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衔接角度提高高考英语完形填空能力举措初探

2018-03-23 11:40管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完形填空高考英语举措

【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连贯既是语篇衔接的语义体现,又是衔接与语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解和效应。衔接和连贯可以表现在语篇的各个表面结构中,而高中英语完形填空题,就是使用这种概念贯穿语篇内部的深层次结构理解,并以此来引领完形填空中衔接和连贯的固有语义关系。完形填空是目前高考英语中要求能力非常高的试题之一,且难度较大,学生丢分较高。能够从语篇语境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学习成绩。

【关键词】语篇衔接 高考英语 完形填空 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11-02

高考完形填空的题型设计,对于实词部分的考查比重最大,几乎占据整个考题,而在上下文语境的贯穿之中也达到了30%的出题量。在高考命题中,尽量地淡化语法,借助对于语境的理解需求趋势之下,对于完形填空题的解答是应该遵循把握语篇连贯性的原则。

1.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的出题规律

近年来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出题在选项的设置上非常淡化语法结构,重在对于文章的理解意义进行干扰,把语言知识融入到语境之中,便于学生的理解。涉及的重点也从原来的偏向纯词汇和语法的考核,慢慢转到对于语境的整体把握和实践性进行考核,将一些综合性的信息转化和超出语言知识以外的用词能力,作为考生理解和学习的基础。

2.考生需要加强答题训练的步骤

2.1具有针对主旨的全局意识

在高考完形填空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对于考生在语言知识的基础训练和全局把握的能力上进行重点考查。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考生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答题。考生必须具备通篇关注观念和速度全文的能力,排除干扰项是完成完形填空题目的重点。考生为了能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确定最佳的选项内容,就必须要进行对于整个语境和导读进行快速的浏览和理解。

2.2找到完形填空考题中的关键词

在明确文章主旨大意之后,考生应该善于捕捉关键词。在完形填空的每一个词汇和项目出现的时候,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衔接和连贯现象,而这种超越的衔接和连贯现象,就需要能够引发考生的注意,寻找关键词,从而以一种寻根究底的方式,来展开整个的连贯理解过程。

2.3联系上下文语篇

完形填空一般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和段落。所有的连接和理解都离不开语境。考生综合理解上下篇语境进行考核,才能够了解空格前后的小语境,遵循有伏笔有呼应的思路,进行查缺补漏的学习,而在考核时快速的理解上下语义之间的对等和解释关系,就可以形成语法和搭配的语感。

3.针对完形填空和语篇衔接做好平日训练

3.1将整个语段和语篇作为完整的段落来理解

语篇是一个完整的单位语段,其连贯的过程有可能是对话,也有可能是整体段落,也有可能是演讲和新闻。所有的语篇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都会合乎语法,且语意连贯。如果由若干句子组合而成,那么,其特征必然会表现在贯穿整段段落和段意,并且有很好的衔接方向。因此,通篇的理解,对于整个语篇的解码过程和理解过程,就会显得更加容易。首先在快速阅读和浏览题目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整个语境和认知及交际目的的相关性,同时从把握衔接整段段落实质的角度来进行日常完形填空的训练和理解。

3.2把握语篇衔接变化的关键点

所有的语段都会有一定的转折和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就是在答题过程中把握关键词和意义转折的关键之处。完形填空的某一段落或某一句子可能对考生来说难以理解,那么把握段落內部各个小点之间的衔接关系,对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联进行透彻的理解,就可以在省略、连读、代替和衔接的过程中快速的总结题意,从而能够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的结论。整个语篇和完形填空之间的转折点分为二到三个段落,然后再快速细致地浏览最关键的段落,从而把这些分析方法和既定的衔接连贯,作为英语完形填空理解过程中的主要依仗,就可以理解语篇中有代表性的段落和转折点。

4.结束语

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研究是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也是应对高中英语完形填空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这种新的研究方法的指导之下,深入地推进对于高考完形填空能力的培养,将会促进这一充满活力的教育研究方向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红. 英语教学中语篇衔接语法手段分析[J]. 校园英语,2017,(15):18.

作者简介:

管艳(1985-),女,陕西蒲城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完形填空高考英语举措
新课标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备考复习策略
注意书写 常抓基础 多背文章 增强语感
语法翻译法对高考英语艺术生复习探究
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