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湾灌区原二干南延北水南调工程效益评价

2018-03-24 11:57石宗仁
山东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小清河广饶县孙武

石宗仁

(东营市水利灌溉管理处,山东 东营 257091)

麻湾灌区原二干南延北水南调工程,是麻湾灌区在广饶县境内的大型水利配套工程,该工程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的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与博兴县毗邻,涉及广饶县的10个乡镇。

工程主要建有节制闸、提水泵站各1座,主干输水渠1条,长14.0km;穿越小清河河底以下3.0m,5.0m×3.0m的钢筋混凝土涵洞1座,长500m;穿越渠底以下1.5m,直径2.0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排水管2条,总长50m;配套支渠建筑物30座。灌区管理单位为麻湾灌区管理所,隶属于东营市水利灌溉管理处。

1 工程兴建的缘由

东营市地处黄河最下游,受地质、地形条件限制,除广饶县小清河以南有可灌溉农田的地下淡水外,其它地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95%以上可利用淡水为黄河水;虽然穿过广饶县的小清河,是可利用的淡水水源,但是,水质已不具备用来浇灌农田。广饶北部的花官等乡镇地下水矿化度高,不能用作农田灌溉,灌溉水源始终是制约其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小清河以南井灌区,由于广饶县经济发展迅猛,地下水开采量严重超标,已形成漏斗区,生态严重失衡。

近年来,广饶县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深入人心,在县城东区中心位置建成了南北长7.5km,水面248万m2,蓄水1000万m3的孙武湖。保持孙武湖长期湖水清澈、湖岸碧绿,生态优良,生态补水是关键;1983年广饶县由原惠民地区整建制划入东营市,受行政区调整的影响,原引黄灌溉工程隶属两市,运行不配套的矛盾突现出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小清河以北几个乡镇用污染严重的河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板结,地力退化,农民的收入下降。

经长期论证,2003年,一项跨行政区的调水工程,麻湾灌区原二干南延北水南调工程付诸实施,以麻湾灌区三干渠渠首闫家泵站为水源,在原打渔张二干渠基础上改扩建,建成预制混凝土板衬砌节水渠道,输水流量由原来的10.0m3/s,加大到 20.0m3/s,最大到 30.0m3/s,经泵站提水,向南延伸至石大路,与原一干渠相衔接,联通了小清河以南原有的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饶北部的花官、大营等乡镇特色农业,及小清河南部井灌区农业及县城内孙武湖生态补水的用水需求。

2 工程设计指标、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1)设计指标:灌区控制面积5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万hm2,规化设计渠首自麻湾灌区闫家泵站(0+000)——温楼(8+000)设计流量30m3/s,泵站以下设计流量为20m3/s,工程级别3级,建筑物级别4级,灌溉保证率50%。渠底比降1/7000,设计水深 2.5m,渠道底宽 12m,内边坡 1∶1.5,外边坡 1∶3,糙率 0.019。

渠内边坡衬砌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复合土工布,2.0cm厚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6.0cm厚的C20素混凝土板,用M15干硬水泥砂浆填充混凝土板缝。C20混凝土板坡顶由深20cm、宽30cm的C20混凝土现浇台帽封顶,坡脚由深60cm、宽40cm的C20现浇混凝土镇脚,渠底30cm厚2∶8灰土碾压护底,弯道、桥底30cm厚浆砌石护底,堤顶超高80cm。

2)主要建设内容:工程共开挖疏浚、衬砌渠道14km,其中混凝土板衬砌14km;新建及改建支渠进水闸30座,新建穿越小清河底以下3.0m钢筋混凝土穿涵1座,新建穿越渠底以下1.5m预制混凝土排水管2条,改建大型节制闸1座。

3)完成的主要工程量:完成土方45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3.5万m3,砌石3000m3,完成工程投资3000万元。

3 工程效益评价

该工程是广绕县南北水源大动脉,为广饶县的农田灌溉提供了举足轻重的水源支持,自2003年建成,年均输水9000万m3,累计供水12.6亿m3,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1)工程的实施是广饶县引黄河水从事农田灌溉、生态补水及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举措。该工程为小清河以南漏斗区的生态修复,小清河以北花官等乡镇特色农业用水及孙武湖生态补水创造了条件。它的建成,让黄河水源与农业灌溉及生态补水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贯通广饶县南北的水源大动脉,使广饶县水利设施联合调度成为可能,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依托孙武湖良好的生态优势,建成了集生态观光、孙武兵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孙武湖周边现已成为广饶县发展旅游产业的“风水宝地”,为就业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独特作用。

同时,湖水水源入渗或回灌,使漏斗区减少,地下水位逐年回升,结束了小清河以南井灌区超采地下水的历史,为花官及周围乡镇0.7万hm2天然富硒大蒜及农业的灌溉、生态环境的修复备足了水源。麻湾灌区原二干南延北水南调工程的成功调水,为广饶县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农业收益显著:花官镇独特的气候,富硒、盐碱的土壤,加之长期人工定向培育,造就了花官大蒜、蒜薹的优良品质。但是,该工程建成前,因水源的制约,当地优质大蒜不能规模化生产,大蒜产业化始终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长期在低位徘徊不前。

自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引入黄河水后,突破了该产业发展的瓶颈,大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黄河水的输入,确保了花官镇0.5万hm2富硒大蒜冬、春灌水需求。花官镇先后建立各类大蒜合作组织23家、大蒜加工储藏企业近百家,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0.5万hm2左右的规模上,蒜薹中硒含量高达0.077mg/kg,是其它地区所产等质量蒜薹硒含量的6~8倍,色泽绿、耐储存,无公害,是黄河三角洲十大特优农产品,荣获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还注册了“花官”牌大蒜、蒜薹商标,每年5月中下旬进入集中收获期,客商竞相到花官镇收购蒜薹,0.5万hm2天然富硒大蒜、蒜薹为蒜农年创收10亿多元。

在该镇大蒜产业的辐射带动下,临近的大营、陈官等乡镇,大蒜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该县大蒜种植已发展到了0.7万hm2以上,年创收15亿元。

3)农业灌溉效益:在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可靠水源的同时,还确保了其它乡镇,年均4000万m3农田灌溉用水,结束了井灌区往昔仅靠超采地下水灌溉的历史。

4)生态效益:除了上述效益,十几年来,该水利工程年均向孙武湖生态补水5000万m3,这些水部分蒸发后,在县城周围形成了小气候,极大改变了县城的气象环境。孙武湖因周边生态环境优美,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黄河水所到之处,一片生机勃勃,广饶北部的花官、大营等乡镇,昔日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已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干渠沿岸已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态长廊,已成为人们夏日乘凉休闲的好去处,极大改善了广饶县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小清河广饶县孙武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智慧学园 快乐家园
——山东省广饶县花宫镇中心小学简介
让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美丽起来
《孙武专题研究》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广饶县耕地保护研究
山东小清河流域黄土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山东小清河分洪道治理方案探讨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