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生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要点

2018-03-23 23:17陈昆赵跃峰张清华
长江蔬菜 2018年3期
关键词:姜块草苫根茎

陈昆 赵跃峰 张清华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以地下肥大的肉质根茎作食用器官,在我国多进行一年生栽培。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深加工产业的不断转型,生姜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生产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依然制约着生姜的优质高产与稳产,如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种性退化,栽培管理方法粗放、栽培技术不配套、化肥盲目滥施、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和贮藏保鲜技术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导致农户经济收入的不稳定。因而,针对栽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结合多年种植经验并根据豫东地区生姜栽培现状,从种姜处理、整地施肥、掰姜播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与适期收获6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解各个时期重点难点及技术要领,以期为生姜的高产高效栽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作必要补充,为农户进行生姜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种姜处理

种姜处理是播前解除姜块休眠,促进提早发芽的重要措施,具体步骤为晒姜和困姜、选种、催芽[1]。

1.1 晒姜和困姜

当外界月平均气温10~12℃时,播种前20~30天[2],从窖中取出种姜,洗掉泥土,均匀平铺于地面或草苫上晾晒1~2天,这个过程称为晒姜。晒姜的优点在于:促进酶的活化,打破休眠;降低姜块含水量,减少腐烂;淘汰病姜、烂姜,利于选种。晒姜的原则是在弱光照射下晾晒,中午光强过大时要覆盖草苫遮阳,防止高温引起姜块失水过度和造成高温灼伤影响幼芽萌发。晒姜之后要困姜,即将种姜放置于室内,上覆草苫堆放2~3天。其作用是加快姜块内部养分分解转化,以便提早发芽。

1.2 选种

种姜选择的标准是姜块肥大、色泽亮丽、不腐烂、不干缩、无病斑、无虫害、未受冻、质地硬,严格淘汰发软变褐、干瘪瘦弱的姜块。

1.3 催芽

催芽的目的是培育壮芽,其调控的关键是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培育壮芽,温度过高姜芽细长瘦弱,温度过低姜芽萌发缓慢。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2~25℃、湿度80%~85%条件下,18~23天即可达到播种要求。

生产上以借助催芽池、阳畦、大棚或温室进行催芽,但以大棚和温室催芽最为便利。大棚和温室催芽方法为:在大棚或温室选择适当位置,地面覆盖一层草苫,将晒好的种姜均匀地层层摆放,姜层高度以30~35 cm最佳,在姜堆上覆盖一层草苫。

选择适宜的姜芽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因为姜芽的大小及健壮程度对其最终产量影响较大。大芽虽然苗期生长旺盛,但后期生长势减弱,叶片易早衰,造成减产;中、小芽前期生长缓慢,但中后期生长势逐渐增强,易获得高产。因此,姜芽的具体选择标准为:芽身肥壮,顶部钝圆,基部有根呈凸起状,幼芽色泽洁白鲜亮,粗度 0.5~1.0 cm,长度 0.5~2.0 cm。

2 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排灌方便且疏松透气的微酸性壤土。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 000~6 000 kg、大姜专用肥75 kg[3]、过磷酸钙 15~20 kg、硫酸铵 1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10 kg,结合施肥深耕整地,用旋耕机旋耕2~3遍,耕深 25~30 cm,耙细整平起垄沟种,沟深22~25 cm。

3 掰姜播种

3.1 掰姜种

掰姜时姜块的大小关系用种量的多少,最终表现在投资成本的高低上。合理的姜块大小标准为100 g左右,每块种姜上只保留1~2个短且壮的幼芽[4],去除多余的种芽,以减少养分的多级供应,利于出苗。

3.2 精细播种

充足的水分是姜种播后出苗的关键,因此需在播种前浇足底水,浇水时间一般选择在播种前1 h进行。底水渗下后,在确保幼芽向上的前提下将姜种按一定行距整齐摆放在沟中,覆盖4~5 cm厚的壤土[5]。高产田 667 m2用种量 350~500 kg,一般地块667 m2用种量 300~350 kg, 每块姜种质量 55~75 g。在沟上覆盖透明地膜进行保温,地膜与沟底的距离保持在14~16 cm。地膜覆盖因提高地温可使姜种播期提前25~30天,并延长生育期,较无地膜覆盖增产20%以上。地膜覆盖时间一般为4月上中旬。覆盖地膜前要喷施一次除草剂,使用较多的是25%除草醚,每667 m2用量1 kg,对水100 kg在播种后均匀喷洒在姜沟和周围地面上,这样可以减少后期除草的麻烦,省工省力,降低成本。

