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八方百姓致富

2018-03-24 03:45
农业知识 2018年9期
关键词:银耳技术人员农户

冬至过后,气温继续下降,广袤的鲁北平原上寒风刺骨,田野里光秃秃的,了无生机。然而,走进位于惠民县胡集镇东张村的山东冠铭菌业有限公司,步入爱尔兰式控温大棚,却感到热浪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勃勃生机:一排排的菌包上生长着一朵朵雪白的银耳,宛如一朵朵灿然盛开的莲花。

冠铭菌业公司的崛起,犹如昂起的产业龙头,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破解了产品销售难题。

平地崛起,江北最大的银耳生产示范基地

冠铭菌业公司是一家生产、加工和销售银耳的企业。它于2015年8月注册成立,9月12日动工建设,起初占地面积8公顷,现在扩大为16.7公顷。总投资6000万元,至今已经投资4000万元,第二期工程计划再投资2000万元。

据公司总经理石俊芳介绍,公司拥有现代化菌包生产车间2700平方米,安装了现代化的装袋机设备;标准化菇房310间;烘干车间1000平方米,安装了先进的蒸汽烘干设备5组,日烘干银耳能力达到10吨。公司年产干银耳900吨,产值5000万元,已经成为江北最大的银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除了生产银耳,公司贯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吸纳国内外农业领域的高科技成果,建设成集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示范园区,相继研发了银耳养生酒、银耳挂面、银耳莲子羹、银耳早茶、银耳薯片、银耳复合果汁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几年来,在银耳生产过程中,冠铭菌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敢于探索,大胆试验,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冠铭菌业公司与普通的散户和小企业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它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并及时把成果应用到生产之中。

从公司成立之初开始,技术人员就尝试调整菌包培养基的配方,他们先后设计了四种培养基的配方,并发现:培养基中加的麸皮越少,银耳产量越低;麸皮加多了,银耳“叶片”变厚,产量提高,但是朵型则变差。技术人员还发现,如果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硫酸镁,银耳朵型变好看了,烂“叶”少了,品质和产量都能提高。

在银耳出耳期,传统做法是用报纸覆盖菌包,而公司技术人员采用棉纱布替代报纸覆盖。这样,生产效果差不多,但是使用过的棉纱布,经过高温杀菌消毒可以多次使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废弃报纸对环境的污染。

在菇房内,技术人员采用喷灌加湿器给银耳加湿,效果良好。采用加湿器给银耳加湿均匀、效率高,又节能省电。同时,能够远距离输送,选用PVC管道输送水雾,单根管道可以将水雾送达5~10米远处,而无需使用喷头,毫无堵塞喷头的烦恼。试验证明,采用喷灌加湿器替代人工喷水,每间菇房少用2~3名工人,每个生产季节节省成本300~400元。

原来,有企业用爱尔兰式控温大棚生产草菇。现在,冠铭菌业公司把它应用到银耳生产之中。走进大棚可以看到,它仿佛是一个高科技制冷化数控车间,可以实现控温、控湿、控氧、控光,智能化管理。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样能够合理利用菇房内空间,达到节省能源、节省空间的目的,有效提升银耳的品质和效益。银耳生产由传统的一年春秋2个生产周期,延长到8个周期,经济效益提高4~5倍。

这些创新成果,驱动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给周边村庄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龙头带动,周边农民踏上致富之路

冠铭菌业位于胡集镇东张村,该村食用菌产业有半个世纪的栽培历史。在50年中,冠铭菌业董事长石铭三,从事食用菌栽培多年,是惠民食用菌产业当之无愧的见证者和推动人之一。从最初的自然选育到诱变有种,再到杂交育种的生产方式,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

冠铭菌业公司建成之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行,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技术培训,采取“微利润向农户提供菌包、农户分散生产、公司提供生产技术,回收产品,统一销售”的模式,将菇房租赁给种植户种植;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聘请专家制定绿色食品银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园区种植户及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银耳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周边村庄数百农户增收。

每逢银耳采收时节,附近100多名妇女就到公司来打工,为公司赢得利润的同时,每个人也都赚了个腰包鼓鼓。

据石铭三介绍,银耳平均生长周期为45天,适宜温度为22~28℃,自然条件下,仅能在春秋两季种植。每当银耳成熟后,公司统一从农户处按照比市场价高2元左右的价格集中收购、统一销售。石铭三说:“平均每6千克鲜银耳出1千克干品。无论卖鲜银耳还是干品,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这些种植户两季收入不低于3000元。”还有一部分农户,长期承包公司的菇房,从事银耳生产,走上了富裕之路。公司建了310间菇房,全部出租给当地农民使用。本来租金为每间600元,现在公司免收租金,并垫付生产资料,如棉籽皮、麸皮等制作菌包的原料,回收银耳产品,大大提高了积极性。东张村银耳种植户金佃军便是受益者之一,他介绍:“我们产的银耳全部都是无农药、无肥料、无公害的纯天然食品。我在基地租了30间菇房,每间52平方米,每季每间菇房最低出450千克干银耳,每千克干品大概能收入3元,鲜银耳则能卖5元一朵,2017年我纯收入10多万元。每年最多占用5个月时间,其他时间可以外出打工,也不耽误干农活。真是一个短、平、快的好项目。”

此外,邻近村庄有300多户农民,在家中生产银耳。冠铭菌业公司,敞开大门收购其产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初步统计,这些农户每户每年大约增收2000元。

据石俊芳介绍,所产银耳于2016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该银耳不使用任何农药,不用硫磺熏蒸,色泽呈金黄色,有光泽,朵大体轻疏松,肉质肥厚,坚韧而有弹性,蒂头无耳脚、黑点,无杂质等,整朵比较圆整,大而美观,干耳浸水后,膨胀率可达10倍以上。

过硬的产品质量让冠名菌业的名声大振,相继被评为“滨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滨州市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山东省蔬菜行业优秀企业、山东省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行动大姐工坊、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惠民县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和新兴企业。2017年3月,作为山东唯一一家银耳基地参加国家农业部在英国举行的“山东名优农产品英国伦敦精品展”。公司坚守“信誉是本分”的企业核心原则,以本分与踏实的精神保持企业的平稳运转和持续发展,实现银耳年生产量900吨,产值5000万元,利润1500万元。致力打造全省食用菌产业制高点,创建江北最大最优银耳基地。

(周新国)

猜你喜欢
银耳技术人员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热水泡银耳丢营养
春夏滋补靠银耳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好银耳是微黄色的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