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申:来自俄罗斯的光明使者

2018-03-23 07:03汪婷直言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3期
关键词:眼科医院移植手术大庆

文/汪婷 直言

杜申把他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庆眼科医院的年轻医生们(原浩晏摄)

“光明,一个令人神往的词语,拥有了光明,就能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假如我是一位盲人,什么都看不见,假如某一天我拥有了只能持续三天的光明,而不是一生的话,这是多么悲哀!”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了一个失明者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对于失明者,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个能为他们带来光明的使者啊!

两枚奖章,还有习主席送的书和手机

杜申·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正是这样一位“光明使者”。他是一个地道的俄罗斯人,二十年前,从莫斯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大庆,带来一身眼科医术绝学,为中国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2月5日晚上,我见到了刚从人民大会堂回来的杜申教授,他刚刚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会见并参加了新春座谈会。忙碌了一整天的杜申略显疲惫,但当问起他胸前挂着的两枚奖章时,他一扫疲态,难掩兴奋和自豪之情,向我介绍这两枚奖章的故事。

一枚是金灿灿的奖章,这是在2009年杜申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时获得的。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为在华外籍专家设立的最高奖项。那年,杜申还应邀参加了国庆观礼。

另一枚是印有中俄两国国旗的奖章。2015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这一次,杜申教授不是作为俄罗斯的代表接受中国领导人的接见,而是作为在华工作的俄罗斯专家代表去参加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杜申至今都激动不已,他说:“非常荣幸能获此殊荣,这也是对我们医院全体人员的认可。我不仅是一名医生,还是中俄两国友谊的使者。”习近平主席送给他一本很厚的书,叫《中俄友谊地久天长》。“在习近平主席送给我的书里,记载了许多和我一样在中国工作的俄罗斯专家,他们遍布各个行业和领域。我想他们也一定倍感荣誉,可以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接着,杜申小心翼翼地拿出了手机,“这个手机也是当年习近平主席赠予我的,3年来我一直用着它。”

手术刀下小小的眼球,是一个人的全部希望

在杜申心目中,与得到中国政府的赞誉同样珍贵的,还有来自患者的信任和认可。

杜申是俄罗斯著名眼科医学博士,出版过15部医学专著,拥有多项医学发明专利,对近视、远视、弱视等诊疗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退休前长期担任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眼病研究所主任。1998年起,杜申开始了在大庆眼科医院的工作,至今已经诊治患者近20万人次,手术患者2000多例。杜申最大的愿望是能诊治更多的患者,为更多的人带来光明。“当你帮助一个人时,他的微笑就是对你最大的感谢。”杜申说。如今,70岁的他已在大庆市连续工作了16年。

杜申在工作中,严谨而和善,负责而耐心。在为眼疾患者做检查时,每个患者落座前,他都会用布擦拭裂隙灯外壳,然后用中文指导患者“向前看”“向上看”,不过具体的病情还是需要翻译将俄语译成汉语之后再告知患者。大多数患者都住在大庆和周边区域,患者能在家门口的医院获得俄罗斯专家的诊治,感到心里“很有底”。

杜申经常提醒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手术刀下小小的眼球,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杜申一天通常要诊治25—35位病人,虽然医院只要求专家一天诊治20人。

有两位患者让他印象很深,一位是一个45岁的男性,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有余,杜申为他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其右眼眼底视盘水肿,而且在视野检查中,发现其视野有缺损,怀疑其可能有颅内占位,杜申建议他到综合性医院做脑部CT,经过系统检查后,这位患者查出颅内确实有占位,并成功进行了手术。

还有一位是一个39岁的孕妇,到医院时怀孕3个月,右眼视力下降20天,因为是高龄孕妇,所以一直不想用药,也没有到医院就诊。经过杜申仔细检查后发现其患有严重的葡萄膜炎,视力已经很弱了,经杜申的详细讲解,孕妇得知不需要用抗生素,只使用激素类眼药水和激素类眼针就可以治疗,并不会影响她腹中的胎儿,这才让她消除了顾虑。在患者配合治疗了28天左右后,她的视力恢复到了1.0。治愈后,患者多次来到医院感谢杜申。

很多病人送来了锦旗,还有人为了表示感谢,拿来水果、瓜子。还有一次患者给杜申带来一块豆腐,因为很多患者来自农村,一块豆腐都是重要的情义。杜申说:“医院不允许收红包,但有的患者会在手术前给医生红包,医生退回去又怕家属担心,就只好给财务作为住院费。”对于医患关系,杜申坚信,“如果患者和医生抱团的话,一定可以战胜疾病。如果患者和医生不能达成共识,那么疾病就会胜利。”

除了日常门诊,他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他说:“那里的人更需要帮助。”如今,杜申的足迹已遍及大庆市县区所有区域。两周前,他刚刚冒着严寒,前往距市区四个小时车程的乡村义诊,那天共接诊100多位患者,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他说:“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患者能通过我的治疗重见光明。”

“我的患者几乎遍布了黑龙江省的各个地方,还有的来自上海、吉林、广东、福建和云南等地,我很高兴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视力,他们对我的信任也坚定了我留在中国的决心。”

