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秉云: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孤胆英雄

2018-03-25 06:55杨娟张卫吴子敬毕克勤
记者观察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军坦克公路

杨娟 张卫 吴子敬 毕克勤

作为反坦克英雄,当年谭秉云与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齐名;曾受到毛泽东和金日成的接见,还曾数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应朝鲜政府邀请重返战斗故地。1999年10月1日共和国50周年盛典时,76岁的谭秉云再次被请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当各式战车与新型坦克轰隆隆驶过宽阔的长安街时,老人激动得泪水涟涟。因为,在这位古稀老翁的心中,国旗、军队,尤其是坦克,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与意义。

1923年11月13日,谭秉云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8年12月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斗,荣立三等功。1950年,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又荣立两次三等功。同年5月,谭秉云带着身上的两块弹片重返前线,在鳞蹄阻击战中英勇作战。他一个人,一支枪,三颗手雷,将美军第二师堵截整整八个小时,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

战局危急,奉命阻击美军坦克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5月下旬,战斗进入到后期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志愿军前突太猛、战线延伸太长的机会,美军第二师抽调了一支重坦克部队,企图穿过加里山东麓的390高地西山脚一带,直插北汉江的九万里渡口,与前一天夜里偷越过我军防线的一支摩托化部队会合,以斩断北汉江以南我军的转移道路。据称,这个计划是“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上将李奇微“闪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局的确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尚在北汉江以南的我军大部队、机关、后勤奉命火速北撤,以免被敌人“包饺子”。撤退路上,敌机疯狂轰炸,江面无法搭桥,人多舟少,战士们只好就地砍伐树木,用绳子连成长串横置江面,会水的游向北岸,不会水的则抱着圆木,“爬”过北汉江。

关键时刻,谭秉云所在志愿军27军80师239团奉命从东线星夜疾进,赶到鳞蹄附近的自隐里公路设伏,阻击美军,以掩护大部队转移。我军进到390高地,紧急构筑工事,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为大部队安全过江争取时间。

谭秉云所在的七连指导员梁忠仁将扼守公路、反击敌人坦克的任务交给了谭秉云任班长的四班。5月24日傍晚,谭秉云带着新战士毛和在390高地下面的公路旁挖好散兵坑。地形是他精心选择的,这一段公路很窄,一边是小河,另一边是山岩,只要打坏敌人一辆坦克,其余坦克就很容易被堵住。谭秉云让其余战士留在山腰上的战壕里打掩护,自己带着毛和下了公路。

过了一会,美军坦克鱼贯而行,沿着公路开来。谭秉云从腰间取下一个手雷递给毛和,说,“我先上,你留在这里!”随后谭秉云离开散兵坑,从灌木丛中向前爬去。坦克越来越近,在离他不到15米的时候,他直起身单腿跪地,右手紧握手雷(这种苏式手雷重1.4公斤),左手食指套在插圈里,继续耐心地等待着。

三只手雷炸废坦克,美军道路被阻

终于,毛和与山腰上的战友们看见谭秉云手一扬,手雷飞出,向当头的坦克砸去。“轰!”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过后,他定睛一看,吃了一手雷的坦克只是前灯被炸烂了,它很快便从谭秉云面前驶过去了。此时谭秉云急了,他冲上公路,对准坦克的屁股扔出第二颗手雷。猛烈的爆炸中,一块弹片击中他的额头,他眼前一黑,昏倒在公路上。

“班长,班长!”毛和跑上公路,抱住谭秉云大声喊着。谭秉云醒来,用衣袖擦了擦眼前的鲜血,焦急地问: “坦克呢?坦克呢?”“完啦,坦克已经报销了!”听到毛和的话,谭秉云松了口气。

这时,一串炮弹在他们身边炸开。谭秉云一把推开毛和,“快,打第二辆!要打屁股!”他提着枪摇摇晃晃地奔下公路,向第二辆坦克冲去。靠着还能看见的右眼,谭秉云将最后一颗手雷向坦克掷去。被击中的坦克“吱”地嘶叫一声,停下了,但炮口还在喷吐火光。谭秉云翻身滚到公路上,端起枪向坦克扫射,吸引敌人的火力。毛和赶紧绕到坦克后面,扔出手雷将坦克炸毁。

谭秉云跑上公路,看见后面一长串坦克正拼命倒车逃跑。毛和突然惊叫: “班长,人,人!”谭秉云一回头,看见已被炸毁的第二辆坦克顶部钻出一个美国兵。这家伙真奇怪,双手下垂,脑袋耷拉在胸前,身子却在蠕动,这分明是坦克里的敌人顶出来的一具死尸。谭秉云没等尸体落下,一把抓住坦克上的铁环登了上去。尸体刚从他身边滑落,他就端起自动步枪,顺着炮塔顶上的天门盖往里送进去,“嗒嗒嗒嗒”便是一梭子,只听坦克里发出几声哀嚎。

谭秉云站在坦克上向南望去,其他坦克已经跑远了。他回到散兵坑里,才感觉到脑袋重得像磨盘。毛和将谭秉云头上的伤口包扎好,趁第二次攻击还未开始,谭秉云派毛和马上回阵地上要手雷。此时,一辆美军吉普车从北面疾驰而来,不断响着喇叭,好像是叫挡在路上的废坦克让道。谭秉云瞄准汽车狠狠地打了一个“快放”,驾驶员身子一歪,汽车一头撞在岩石上,熄火了。

