在木星后修建大型避难所,用以躲避光粒攻击的掩体计划最终未能成功,因为其他先进文明采用了二向箔降维攻击,导致人类文明灭亡。人类文明因为摒弃逃亡主义和防止暴露航迹而终止了光速飞船计划和黑域计划,导致未能避免黑暗森林打击,最终造成了自身的毁灭。整个宇宙也因为滥用不可阻止的二向箔而最终完全二维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可以说这部科幻小说的结局十分黑暗,但正是因为结局的遗憾,才引人深思。

众所周知,任何人都有局限性和认识主体差异性,笔者对《三体》所述的核心理论即黑暗森林理论持有不同看法。书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是以以下四个强行设定的大前提为基础的:第一,光速不可超越;第二,部分文明拥有光粒和二向箔等毁天灭地的超级武器;第三,猜疑链和技术大爆炸;第四,在不同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的文明都会殊途同归地走向毁灭其他文明以保全自身文明的道路。所以接下来就要依照笔者的理解,尝试对这四个大前提进行逐个否定,并最终证明黑暗森林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可行性。

第一,书中所说的光速不可超越并不一定是现实情况。针对这一点,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如果超光速真的不可行,那么每个文明凭借亚光速航天技术最多只能在本恒星系内活动,其势力范围不可能超过母星所在的恒星系。那么在两个文明相互闭塞、横向空间交往基本不存在、双方势力范围永不交织的情况下,双方就绝对不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更不可能存在一方想要毁灭另一方以确保自身文明安全的情况。在没有超空间跳跃的情况下,即使是在书中所述的仅有四光年之隔的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舰队,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直线前进,双方也需要四年多的时间才能够进行一次直接作战。而书中所虚构的“智子”这种全领域监视和通讯,乃至干扰普通微观粒子运动的设备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想要封锁人类文明发展高能物理是不可能的。而“智子”功能中只有无延迟通讯有可能真实实现,因为中国目前已经通过量子力学的量子纠缠现象进行了量子通讯实验,预计在未来可以实现无延迟通讯,而这对于星际战争的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试想,三体入侵舰队在抵达太阳系后距离母星四光年,而用传统的无线电通讯方式,舰队和母星之间的联络来回就要八年,这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而言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而即时量子通讯正好解决了通讯问题。然而,只能实现即时通讯是远远不够的,入侵舰队必须具备足够强大的武力才能够击败守株待兔且具有主场优势的防御者,虽然强相互作用力是已经被证明真实存在的作用力,但是想要驾驭这种力量并制成“水滴”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智子”和“水滴”这样的武器都不太可能存在的情况下,传统的舰队作战,也就是等离子、激光和金属炮弹这样的常规武器便不可避免,则长途奔袭已成强弩之末的入侵舰队几无胜算。况且,两个文明之间本无太大交集,如果不是面临像三体文明那样濒临灭绝的境地,又怎会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地挥师远征,去打一场很有可能失败并遭到报复的无意义战争呢?即使是母星所在的一个恒星系,就有对于本文明来说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资源,既然本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在本恒星系内组建星际舰队的科技水平,那就说明其外太空资源勘探技术已经十分先进,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必要去其他文明控制的恒星系作战呢?宇宙中任意一个无人恒星系都有数目庞大的可用资源,没有必要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相反,如果超光速可行,实际上光速依然是不可超越的,但是相对论允许产生一个可控虫洞来定向连接特定时空,从而实现让舰船进行时间旅行和超空间跳跃以快速穿越辽远星际。既然可以快速抵达银河系中的任意位置,那么可用资源便达到了几乎无限,就更没有必要发动对另一个文明的入侵了。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文明之间发生星际战争,更有可能是出于政治和文化而非经济目的。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动因,单以政治和文化因素发动侵略战争,至少就人类文明内部的历史经验来看,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第二,部分文明是否可能拥有光粒和二向箔等毁天灭地的超级武器。我们知道,一个正常发展的文明的各个科技方向都是相对均衡发展的,所以如果某个文明拥有了光粒这样毁灭恒星乃至二向箔这样降维空间的超级武器,那么这个文明仍然没有发展出超空间跳跃技术便是十分可笑的。说明这个文明是畸形发展的,而畸形发展的文明一般是不能够长久的,更不可能长久到发展出如此变态的武器技术。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而且,回到上一个论述点,如果可以超空间跳跃,那么星际间的广袤资源使得使用这种大杀器变得类似于自毁长城。如果无法超越光速,那么研发出这样的大杀器只可能会加速自身文明的毁灭。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而孤星文明却正是如此,而这种武器更是极大地加剧了文明被一次性完全摧毁的风险。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造福,也可以危害它的创造者。