什么是好的老师?就是要让学生超过自己

行医之外,杜申还在医院培养了一批年轻医生。他表示,目前科技已实现全球共享,大庆眼科医院也从全球知名企业引进了前沿的诊疗设备,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熟练操作这些仪器。杜申每月固定开展两次专题讲座,把他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庆眼科医院的年轻医生们。杜申说:“俄罗斯有一个说法:什么是好的老师?那就是要让学生超过自己。”

杜申带教7名年轻医生,像导师一样,指导他们论文写作和临床诊疗。目前,这些年轻的医生都拥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可以独当一面,能独立完成白内障、角膜移植等诸多复杂的手术。

杜申的学生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没有专家大腕的架子,十分平易近人。当时大庆眼科医院在科研方面比较薄弱,自从杜申来了以后,经常和大家沟通,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进行材料分析;甚至在国内发表论文、整理资料都手把手地指导大家。他的相机里照片特别多,有时候大家写文章都要到他那里找照片。而且杜申在指导上有一套独特的方法,经过他的讲解,往往一个知识点就会变成亮点,发表的文章能得到认可。同时,医生学生们对杜申的认真、务实印象深刻。每种疾病翻译时他都要再三确认,避免有任何差错。虽然杜申的学生们一开始看眼底、角膜病都看不懂,他仍坚持让他们观察所有患者的病情,这样让他们知识面更宽,知识积累更快。后来,到了角膜移植手术的教学,杜申更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每一位年轻医生。

一个人去世后什么也带不走,却能留下光明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杜申从未停止对眼角膜捐献和眼角膜移植手术的关注。

2007年,在杜申的推动下,黑龙江省第二家眼库——大庆眼库成立了。大庆眼科医院也成了大庆市唯一一家可以进行眼角膜移植手术的医院,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近300例移植手术。在杜申看来,中国对眼角膜的需求量依然很大。“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眼角膜捐献这种行为,你留下这个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球范围内,角膜疾病是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的第四大致盲病患,角膜移植可以使患者恢复视力,其移植手术成功率可高达90%以上。据相关数据,中国有近千万盲人,因角膜病致盲患者约400万人,其中约200万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每年施行的角膜移植手术例数为4000—5000例,200万患者在“等米下锅”。

其实眼角膜移植手术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复杂,中国也很早就效仿发达国家建立了眼库。造成“无米下锅”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中国角膜捐献率过低,角膜资源极其稀缺。目前,在国内的眼库几乎都是“有库而没有眼角膜”的“空库”。

“中国国内角膜捐献者特别少,很多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就可以重获光明的患者因为缺乏供体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杜申讲到这里,表情严肃了起来。“今年的外国专家建言会上,我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这个建言:中国角膜病患者比较多,但供体比较缺乏,希望中国政府在法律上要对角膜捐献立法。苏联的法律保障了医生有权利不征求家属意见就提取角膜,所以有充足的角膜提供给患者。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年的访问和调查,也需要在尊重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制定法律。法律建立肯定将会让更多的人参与捐献。”

的确,立法对于推动角膜捐献意义巨大。美国眼库协会不仅每年都可以收集到满足国内患者需求的角膜供体数量,下属76个美国眼库2011—2013年还向其他国家输出41113例角膜供体。美国的眼库之所以有余力向国外输出角膜,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因交通意外死亡或在公立医院死亡的人,没有家属明确反对情况下,其角膜一律捐献。法律使角膜捐献成为习惯。

“同时,希望能借助媒体的力量,多写这方面的文章进行宣传,让中国人民知道捐献角膜是个伟大的事情。人过世了,但是身上的很多器官都依旧健康。除了角膜的捐献,也要宣传肝脏、肾脏、心脏等的器官捐献。”

中俄友谊源远流长

杜申还致力于推进大庆眼科医院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眼科中心之间的合作。2017年6月23日,双方签署深度合作协议,深化科研、教学、互派人员交流学习等方面的合作。10月,双方又签署补充协议,大庆眼科医院被设立为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眼科中心大学生研究生培养基地,全方位合作全面展开。

其实,早在1998年,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眼病研究室与新组建的大庆眼科医院就已经开展非正式的医疗技术合作,杜申出任俄罗斯专家组组长和首席专家。“开始的时候属于交流访问性质,每年利用假期在这里临时工作2个月左右。”杜申说,“从那时起,和很多中国同行成了朋友,我退休之后就常驻在这里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首席专家’。”

目前,已有7名来自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眼科教研室的实习生在大庆眼科医院工作。2018年,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将来访大庆眼科医院,共同为研究生实习基地挂牌,使合作进一步深化。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杜申对不久前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给予了极大关注,他表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杜申说,自己的“初心”就是诊治更多的患者,为更多的人带来光明。(感谢黑龙江省外国专家局在本次采访中提供的帮助)

猜你喜欢
眼科医院移植手术大庆
肝脏移植手术是万能的吗
天津市蓟州区:与天津市眼科医院签署眼健康管理合作协议
讲价
眼科医院重点学科绩效管理实践探析
送你一块砖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
英电子眼移植手术首获成功
穿错了衣服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推出“让光明与世博同行”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