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因素

2018-03-24 09:32张淳
理论观察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因素

张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实效性不明显的情况,吸引力不强是一重要原因。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因素主要涉及社会环境、教学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师生互动等方面。反思这些因素,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可以从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堂管理和完善考核办法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1 — 0155 — 0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明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观其成因,吸引力是一大关键,笔者试图对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因素作一梳理和探讨。

一、环境的因素

(一)学科发展受限,教师活力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结构还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背景差异化较大、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平衡等。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高校扩大办学的力度也在加强,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兴的院校和专业为了抢占生源、增强办学实力和扩大社会影响力,重点在于打造特色鲜明、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生源好的优势学科,一些老牌高校为了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往往把目标定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上,他们关注的则是打造引领学校发展的龙头专业,建设博士点、硕士点,研究所、重点实验室。而对于基础学科、公共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注相对显弱,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一学科在人员编制、教师引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从结构上来看,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明显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一方面是年龄大的老教师和出入职场的年轻教师居多,另一方面是高职称的和低职称的多。再有就是同一单位教师专业背景的差异化较大,有些甚至同一学科也存在。这直接导致对课程的把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出现较大差异。

(二)学科地位边缘化,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不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文化和信息全球化发展极为迅速,引发的各种社会思潮,对于高校思想领域的攻击和影响更加猛烈,在高呼教育国际化的口号下,崇上自由、个性、现实等观念兴起,而在此外衣下暗藏的则是自由、功利主义,以及拜金、尚奢、享乐等扭曲盲目的价值观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挑战。出现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的误区,一些人或已忘却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灌输意识形态的政治工具,这门课可有可无,或认为不上这门课,才能不受思想上的束缚。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的课程,一直在强调,一直在抓,但总抓不好,只要完成教学任务,保量交差就行了,“只教书不育人”的情况还是存在,等等。这一点在一些老牌高校名校表现得还不算明显,在一些办学层次和水平相对较低的院校比较突出,甚至在这些学校还存在“只有在专业上不行的老师,才去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

(三)准入机制存在缺陷,有部分教师非专业化。

确实如此,在过往一些院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选用上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也因为公共课这种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能上好的课,把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调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另一方面一些行政干部,为了评职称(在一些地区思政系列的职称条件相对较低)需要课时量时,少数没有专业背景和一定教学经历的干部(双肩挑的除外),也进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中。

以上因素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机制性外因。缺乏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和教育环境,缺乏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业务精良,乐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二、教师的因素

(一)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欠缺。

总体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都是正真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品德高、修养好,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但仍有一部分能力素质较弱的。从一些学术研究和调研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三类,一是 “多数教师讲的是“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他们受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局限,理论功底不扎实,现实解释力不强”问题吃不透,讲不深。二是“少部分教师讲的是“无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课。他们虽然专业功底较好、学有专长,但却是让课堂定位跟着研究跑,讲宗教、讲文化、讲西哲、讲西经,唯独不讲马克思主义”。三是“也有极少数教师讲的是“反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课,他们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攻击马克思主义,或者声称要“用马克思的方法解构马克思的结论”,或者用无概念、无逻辑、无历史的“三无产品”排斥马克思主义”。〔2〕

(二)课程内容和形式变化快。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名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方案也有调整、反复甚至再调整的情况。骆郁廷教授认为,这种对课程设置反复多变的现象,不仅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还影响“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稳定的实质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心、学术自尊心、 職业坚定性和教学积极性。”〔3〕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反复调整设置的课程,还来不及作好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转换的准备,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职业归属不强,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受到环境、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使得高校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在降低的同时,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降低。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没有前途、科研才是在高校安生立命的根本,搞科研有身份、有地位、有效益,拿不到课题的才去上课。一部分教师热衷于参加社会活动,搞培训做讲座,他们需要的只是学校教师这样一个方便他们获得更高价值利益的头衔。还有一部分,认为自己获得了一份稳定的职业,现有的知识和水平在这样的学校足够了,不需要充电,对新形势新理论新政策,不想研究不愿改进不思进取,不仅对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漠不关心,而且原来的水平也在不断退步。

三、学生的因素

(一)学习主动性不强。这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一些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初高中时代,转向需要主动学习的大学时代很容易就不会学习了。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更是缺乏主动性,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就是吸引力是不是单方的,单靠改进教学方式或者提升教学水平就能改善的?