第三,猜疑链和技术大爆炸理论。猜疑链的循环死节在于因为两个文明之间无法判断对方是否对自己有恶意。技术大爆炸认为一个原先比自己弱小的文明,可能因为某些特定历史事件而获得加速发展,从而赶超自身文明并给自身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基于此推论,无论双方文明的各自想法是什么,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必须将对方毁灭,这是一个很可笑的说法!虽然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确实证明了人类文明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当中,诸如三次科技革命等迅速让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又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再进入信息时代,科技水平大为提升。但是人类文明内部却没有因为科技进步而加剧各自之间的猜疑,反而是由于科技进步便利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猜疑。诸如核武器这样的大杀器非但没有加剧人类内部的暴力冲突,反而还形成了各大国之间的战略均势,导致各国之间都怯于发动战争,使用核武器带来的可怕后果,使各方最大限度地控制局部武装冲突在低烈度范围内,以防造成新的世界大战。可以说,是核武器的出现让人类更加理性和谨慎,更加学会控制自己,由此降低了战争的次数和规模。由此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文明的科技水平和它的道德水平不成正比,那么这个文明的科技水平就会和其存在时间成反比。那些拥有先进科技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道德去合理利用之的文明,绝大多数都在进入太空阶段之前就被自己的愚昧无知所摧毁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大过滤器,其筛选了所有可能威胁星际安全的文明,也阻止其步向漫漫星辰。所以技术大爆炸并不一定会导致毁灭,而可能导致相反结果。对于猜疑链,这更是无稽之谈。也许资源有限且难以有效利用太空资源的诸如当代人类文明,对这样的文明而言确实存在,因为诸大国之间发动战争,是为了把尽可能多的资源据为己有的经济动因。如前文所述,一个已经步入太空的星际文明,无论能否离开本恒星系,其可用资源几近无限,故担心其他文明摧毁自身文明的经济动因并不存在,所以猜疑链立刻瓦解。

第四,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文明会殊途同归地走上毁灭其他文明以保全自身文明的道路。这显然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一个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类型、思想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特征。这是亘古不变而且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就拿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实例来说,东方大河文明以中国为代表,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发展种植业和手工业,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以儒家思想和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为核心的价值观,其宣扬德化、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体制和宗藩外交体系,作为内聚性文明注重内部团结稳定与和平的生活方式;西方海洋文明以西欧天主教诸国为代表,在商品经济和重商主义观念指导下,发展畜牧业和商业,推行政教合一神权统治,形成了以基督教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作为外延性文明注重对外殖民扩张与战争的生活方式。仅仅是在地球上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文明就有如此天壤之别,更不用说远隔数四光年的两个不同种族建立的文明了。我们可知,在自然环境相对优越的环境下产生的文明,自然会更加注重个性解放和人文关怀,在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中实现双方的共同价值。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促使文明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刚柔并济,发展均衡。然而,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为生存而斗争的文明则不具备这样的发展条件,他们会为了自己文明的延续而不惜一切手段,所以通常会漠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经常通过牺牲相当数量的个体来保全集体的存活。虽说蚂蚁不是一个文明,但是在野火燎原时,蚂蚁们确实会聚成一团,以烧死外层蚂蚁的代价尽力保全内层蚂蚁的生命,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样的文明通常会注重能快速带来短期利益的自然科学发展,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所以就导致了这个文明的畸形发展。在《三体》一书中,处于永远“恒纪元”的人类文明与处在“恒纪元”和“乱纪元”的永恒交替中的三体文明,便是这两种文明的典例。这种情况在真实的人类历史中确实也普遍存在,只是这些文明的畸形发展程度没有像书中的三体文明那样极端,因为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行星被抛出恒星系轨道,这是玩笑话了。所以我们不能否认宇宙中可能存在三体文明这样的文明,然而,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产生生命尚且很难,更别提产生高等智慧的生物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了。所以,笔者认为大多数文明应该还是类似于人类文明的文明形态的,因此为了保全自身的生存利益而去试图毁灭其他文明的文明,其存在的可能性是相对较低的,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不过,即使某个文明想要毁灭另一个文明,那么就必须要评估这个文明的整体实力。然而,进行侦察活动就势必会暴露自身文明的存在,这就不符合悄无声息地消灭他人、保存自己的目的。而如果不进行侦查,那么就无法判断对方军事力量之强弱,也就等于是知己而不知彼,胜算将大打折扣。只有当毁灭成本低于侦查成本时,毁灭才会成为可行选项。然而,只有当光粒和二向箔这样的大杀器确实存在时,毁灭成本才能低于侦查成本。然而前文中已经叙述了这样的大杀器存在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而毁灭成本低于侦查成本,在现实世界和真实人类历史中是不证自明的假命题。况且贸然发动攻击,如果对方文明比自身弱小,那自己就失去了一次和低等文明交流文化的机会;如果对方文明和自己旗鼓相当,那很有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如果对方文明比己方文明强大,那入侵无异于自杀,很有可能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反而会导致自身文明的毁灭,这就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黑暗森林理论并不成立,它只存在于刘慈欣的科幻世界里,即便这一理论可能被证伪,也丝毫不影响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本身的巨大文学成就和艺术价值。无可否认,本书超凡脱俗,避免了西方传统科幻作品中的俗套,以宏大的宇宙观为背景,对两个文明的恩怨情仇进行了创新性描写,这种写法本身就是史无前例的創举,所以本书仍不失为值得一读的科幻巨著。

猜你喜欢
三体
《三体》中的物理学
一个全新的世界
展览与IP的结合
B站宣布《三体》动画项目启动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时间永生, 人生何存
《三体》要拍美剧?刘慈欣:乐见其成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的三体宇宙大爆炸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