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2018-03-23 11:40彭静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彭静波

【摘要】产教融合是实现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更是实现产教融合的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高校教育研究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要求,核心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无锡太湖学院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理念和定位,通过制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力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管理。

【关键词】产教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24-02

产教融合是国家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是实现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学生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过程中,需要遵循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重规律,重点突出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当前,高等学校依托现有校内外产学研创业实践等平台,以自主创新和就业为目标,以学生自我体验实践为主要手段,构建全新的实践创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推进,实现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递进。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当前转型需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纲领。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制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比重过大,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隔离,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支撑条件,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严重不足等。另外,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按照专业和班级上课,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相对固定,难以增设和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项目,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资源缺乏科学分配

各学科之间课程相对独立,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造成了许多重复的实验内容,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校内实验实训的教学场地、设备有限以及运行管理不科学,不能满足转型后的教学需求。实验内容单调,实验设备、材料简单,无法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校外实践基地的数量、规模以及指导教师也难以适应当前学生人数的比例,学生外出实习如同走马观花,无法通过实践来掌握应有的岗位技能。

3.校企缺乏协同合作机制

当前,各院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上的校企合作模式,也取得了不少经验,但是对校企合作缺乏整体推进,企业运行与办学诸要素之间的无法相互作用,企业无法完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不能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有些学校和企业仅在少数领域进行一些短期性合作,没有从系统的统筹运作,校企双方管理运营机制以及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校企合作的效果。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太湖学院开展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学校以转型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大胆创新,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建设高水平一流民办本科大学奠定重要基础。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

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学校确立了“本科水平,一专多能”的培养规格,按照本科层次人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和技能培训,突出了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1.构建依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体系模块化。

整合专业教育类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减少课程门数,避免重复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用为本、突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按照复合化的思路设计课程内容,构建有“一般技能训练→专业认知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创业训练”依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室专业作为知识运用核心专业能力训练的最重要项目,增加了独立实践环节学时占比,其中集中实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和全部专业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的学时占比大大增加,达到了25%-35%。

2.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学校选择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构建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分解为“专业基础阶段、专业核心课程阶段和创新阶段”三个层次进行,将教学内容、技能培养、企业需求融于一体,构建系统的“基础课程实践实训、专业综合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在新的培养方案中,设计建立了主要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关联矩阵,在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寻找主要课程与知识、能力相对应的关系,以矩阵的形式表达。

阶段一:基础课程实践实训。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采用嵌入式课程,将行业初级技能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生在专业认知阶段就能熟悉该行业的技术前沿,开阔视野、开放思想,强化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阶段二:专业综合实践实训。在基础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核心课程阶段,打造与行业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使教学内容、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与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阶段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双创的多元性体现在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以及政府之间的协作关系,高校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多元需求,又要满足社会及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目标。

(二)拓展教学途径,开拓实践教学资源

1.搭建实验实训平台,开发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两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破了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建立了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更好的形成了实践育人的教学框架。自2015年来,投入大量专项资金,启动了六大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实验场所、更新設备、完善设施逐步形成了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坚实的教学平台。

近年来,学校本着互利共赢的建设原则,逐渐淘汰一些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重点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 生产技术装备先进,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专业较高,能满足实习教学要求的企事业单位,重点建设了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配备是课程改革的先导,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积极探索利用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构建“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近年来,有目的地会同社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实施协同育人的行动计划,吸引利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中。我校要求教师科研改变传统的学术导向,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把科技研发和服务方向聚焦到生产、管理的现场一线,避免脱离企业需求和客观条件去延续原有的研究生课题或按个人兴趣选择课题。学校制定了双师双能评定标准,从企业实践经历、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科技研发成效三方面要求,突出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对教学改革建设的反哺。在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同时,突出了双师双能、科研成果以及推动校企合作的评价。多项政策规定,使教师提升双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显著加快。

3.鼓励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

实践能力成为现今大学生最为注重的能力之一,学科竞赛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对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将学科竞赛科学融入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我校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转变教育模式,将竞赛内容转化为实践内容,部分课程和训练项目“以赛代考、以赛促学”,实行课外培养活动学分累积制度。通过学科竞赛,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改进实践知识的获取方法,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

(三)强化内涵建设,建立有效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探讨创新应用型人才发展的主要特点、成长机制和影响因素,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1.实践教学环节不同于理论教学环节,它作为一项具体而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校内各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基地、校外企业等众多实践教学相关的基地共同实现,这对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组织和能力要求。因此,组织和管理实践教学是对教师、学生、实践场所、实践内容等众多因素的正确指导,合理配置,有效监督,是引导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管理观念进一步改革,积极创新学生观、教学观与教学评价观等教育观念,创新管理组织、管理模式、教育制度和管理技术,注重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机会。加快课程改革建设,创新课程内容,开设知识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技法、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能力等的教育。此外,还要积极拓展并创新课程资源和课程结构。

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平台。企业根据行业需求参与到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中来,并提供技术指导以支持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学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和提供优秀人才,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安排在企业中实施,大大加强理论指导和生产实际的联系。教学部门是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指导各个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在知识结构、教学资源、管理绩效等方面从沟通到协同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管理同步,从而既提升了校企合作方参与专业建设的成效,也在健全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四、结束语

创新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关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必然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提高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验干预,不断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探索以产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让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把前沿的技术要点、最新的市场信息融入到教学中,按照行业企业先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融合,注重创新能力与技术技能的培养,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德全,颜玉,薛勇等.服务地方经济和产学研平台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经济师,2017,(02):244-245

[2]苗彩霞,陈玉水.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系统性、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0):78-80

[3]贾春梅.以学科竞赛为核心推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88+120

[4]梁莉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校实验教学改革[A].高教学刊,2017(3):114-115

[5]张菊芳,沈秀等.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践[A].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2:172-175

[6]汪泓,沈勤等.教育评估文库:地方特色本科院校教育评估标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7]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5): 64-6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