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2018-03-23 10:55嵇友权高洪权嵇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

嵇友权 高洪权 嵇娟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的影响,并根据多年实施项目跟踪研究和实践,提出稻草全量还田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一套适合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改善稻草全量还田质量、培育小麦全苗壮苗、提高稻茬小麦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稻草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4-0032-01

涟水县常年种植小麦6万hm2,其中稻茬小麦4.7万hm2。多年来由于稻草还田不到位、小麦播种量偏大、施肥不合理、栽培措施不科学等粗放种植因素影响,导致该县小麦产量长期徘徊不前。笔者从2012年开始,主持实施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稻茬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以及省部级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等项目,通過多年的跟踪研究和实践,提出适合涟水县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以期能够为改善稻草全量还田质量、培育小麦全苗壮苗、提高稻茬小麦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1 稻草全量还田对种麦的影响

1.1 稻草还田不到位,小麦播种质量差

水稻收获后大量秸秆需要直接还田,水稻收获机械虽有切碎装置,但匀铺装置不配套,稻草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秸秆成条带状堆留在田间,影响整地与播种作业,大面积生产上采用常规旋耕机旋耕比较浅,稻草还田深度较浅,富积于土壤表层,加之播后镇压不到位,造成播种质量差,小麦种子、根系不能与土壤密切接触,影响出苗和根系发育,长势弱,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

1.2 小麦抗寒抗旱性能差,死苗现象重

稻草全量还田后,耕作层草量较大,且有大量稻草浮于土表,土壤疏松,容易透风失墒,导致跑风、漏风,保墒性差,影响出苗,小麦根系抱土不实,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脚苗,分蘖节裸露,抗寒、抗旱性能差,易受干旱、低温冻害而发生死苗现象。

1.3 稻草腐解速度慢,影响小麦生长

稻草深埋还田后,土壤中碳氮比值升高,稻草腐解较慢,土壤微生物大量增殖,对土壤中氮素需求量大,需要消耗大量氮素养分,造成土壤微生物与苗期小麦争夺氮素养分,若基苗肥中氮肥施用不足,会导致麦苗因缺氮而发黄,生长缓慢,分蘖推迟,苗弱、苗细,严重的会出现死苗现象,影响小麦产量。

2 稻草切碎还田技术

2.1 机械收获,碎草匀铺

水稻收获时,采用加装能切碎稻草装置的收割机收割水稻,留茬高度不大于10 cm,切碎稻草长度为5~8 cm,使收割机的吐草装置处于最大宽度,确保切碎的稻草均匀抛撒在稻田,无起堆现象。对于稻草匀铺不到位的地方要采用人工匀草,确保秸秆在田间铺撒均匀,否则会影响田间小麦出苗整齐度和均匀度。

2.2 因地制宜,埋草整地

埋草整地是稻草还田种麦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既要埋得深,也要埋得匀,应根据田间墒情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耕翻、旋耕等方式进行埋草整地,耕翻埋草整地可最大限度降低水稻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带来的负面作用;旋耕埋草效果相对较差,在墒情适宜条件下,选用55.125 kW以上大功率拖拉机旋耕埋没秸秆,中慢速行驶,确保将切碎匀铺的稻草均匀埋入15~20 cm深的土层,为防止稻草成团入土或富集于表土播种层。可采用“耕—耙—旋”“旋—旋”等增加作业次数的方式提高整地质量。使秸秆在土壤耕作层中分布均匀,地表平整,土壤疏松,为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有利的条件。

3 小麦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3.1 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江苏省“四主推”推介的小麦主推品种目录,结合涟水县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涟水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寒、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如淮麦28、淮麦33、淮麦35、徐麦33等品种,晚播小麦可选用淮麦30、郑麦9023等偏春性品种。

3.2 重视种子处理,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稻草全量还田田块小麦病虫害基数较高,小麦苗期病害重,播前除进行必要的晒种外,还要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0 mL,加水300 mL拌小麦种子25 kg,或采用种子包衣,以有效预防小麦散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用“春泉”矮壮丰小麦拌种剂1袋(20 g)或矮苗壮1袋(20 g)加水0.50~0.75 kg稀释后均匀拌种子6~10 kg,现拌现播,可促进小麦生根、发蘖、壮苗、防冻[2]。

3.3 精确定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秸秆机械还田经二次浅旋作业后田面较平整,可直接进行机械条(匀)播,做到播种均匀、播深适宜(一般2~3 cm,土壤偏旱时3~5 cm),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田间出苗率较未还田的略低,用种量略高,涟水县小麦播种适期为10月5—20日。适期播种的小麦采用半精量播种方式,确保基本苗达(下转第37页)

