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在丹江口水库首次采集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

2018-03-25 06:37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水母科学院

2018年9月上旬,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监测人员在丹江口水库例行监测中,在丹江口水库库中心发现大量桃花水母,并采集到生物样本。

桃花水母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是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极危生物”,也是中国保护动物红色条目中的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只发现桃花水母11种,其中9种产自我国。

桃花水母产于淡水中,母体直径1.5~2 cm,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在水体洁净无污染达Ⅰ—Ⅱ类、温度25~32 ℃、水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方可存活。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以来,偶有关于观测到桃花水母的报道,此次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贡丹丹工程师成功采集到活体样本,证实了丹江口水库桃花水母的重现。

长江科学院自2016年承担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的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站网运行管理维护,汪在芹副院长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每月对丹江口库区31个断面(库内15个重要断面和16条支流河口断面)开展系统的水质监测,并对丹江口水库7个重要断面每日开展连续自动监测。水质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整体良好,且逐年向好;同期相比,2018年8—9月份库区水质明显好于2016年和2017年,15个库内断面水质为Ⅰ—Ⅱ类。此次桃花水母的重现也印证了水库水质稳定向好这一监测结果。

猜你喜欢
丹江口水库水母科学院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珊瑚和水母
水母奇观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概述
“永生”的水母
基于ETM+数据的水体信息提取
丹江口水库河南外迁农村移民安置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