(二)学习功利心突出。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的课程,往往看重的是什么好拿学分、什么好拿高分(为评奖学金)、什么对以后找工作、考研、出国有利就对什么课程感兴趣,投入也多。像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等“伤脑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求高分,但求“不挂”就可以。平时上课“点个名”,考试“瞄一眼”,论文网上“荡一篇”就是态度。

(三)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前文已述,来自社会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错误认识,也对学生不喜欢此类课程产生了影响。面对一门从小就开始进行思想灌输的学科,到一个能支配自己思想的环境内,在他们意识中自然不愿意再去听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容易片面的理解,来自师兄师姐、辅导员、其他专业老师在谈及大学学习时,强调“大学关键是要抓好专业课”之类的看法。

四、师生互动的关系因素

总的来说,当前,广大教师在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方面还是做得很好的,但无原则互相迎合的互动现象也有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堂管理上,有的老师对于缺课、迟到、早退漠不关心;对课堂上讲话、睡觉、玩手机视而不见。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有的老师把课堂当茶馆,喜欢用一些低俗另类的兴奋点来吸引学生,不仅没有给学生传授应该的知识和能量,反而把学生误导至另一个方向。三是在考核考察上,“平时上课吹牛,考试之前勾题”这些现象十分突出。不仅如此,有些老师平时成绩给得分相当高,想方设法给学生开绿色通道。因为这样的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受到学生的假“喜欢”。虽然这样一种互动,实现了师生双方共同的利益追求,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意义来讲,已经大相径庭。也正是这样一种互动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关注点和构建偏离了轨道。

五、反思和启示

当前,强调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主要路径还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但从以上因素的简单梳理来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不但收到体制机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教师、学生、师生互动、教学方法和技巧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单单着力于一点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措施,尤其是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构建一种更贴近学生生活、成长和追求的话语体系,把握好意识形态灌输和德育、素质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形式的关系。二是构建这样一种话语体系,单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学校、家长、其他教师等等都是关键要素。尤其在学生初高中阶段即“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抓好德育教育和成长教育,并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概念更为紧迫和重要。三是各级领导、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除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之外,对于学生在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科学文化道德基本素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自觉担负起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时代任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重点是打造一批政治过硬、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改进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晋升机制;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着力点是强化教师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加强基本教学技能培训。三是重点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政课的吸引力。”〔4〕 事实证明,具有良好人格魅力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不仅对学生道德升华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有力举措。

(三)改进课堂管理和完善考核办法。

一是强化课堂管理。这一点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加强,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来说都十分紧迫,要注意区分严格的课堂管理、严肃的教育教学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二是改进考核方式。单一的闭卷和客观题考试和单一的开卷主观题考察都有利有弊,最适宜的还是结合。但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类课程来说,他不同一般的能力和水平考试,分数对判定其效果的意义不大。笔者认为是否可以在现有的考核考察模式外,探求一种思想政治能力水平达标的新模式,来丰富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三是要辩证地看待记忆与理解的问题。一段时间来,我们总是在强调读书,特别是高校不应该是死记硬背,我们提倡的应该是在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的记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的概念、定义等的学习,记忆还是很重要的,记忆是运用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单纯的强调记忆不行,完全不记同样不行。

(四)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一是创新课程设置。各高校应按照教育部对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办学实际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方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创新教学载体。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慕课等的基础上,把微博、微信等学生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兴趣浓的数字媒体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增强思想政治课在主渠道以外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减少教师“教”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主题演讲、课题互动、课外实践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热情,增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2〕参见牛变秀,李方棣,张存刚.吸引力缺乏的机制性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社会纵横,2016,(01).

〔3〕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J〕.思想理论教育導刊,2013,(04).

〔4〕彭洁.论教师人格魅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因素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