(上接第32页)

225万~270万株/hm2,用种量在150.0~187.5 kg/hm2之间,超过播种适期,每晚播1 d,播种量可增加7.5 kg/hm2,晚播麦田基本苗量最高不应超过525万株/hm2。

3.4 适墒镇压

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适度镇压,紧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接触度,提高出苗率,促进早出苗和齐苗;在冬前小麦苗期,田间墒情适宜或偏旱时采用镇压器械或人工进行镇压,可以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达到保水、保肥、保温、防冻、防旱效果,控上促下,使根系扎实,增加根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小分蘖和次生根的生长,达到壮苗越冬[3]。

3.5 高标准配套田间沟系

稻草全田还田麦田大量秸秆埋在土壤中,且腐解较慢,土壤耕作层非常疏松,蓄水保水能力强,遇连续雨雪天气,土壤耕作层蓄水量大,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引发黄苗、死苗。因此,要高标准配套田间沟系,适当提高开沟密度,每3~4 m开挖1条竖沟,沟宽20 cm,沟深20~30 cm;距田埂2~5 m各挖1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 m增开1条腰沟,沟宽20 cm,沟深30~40 cm;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 cm、深40~50 cm,逐级加深,使内外三沟相通,提高灌排效果,减轻涝渍危害,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增强抵御连阴雨、倒春寒等不良气候的能力。

3.6 精确定量施肥,叶面喷肥防早衰

稻草全量还田后,基苗肥中氮肥比例应适当提高,以满足秸秆腐解和麦苗生长对氮素的需求,促进小麦叶、蘖同伸,实现壮苗越冬,秸秆还田麦田后期供肥能力增强,可以适当减少拔节孕穗肥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施用量。中强筋小麦产量7 500 kg/hm2,需施纯N 240~270 kg/hm2,N∶P2O5∶K2O=1.0∶0.5~0.6∶0.5~0.6,氮肥中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5.5∶1.0∶3.5为宜,磷、钾肥中基肥∶拔节孕穗肥=5∶5。

在小麦孕穗至乳熟期田间叶色转淡,有脱肥趋势的麦田,如适时喷施叶面肥可延长后期叶片功能,加速光合物质合成、运输和积累,增加小麦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一般选择在小麦孕穗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用0.2%~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溶液750 kg/hm2均匀喷洒,选择在阴天或晴天16:00以后进行,喷后24 h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1次[4]。

3.7 适时化控防倒伏

春季对于基本苗和总茎蘖偏多且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宜在返青后拔节前进行适度化控。用矮苗壮900 g/hm2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 050 g/hm2兑水450 kg/hm2叶面喷雾,控上促下,控制无效分蘖和基部节间伸长,达到矮化植株、培育壮苗的效果。小麦破口至扬花期用“劲丰”增产抗倒营养剂1 500 mL/hm2兑水450 kg/hm2叶面喷雾,缩短穗下节间长度,既可控制株高壮秆防倒伏,也能增强光合作用、抗干热风、提高干物质积累与有效转运。

3.8 精准防治病虫害

涟水县稻茬小麦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主要虫害为麦蜘蛛和蚜虫。近几年由于涟水县稻草持续全量还田,加上暖冬天气,田间病虫基数高,小麦田间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发生逐年加重,选准药剂、适时适量防治病虫害非常重要。

纹枯病在生产上要立足早防、早治、普治,在返青拔节期田间病株率达到10%的田块及时采用井冈霉素或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药剂进行大剂量、大水量、粗喷雾的方法防治。白粉病掌握在小麦生育后期上部3片功能叶病叶率达到20%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或33%多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扬花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3.75 kg/hm2,或33%多·酮1.50~2.25 kg/hm2,或37%多·福·酮1.50~2.25 k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施药5~7 d后进行第2次防治,效果较好。麦蜘蛛在春季每1 m长麦垄虫数达600头或每株有虫数达6头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 mL/hm2或25%扫螨乳油600 mL/hm2兑水300 kg/hm2弥雾喷施。防治麦蚜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田间有蚜株率达25%或百穗蚜量超过300~50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剂150~3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或兑水300 kg/hm2弥雾。

4 参考文献

[1] 王艳,于松溪.稻草全量还田小麦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配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5(7):74-75.

[2] 冯素明,吴兰田,嵇友权.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4):54-55.

[3] 郭文鄯,王龙俊,朱新开.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 徐赠娣.粳稻—小麦配套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8):153-155.

猜你喜欢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