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2018-03-22 12:55李军成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学情境高中语文

李军成

摘要:语文自古以来就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工具,大到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传承,小到个人素质的提高,语文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极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把语文教育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工具,一门心思地盯着考点中要求的知识点,把学生埋没在无尽的题海战术中,而忽视了把语文教育与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观察社会等结合起来。这样的应试教学,偏离了语文教育的目标宗旨,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这些都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感情,或慷慨激昂,或哀怨委婉,或情到深处,学生也只有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领悟到文章的内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地实施情感教育,和学生一起领悟教科书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完善学生的自身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因素;教学情境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情怀与科学主义的融合符合时代进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育的侧重点必须从以往的考试得分上转移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去,充分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组织等作用,使学生形成健康个性,完善健全人格。那么,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将情感教育融合到语文教育中,如何积极地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中去,需要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人文性”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是情感教育。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而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样也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情感的共鸣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学生被文章打动,顺利地实施情感教学,其作为重要的引导,必须自己首先被打动,以此来感染和带动学生。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进而掌握作者的人生经历,融合作者当时的创造背景,正确地把握住教材中作者和任务角色的思想感情,大力挖掘隐藏在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生的情感,才会在教学中出现强力的感情共鸣。

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在了解完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造背景后,简单地感知一下诗词的总体内容,不难发现这首诗以词人的活动为主体,以上阕中的“立”“看”“怅”“问”和下阕的“忆、记”六个动词贯穿全词。那么,这些动词的运用所蕴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同时作者在诗中所描绘的种种意境,“山、林、江、鹰、鱼”,这些新奇的意境又隐藏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同时,通过“击”“翔”“竞”这些包含生命力的动词又有什么寓意?这样通过层层挖掘,步步浸入,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咏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毛泽东主席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广阔胸襟,追求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二)带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产生情感的共鸣

课堂的传授过程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决定情感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愉悦、饱满的精神状态,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妙趣妙趣横生的讲解,都会有效地带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把学生带到作者在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产生情感的共鸣。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中国的教育专家也曾说过:“语言不是无情物,教师的语言更应包含深情。”“教师的语言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的心中弹奏,就要善于传情、善于注情。”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传授过程,也就是课堂讲解过程,是影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应用成败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动情处,巧妙地讲解、分析和引导学生,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教师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情感教学的重要意义。

还是以《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为例,作者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反映了革命大无畏的精神,气势磅礴豪迈,意境深远开阔。因此,教师在朗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到朗读的节奏和字音。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相似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磅礴的气势。把“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天空:鹰击长空;水底:鱼翔浅底”这种豁达向上,充满着积极力量,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展示一下毛泽东的图片,让学生更深一层地领悟到毛泽东的伟人风范,将这种风范再次融合到词句中去,学生的领悟更会深一层次。课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相似具有磅礴气势的诗词作为课外拓展,比如西楚霸王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等等,如此,便能带动学生的课堂情绪,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结合教材与实践,激活生活体验

人只有将自己自己在文章中领悟到的感情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结合起来,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才更够更深切地体验到教材中任务的感情,才能感同身受。比如,在《陈情表》中,就要引导学生把这篇文章与他们自己的和父母的生活联系起来,带着自己对父母谆谆教诲的感情去体验文章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苏轼曾说过:“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苏轼认为贯穿全文的是一个“孝”字。这样,学生的就能很快地融入文章中去,迅速地和教材的情感内容联系起来,使他们在受到古文文化的熏陶的同时,又能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传统的道德感。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创新了教学方式,符合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知意識,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发展提供综合性很强的人才。而教师作为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引导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情感因素,创造妙趣横生的课堂学习环境,积极地组织课外活动,从而不断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教学情境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