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法在水利项目质量控制中的运用

2018-03-24 22:53张世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4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水利工程

张世涛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甘肃 兰州 730030)

水利工程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水利工程建设与投资的高峰期、关键期,加强工程质量管控,是各级政府、行业管理单位及各参建单位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工作。PDCA循环法是一种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的科学方法,把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工程实体质量,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1 “PDCA”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戴明在经过慎密研究后提出的管理理论,是一种高效的质量管理程序,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各领域,具体实施中包括4个步骤: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指在实际的管理中按照以上程序持续改进工作状态,是为实现控制目标而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 “PDCA”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为使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应采取事前控制、主动控制、动态控制的原则。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不言而喻,如果在操作中能够采取主动控制,则会起到预防作用;动态控制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跟踪,不断分析,不断改进。结合事前控制、主动控制及“PDCA”循环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将质量管控划分为4个流程,各流程层层相扣,阶梯上升,提升管理效果。

(1)计划过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即通过一系列的项目计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实施前所制定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和安全管理等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所以,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性强的计划对质量提升相当重要。

(2)执行过程。在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管理计划后,即进入实施阶段,对水利项目而言,就是实现项目工程实体的施工阶段。

(3)检查过程。进入施工阶段后,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工作,检查计划执行是否顺利,计划落实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找出计划在执行中偏差及存在的各种问题。

(4)反馈过程。将执行情况与计划要求进行比较,对执行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失败教训加以总结,以免再犯此类错误,如有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次“PDCA”循环之中改进和提高。这样,一次次经历上述流程,就把一个实际的质量管理过程转换成一个用PDCA循环法对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最终使工程实体质量达到计划目标或合同规定的要求。

3 “PDCA”在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计划阶段(P阶段)。该阶段由计划、预测、制订3方面内容组成,在项目管理中该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分析条件,在实际施工中很多因素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需要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判,包括掌握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②对比预测,结合实际情况及以往工程经验,预测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③制定预防措施,针对预测的各类有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事前控制措施,使其在施工中不发生或减少发生的机率。

具体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中,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①进入施工现场,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情况做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后期工作开展奠定基础;②安排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找出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不利环节,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③把工程情况以量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制定相关的施工作业计划,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表”,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④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资源、交通、电力等条件,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落实“三通一平”工作,同时做好临时施工设备;⑤组建工程施工管理机构,制定各种措施制度,划分责任,为顺利实施质量管理奠定良好基础;⑥技术准备工作,完成各项施工保证措施的编写工作,理解施工图纸,并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完成各类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⑦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分析,进行细化,制定质量检查制度,把责任落实到班组和个人;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专题培训,使所有成员对提高工程质量有清醒的认识。

(2)执行阶段(D阶段)。此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过程,更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5个方面。①人的因素。人具有特指性,主要包括施工的决策人员、管理者、作业者,人对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出发点,要加大控制力度,要调动和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质量活动能力增强;②材料的因素。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材料,如果购买使用了质量差的材料,对工程质量势必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应予以特别的关注;③机械的因素。机械设备是完成施工的重要工具,更是执行施工方案和进行工作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机器,或施工机械不能正常施工,工程质量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还要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处于最佳使用状态;④方法的因素。为了完成施工目标,可以采取多种作业方法,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的施工方法,并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程质量才能有保证;⑤环境的因素。工程环境包括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和周边环境,环境条件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施工中应根据影响质量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改进作业条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安全的生产环境,为工程质量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3)检查阶段(C阶段)。施工中,应定期按照计划的具体内容进行检查,并了解实际所产生的效果。例如,模板架设是否符合要求、施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混凝土拌制及浇筑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标准等。虽然执行是关键,但为了检验执行效果,检查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且要保证检查工作的及时性。检查中要做到细致入微,一旦发现偏差,则需要立即进行纠偏操作,如果纠偏时间过长,不但使工程质量难以保障,还会导致工程延误。

(4)处理阶段(A阶段)。“PDCA”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本环节则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对上下两个环节实施有效连接,是上个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个循环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此期间出现问题,必然会对管理循环的顺利进行产生不利影响,切忌只重视P、D、C三个过程,而不重视总结经验和教训,如果没有把此阶段的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之中,则会导致原有成绩被毁损。进行经验总结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计划中的问题进行整改,把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推广,将本轮循环没有解决的问题纳入下轮“PDCA”循环之中。

4 结语

目前在水利项目管理中,“PDCA”循环法应得到各参建方的提倡和推广,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则上升一次,质量提高一次,可以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持续改进状态,这种管理方法对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使质量控制始终处于螺旋式上升模式。实际工程中,要严格执行质量操作,做到边计划、边执行、边检查、边总结、边改进,最终使工程实体质量达到项目管理的要求。

[1] 邓铁军.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第二版)[M].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2]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四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3] 陈军武. 建设工程施工监理实物(第一版)[M]. 甘肃: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 孙金龙. 朱士斌. 浅谈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控制[J]. 四川水利发电, 2005(06).

[5] 石增福.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优化管理措施探讨[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12).

[6] 杜云龙. 浅谈水电工程的建设及质量监督[J]. 甘肃农业, 2010(11).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水利工程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