剛才汽车不断鸣喇叭,倒提醒了谭秉云:眼下这段公路已被堵住了,要阻断其余的坦克,必须到前面去截击。他向南走了大约一百多米,看中路边一处地形,这里一边是山岩,一边是陡坡,陡坡接近路面的地方长着密密的野葡萄,躲在里面既能隐蔽,又能观察公路上的动静。他转身回到原来的散兵坑,同时毛和也带着手雷回来了。排长来察看他的伤势,要换他下阵地,谭秉云表示伤得不重,排长见他执意不下火线,叮嘱几句后就走了。谭秉云对毛和说: “我到前边去埋伏,你留在这里警戒北边。”

没有掩体,没有战壕,没有火炮支援,谭秉云趴在野葡萄丛中,双眼注视着公路前方。尽管敌人众多,但谭秉云心里很踏实,此时他占了地利:敌人不容易发现草丛中的他;而且这里是个死角,炮弹、子弹都打不着;想用履带压他更不可能,坦克稍不小心就会顺着陡坡滚下河去。此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单兵阻击美军第二师整整八小时。

过了一会,路面开始颤抖起来,谭秉云将手雷攥在手中做好准备。不一会儿,一串坦克拉开十来米的距离,“嘎吱嘎吱”地碾了过来。谭秉云扒开葡萄藤,爬到公路边,将手雷向驶过的第一辆坦克尾部掷去。随着一声巨响,那坦克浑身冒火瘫在狭窄的公路上,堵住丁道路,后面的坦克都在拼命倒车,混乱中美军大炮机枪一阵乱射。

就这样,美军第二师北进的道路被谭秉云成功堵住了。

战功卓著,名贯全军毛泽东、金日成接见

一个月后,在志愿军英模大会上,27军军长彭德清紧握着他的手说: “谭秉云呀谭秉云,你是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你把美军第二师堵了八个钟头,我们的大批同志才得以安全撤过北汉江啊!”彭德清当即叫来曾如清政委,两位军首长一左一右、谭秉云居中,三人照了一张相。

1951年9月下旬,谭秉云参加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观礼。2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礼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英模代表,并同谭秉云亲切握手交谈。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观摩国庆盛典。1952年夏天,朝鲜领袖金日成在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陪同下,在志愿军总部接见了谭秉云,他受到了金日成的高度赞誉。

谭秉云的英雄故事,上了当年的《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还被绘制成以志愿军英雄人物为主人翁的连环画《反坦克英雄》,广为流传。《志愿军英雄传》与《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集》对他的事迹也均有记载。195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给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英雄”的称号。1952年10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退伍回乡从未居功自傲

1953年冬天,谭秉云退伍回到家乡。1970年代,在谭秉云担任江津县民政局科长和副局长期间,为了响应国家提倡的火葬制度,他和工人们一起建起江津县第一个火葬场。在当时,人们谈火葬而色变,工人都不敢接触尸体。面对种种阻力,谭秉云亲自动手拉着板车去运尸体,又把尸体搬进烧尸炉,让工人们站在一边看他怎样操作。他身体力行地用行动来改变几千年的土葬习俗。

几十年来,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谭秉云始终抱准一个态度:绝不居功自傲,绝不对组织提任何条件和要求,一切服从党的安排。1983年春天,他给县委组织部写信:“我今年已经59岁了,自参加工作到现在,虽然已工作30多年,但因文化水平低,没有为党和人民做出多大贡献和成绩,感到很惭愧。我头部负过伤,工作起来感到困难,在领导岗位上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再待下去只会对党的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特向组织上提出申请提前离休……”组织部的领导传阅了这封信,不少人看得眼睛发潮。这与那些伸手要官要权,恐惧自己吃亏的干部相比,反差多么强烈啊!即使是后来患肺癌住院,谭秉云也从未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

离休后的谭秉云,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放到那些孤苦无依的残疾人和孤儿身上。每逢节日他都到孤儿院去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捉迷藏;为了帮残疾人谋一条自立之路,他还带着一帮残疾人前往白沙,找到镇上著名的“何板鸭”,请求“何板鸭”收下这帮残疾人为徒弟。“何板鸭”感动不已,对谭秉云说: “你老英雄出面,我能不帮忙吗?”

受邀重返战地

谭秉云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朝鲜战争结束20多年后,金日成访问中国时,专门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接见反坦克英雄谭秉云。

1991年1月8日至18日,譚秉云等12名曾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勋的前志愿军老英雄,受到朝鲜政府的邀请,重返朝鲜三千里江山。在朝鲜各地,他们受到了最高礼遇。让谭秉云感到最激动的是,在平壤朝鲜人民军军事博物馆里,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接受朝鲜妇女献花时的那张巨幅照片。而最令他遗憾的是,他未能回到过去战斗过的390高地,他只能站在板门店北面的山坡上,隔着森严的军事分界线,向着他曾浴血战斗过的金化东南方向、那高耸云天的雪岳山峰长久地驻足遥望……

2001年7月,78岁的谭秉云因病辞世。女儿谭晓莉至今仍很遗憾,“江津很多人都听过他的报告,但我却没听过”。儿子谭勇也说,“他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他的故事”。在谭家兄妹眼中,父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对他的崇敬,我们装在心里”。

猜你喜欢
志愿军坦克公路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播放”音乐的公路
抗美援朝,美军阵亡人数为何比志愿军的低
云山战役中志愿军的作战要览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家乡的彩色公路
超级坦克大乱斗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坦克新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