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专题复习

2018-03-23 03:31辽宁省铁路实验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土壤

◇辽宁省铁路实验中学 杨 涛

【知识总结】

一、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1.荒漠化

(1)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地区。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形成原因

①自然原因

条件具体表现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物质条件———土质疏松,平地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本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知识拓展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

②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主要分布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32.7%30.1%26.9%9.6%0.7%干旱的能源缺乏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A.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B.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

C.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3.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成因

①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就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高低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②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如人们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开矿、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技术措施

主要是采取混凝土工程等措施使水土流失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技术措施

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③农业技术措施

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A.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B.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②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

4.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模型

一般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温馨提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②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土壤组成、肥力等);④植被(疏密状况等);⑤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

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分析原因时并不需要我们将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环境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二、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资源的作用、分布及现状

(1)森林的作用

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森林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则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市中,森林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海地区,森林可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2)世界森林的分布

(3)世界森林的现状

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破坏。

2.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环境效应详解“地球之肺”功能最强系统大的生态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雨林光合作用碳氧平衡放出氧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固定二氧化碳“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固定下来的碳的总储量有上千亿吨热带巨大的储水库蒸腾吸纳、滞蓄海洋亚马孙蒸发降水亚马孙热带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径流热带雨林

(续表)

(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①雨林生态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的表现

由于雨林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十分贫瘠。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植物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一旦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3)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①雨林被毁的原因

②保护应放在第一位

③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3.湿地

(1)湿地资源的功能

(2)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一般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方面分析沼泽地的形成。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则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积减少,退耕还湖。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的短期原因是人们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过度利用。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的面积增减,一般与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有关。

(4)外流湖面积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习题巩固】

读下面巴西轮廓图,回答1题。

1.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原因是

( )

A.人地关系不协调

B.亚马孙河流域内河航运便利

C.亚马孙河流域水热资源丰富

D.亚马孙河流域地形平坦、易开发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2~4题。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

2.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5.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调查。据此回答6~8题。

6.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7.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8.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9~10题。

9.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10.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湖

C.进行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3.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使风沙流挟沙能力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 则检测到

(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出水口的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16~17题。

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16.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 )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17.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中上游毁林开荒

C.流域降水增多

D.中上游修建水库

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 )

A.东进

B.南下

C.西扩

D.北上

19.2000—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

A.土地沙化

B.耕地撂荒

C.退耕还草

D.自然灾害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深的变化。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

(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21.据图可判断

( )

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22.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地区人口少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场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23.下面图片可以用来说明

( )

A.骆驼是羊进化来的

B.草原演变成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不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读下面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24~25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粮食总产量1985年19%333km520mm38℃10%205kg1.025亿kg1995年10%478km450mm42℃35%135kg0.975亿kg

2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5.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

26.荒漠化的实质是

(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7.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8.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

( )

①干旱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③过度放牧

④气候异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29~30题。

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29.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增大

C.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30.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 )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形态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台田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特殊耕作模式,堆土成台后在上耕作,挖沟为渠,在渠中可放养水生生物。农场盐碱荒地修台田时先在底部采用下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然后堆土成台田。试验利用海冰水(海水结冰,含盐量变小,可用于灌溉,不会加大土壤含盐量)在春季干旱的关键期进行灌溉。在台田底部采用下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的措施能提高洗盐和排盐的效果。结合下面水盐运动示意图,回答31~32题。

31.我国盐渍土主要分布区的

( )

A.地下水水位高,土壤蒸发量小,降水下渗量较多

B.地下水水位高,土壤蒸发量大,降水下渗量较少

C.地下水水位低,土壤蒸发量小,降水下渗量较多

D.地下水水位低,土壤蒸发量大,降水下渗量较少

32.下列关于台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台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B.该农场盐碱荒地试验会加剧该地区水资源危机

C.下铺塑膜主要起到减少土壤蒸发的作用

D.塑膜上铺暗管主要起到抑制返盐作用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a)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b)

a

b

材料三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

(1)描述图b观测断面处的地表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盛行风的风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铺设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 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剩两条,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

(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

(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该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地区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C 6.B 7.D 8.A 9.C 10.B 11.C 12.D 13.D 14.B 15.C 16.C 17.D 18.C 19.C 20.A 21.B 22.D 23.B 24.B 25.A 26.C 27.B 28.D 29.B 30.D 31.B 32.D

33.(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2)风向:西北风。

形成过程:冬春季节,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低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向外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为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水分和温度,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34.(1)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生态问题:导致土壤盐碱(渍)化。

形成过程: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盐分在土壤中或地表不断积累。

(3)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引到黄河,减缓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盐碱(渍)化。

35.(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等。

(2)季节:夏季。

理由:艾比湖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

(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

(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6.(1)冬春季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少,缺乏保护;冬春季节风力大;湖面较宽阔,大风经湖面无阻挡。

(2)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钢轨、车轮等设备磨损加快;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猜你喜欢
土壤
《中国土壤与肥料》征稿征订
《中国土壤与肥料》征稿简则
与徐明岗院士谈土壤健康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污染土壤热修复技术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论述
土壤妈妈的按摩师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土壤的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