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2018-03-24 02:48宋美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5期
关键词:伊立放化疗肺癌

宋美华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200)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作为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其病情恶性极快,且尚无根治性疗法。伊立替康作为DNA异构酶抑制药物,能够通过影响细胞S期产生肿瘤杀灭效果,近年来,其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受到关注[1-3]。本文通过总结我院使用伊立替康的相关情况,旨在初步分析其抗肿瘤治疗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表1 两组肿瘤控制效果和生存情况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院接受放化疗的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病例选择要求[4]:①经病理活检、胸腔镜和CT等检查确诊为小细胞肺癌脑转移;②肝肾功能、心脏功能未见异常;③能够耐受相关治疗,中途未退出;④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⑤排除合并心脏病、精神神经病变、营养障碍、消化道病变、糖尿病等其他病变者;⑥排除有明显放化疗禁忌证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自愿基础上加入。入选的62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伊立替康分成2组,即对照组(未接受伊立替康治疗)42例和伊立替康组(接受伊立替康治疗)4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1~75(50.87±5.09)岁,ECOG评分0~2(1.02±0.14)分,其中15例患者为单发脑转,27例患者为多发脑转移;伊立替康组中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0~74(50.15±5.13)岁,ECOG评分0~2(1.03±0.15)分,其中18例患者为单发脑转,29例患者为多发脑转移;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没有统计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确诊后,均接受全脑三维放射治疗,具体放疗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躺在治疗床上,治疗医师以塑料面罩对患者进行体位辅助固定后,以多排螺旋CT定位扫描,将扫描信息用计算机系统分析后构建三维图像,利用计算机初步勾画出放射治疗靶区和已损伤脏器,综合评价患者状态和耐受能力确定放射治疗具体方案,本实验组患者单次照射剂量为1.5~2.5 Gy,每周照射治疗5次,连续4周。对照组患者在放疗同时接受依托泊苷联合奈达铂化疗:①依托泊苷(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183,批号20120812、20121219、20130224、20130615、20131015、20140123、20140516、20130822):80 mg/m2+500 mL氯化钠注射液(0.9%),静脉滴注(60 min),第1~3天;②奈达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295,批号20120714、20121206、20130524、20131006、20140125、20140613、20140917):30 mg/m2+500 mL葡萄糖注射液(5%),静脉滴注(60 min),第1~3天;伊立替康组在放疗用时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其中奈达铂用法和对照组相同,伊立替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87,批号20120811、20130109、20130615、20131028、20140125、20140516、20140922):2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办法,在治疗8周之后,对肿瘤疗效进行评价,疗效等级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其中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稳定[5]。

1.3.2 生存情况:随访不低于2年,记录无疾病生存时间(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和生存时间(治疗开始至死亡)[6]。

1.3.3 不良反应: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抗癌药物毒性表现评价标准详细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5.0软件对数据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表达用(x-±s),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表达用(%),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等级比较用秩和检验,生存期限比较用生存分析,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肿瘤控制效果和生存情况比较:经过8周的治疗,对照组和伊立替康组中均有患者肿瘤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经过随访发现患者生存期为4.5~18个月,但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的肿瘤控制率、生存时间、无疾病生存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伊立替康组出现消化道反应3例,骨髓抑制2例,放射性损伤7例,不良反应率为25.53%,对照组出现消化道反应6例,骨髓抑制4例,放射性损伤10例,不良反应率为47.62%,组间不良反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重要分型之一,其恶性程度极高,极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脑部是小细胞肺癌最主要的侵害器官。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并无手术治疗机会,临床多采取放化疗控制肿瘤病情。但是由于放化疗过程中能够造成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因此,提升放化疗过安全性极为重要。研究认为[7-9]伊立替康对于肿瘤放化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改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尚无大样本临床远期研究,关于其治疗价值仍有一定争议。本实验中通过对我院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伊立替康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联合组不仅肿瘤控制率、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在肿瘤放疗过程中使用伊立替康不仅能够提升抗肿瘤效果,而且能够有效保护正常器官,减少医源性损害,这可能与伊立替康能够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干预DNA单链连接而特异性消灭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极少产生影响有关。综上所述,伊立替康联合放化疗能够有效控制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情,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放化疗安全性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本实验样本少、随访时间短,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1] 汪晓洁,寿涛,李丽华,等.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8):2294-2296.

[2] 郭爱萍,余宗阳,欧阳学农.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12):2889-2891.

[3] 伍志新,陈立军,宋文军,等.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性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6):1344-1346.

[4] 王海波,宋文广,房芳,等.伊立替康联合放疗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4,34(20):5690-5691.

[5] 孟威.40例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138-139.

[6] 廖伯勇,何启明,李维旭,等.依托泊苷与伊立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5,24(16):50-51.

[7] 鞠文翠,王牧民,罗晓勇.伊立替康和紫杉醇分别联合顺铂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4,6(2):172-174.

[8] 柏峰,方献英,宋波,等.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117-118.

[9] 闫睿.伊立替康联合放疗在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57-59.

猜你喜欢
伊立放化疗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奥曲肽用于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的治疗经验总结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
单药或联合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进展
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