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生态文明 同享碧水蓝天

2018-03-23 07:04河北省滦南县第三中学杨玉珍
中学政史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资源

河北省滦南县第三中学 杨玉珍

【考情概述】

综观历年各地中考思品试题,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高频考点。笔者认为,在2018年中考中,这一趋势将有增无减。因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因此,各级政府会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新举措,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中考也将围绕这些举措、政策命题,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真题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广东广州)“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要站出来做点什么,我要做的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事。”《穹顶之下》的结尾词清晰地揭示了环境问题面前公众的责任,那就是 ( )

①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②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③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④参与环境问题的公众监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5·湖北武汉)提倡绿色消费,追求低碳生活,作为公民要 ( )

A.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理念

B.制定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C.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D.勤俭节约,养成绿色出行、环保选购的良好习惯

3.(2016·云南)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3%、28%。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雾霾现象凸显。材料体现了我国 ( )

A.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B.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C.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问题

D.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4.(2016·甘肃兰州)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日前,兰州市政府正式印发《兰州市2016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力促“兰州蓝”成为新常态。为享有清新的空气,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 ( )

①清洗衣物多采用无磷洗衣液 ②绿色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公共自行车 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 ④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与种树活动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河北省雄县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称号,全县约六成面积蕴藏地热资源。这里的地热水储量丰富,埋藏较浅,出水温度较高。回答5—6题。

5.(2017·河北)过去,雄县冬季取暖主要靠烧煤,自2009年开始,这里实施地热代煤取暖。地热代煤取暖 ( )

①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②说明自然资源取之不尽 ③解决了我国协调发展问题 ④符合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2017·河北)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雄县在利用地热资源过程中,应该 ( )

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利用效率 ②强化节约意识 ③坚持各项工作都服从经济效益 ④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7·湖南长沙)在新三年造绿行动中,长沙市政府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建设600余座公园,使长沙公园总量达到1000座,让市民出门“三百米能见绿、五百米能见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图景。这体现了长沙市政府

( )

①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把节约资源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④坚持以人为本,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2017·重庆B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016年1月 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卫计委于2017年1月发布: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二孩及以上占比超过45%。但与政策的良好预期相比,很多家庭由于孩子的养育负担而不愿生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B.“全面二孩”的实施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

C.我国人口国情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全面二孩”的实施解决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9.(2017·山东济宁)2017年2月24日,傅明先市长在济宁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要“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必须 (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杜绝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把环境保护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0.(2017·浙江丽水·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丽水市委市政府指出,丽水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着力打造美丽幸福新丽水。

(1)材料中“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指什么?如何正确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2)结合国情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丽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惠民”的依据。

11.(2017·福建·节选)近日,研学旅行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小闽以“探寻福建故事”为主题,制作了特色名片,与准备研学旅行的同学分享。

【绿色名片生态之路】

福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森林覆盖率达65.95%、城市空气达标天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5个百分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岁……

从绿色名片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12.(2017·四川成都·节选)阅读材料,运用《自然的声音》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现阶段,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具有战略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言,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依据教材,简要归纳人与自然的关系。

13.(2017·山东威海·节选)见证发展为家乡自豪

2017年是地级威海市成立30周年。30年的发展,30年的辉煌,威海正向世人展示出她独特的魅力。

【宜居威海】“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最多;大气环境质量8个第一,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威海蓝”屡屡刷爆朋友圈。

“威海蓝”刷爆朋友圈,源于坚持了怎样的战略和发展理念?为了打好蓝天保卫战,作为威海小市民,你可以做些什么?

14.(2017·重庆B卷)阅读《“我”的自白书》,运用国情国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我”不受欢迎的原因。

(2)怎样才能让“我”不再绝望等待?

【试题分析】

一、涉及考点

以上各题,考查方式、命题思路各不相同,主要涉及了以下基础知识:

1.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男女性别比失衡等。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2)我国的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危害:

①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是,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②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危害: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等。

3.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原因: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人口的剧增、资源的过度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4)做法:

A.国家: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注重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⑤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等。

B.个人:①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②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③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从小事做起,落实节能环保活动。如随手关灯、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不乱扔废电池等。

(5)意义:①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建设美丽中国。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4.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6.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有短板。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是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决定着全面小康是否可持续。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解题指导】

各地中考试题,尽管题型、难易度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全面二孩”政策、雾霾的袭扰与治理等。因此,熟记并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是考生准确作答的前提。当知识储备过关后,考生在做题时还要会根据题目要求筛选、调用相关知识。也就是说,考生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只有这样,考生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首先,做选择题时,考生可直接用“排误法”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句子。如第9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考生很容易判断出②是错误的,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不是杜绝使用;④是错误的,当前的中心工作不是环境保护,而是经济建设,所以排除②④。再比如,做第8题时,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阻碍”;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不是“解决了”,“解决了”说法太绝对。而且,我国人口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选项B、C、D明显错误。

如果待选项都正确,考生就要善于找出题干的主题思想或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明确选择方向。如,第4题题干的主题思想是“防治空气污染”,而①侧重于净化水资源,③旨在节约粮食,都与题意不符。而第1题,题干要求选出“公众”的责任,而③是政府的责任,①②④才是公众的责任。

其次,做非选择题时,考生要严审设问,抓好题目中关键词语,根据关键词语的限定调用好储备知识。如,做13题第一问时,考生应围绕题目中关键词语“战略”和“发展理念”,分别写出答案。如果考生把这两个答案写反,或把“战略”写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是都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做第二问时,考生有了“个人做法”的知识储备,就会较容易地写出答案。

有时,考生还要巧妙地把题中隐性式题目转换成容易想出答案的直问式题目。如,做14题时,应把(1)中“请找出‘我’不受欢迎的原因”转换成“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把(2)中“怎样才能让‘我’不再绝望等待”转换成“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应怎么做”。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写出答案。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记忆,更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生活中的事例。如,针对十九大报告中“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报告内容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提出这一内容,我们这一代人应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怎样的努力等。再如,分析当前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的依据、意义等。另外,还要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事实上,只要基础知识夯实,基本技能过硬,即使试题材料推陈出新,考查形式设问方式灵活多变,我们也会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C 6.D 7.C 8.A 9.A

10.(1)“绿水青山”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制约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条件。因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丽水生态环境优越,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惠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等。

11.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2.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珍惜大自然,爱惜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源,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应保护生态环境。

13.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14.(1)①滋生蚊蝇、繁殖细菌、释放有毒气体,会损害人类身体健康。②无法分解、影响美观、污染土地,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①分类巧处理,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②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资源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节约资源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基于C#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