4 定植后管理

4.1 幼苗期管理

姜为中光性植物,不耐寒亦不耐高温,而苗期正值天气炎热的夏季,光照较强,地温和气温较高。若此时不进行降温保湿,会出现姜苗矮小、生长不良的情况,并降低最终产量。生产上常用的降温保湿措施主要有“插影草”(北方的一种说法,意思是将玉米秸秆、树枝等插在地上形成一个个简易的篱笆,太阳照射时会产生阴影给生姜进行适当遮荫降温)遮阳降温、地面覆草和黑色地膜等,但以地膜覆盖效果最佳,且方便易行。5月上旬生姜出苗前在原来的透明地膜上再覆盖一层黑色地膜,7月下旬去除,其作用是通过遮阳达到降温保湿之目的。试验表明,使用黑色地膜覆盖较传统地上遮阳方式降湿保温效果好,植株生长旺盛,产量提高25%~35%,667 m2生产成本降低200~300元,经济效益显著。

姜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当出苗率达到65%~70%时开始浇第一次水,2~3天后再浇1次水,随后中耕保墒。幼苗期姜苗小生长慢,需水量少,但此时幼苗根系弱小并处于初夏干旱季节,为保证根系水分需求应做到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幼苗期姜苗需肥量较小,但是由于根系较弱,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不足,应在幼苗高25~30 cm、发生1~2个分枝时追肥,每1 hm2追施磷酸二氢铵280~320 kg。立秋(8月7日左右)前后,姜苗逐渐长大,需肥量随之增加,此时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每1 hm2追施硫酸铵 400~500 kg、硫酸钾 300~400 kg。 追肥方法为在姜沟两侧距离植株基部13~17 cm范围内开沟施入,随后覆土封沟培垄。

4.2 旺盛生长期

进入旺盛生长期后,植株需水需肥量逐渐加大,此时期管理重点是加强肥水供给,及时培土。具体做法为,每4~6天浇1次水,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75%~80%。旺盛生长期,生长中心开始转向根茎,为保证根茎膨大所需养分,此阶段应进行第3次追肥,每1 hm2施用磷酸二氢钾180~230 kg、硫酸钾复合肥400~450 kg。另外,随着根茎膨大和姜球增多,及时培土,创造适宜根茎生长的黑暗湿润条件。

4.3 病虫害防治

大姜生育期病害主要有姜瘟病、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虫害主要有姜螟和地老虎。姜瘟病为典型的土传病害,发病时期一般在6~9月,以7~8月发病重,发病适宜温度为26~31℃,空气湿度高于80%时易发[6]。发病初期仅在田间零星植株上出现,生长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2 g+氯霉素2 g+青霉素2 g+水100 kg灌根,每穴用量0.5~1.0 kg,效果较好。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叶片喷施,每6~8天1次,连续2~3次。若在田间发现根结线虫病为害,应立即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灌根,每穴用量0.10~0.15 L。姜螟于每年的6月发生,于6月初防治效果最好,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雾,6~8天 1次,连续 2~3次。

5 适期收获

收获前2~3天浇1次水,以保证收获时姜根茎带土,便于贮藏。收姜包括收种姜、收嫩姜和收鲜姜3种。种姜在发芽长出新植株后会有部分营养回流到种姜,所以种姜仍可作为产品进行收获。嫩姜的收获时期是在营养生长盛期,根茎辛辣味淡、纤维含量少、组织柔嫩,可用于加工腌制等。鲜姜不耐冻,要求在初霜到来之前收获,并进行窖藏。

[1]崔香菊,唐玉海.山东省昌乐县红河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4(17):57-58.

[2]赵元森.出口大姜高产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10(5):24-25.

[3]冷继贡,王同顺,工秀娟,等.大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范[J].农业科技通讯,2012(8):258-259.

[4]曹明玉.莱芜大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17(4):11-12.

[5]刘文孝,贺方全,曹春雷.无公害大姜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79-180.

[6]李凌云.辐育一号大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3(11):199-201.

猜你喜欢
姜块草苫根茎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培育流翔高钙根茎类蔬菜实用技术
黑果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
冬季棚室草苫管理
冬季蔬菜大棚揭盖草苫有讲究
怎样窖藏生姜
棉毛橐吾根茎中化学成分研究
生姜贮藏保鲜技术
雪天棚菜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