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8-03-26 05:19
杭州 2018年32期
关键词:内涝海绵效益

“缘水而居,不耕不稼”。2000多年前,《列子•汤问》道出了古人对人水关系的深刻理解。800多年前,宋朝的治水家们打造了杭城古水系,实现了人水和谐的雨洪管理。然而,身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之中,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一下暴雨就“看海”、一到伏季就“喊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为破解人水关系复杂的“现代城市病”指明了方向,也与古人的思想一脉相承。

建设海绵城市,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它从水出发,但不是就水论水;它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它要求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生态的理念,让城市学会“呼吸”。

建设海绵城市,是环境综合治理的调节。海绵工程可以对污染起到一定降解和调节作用,城市的水体要保持长期稳定改善,如果没有海绵城市的支撑,仅靠排污工程,即使当年能够实现“不黑不臭”,也保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海绵城市的效益是综合效益,最终是城市的整体效益。

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生态体系的再塑。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完善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能改善城市内涝问题,但也不是无所不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的复杂性远非一个工程就可以解决;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内涝,还能统筹提升区域整体生态机能,系统协调自然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呵护好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杭州今年全域铺开的海绵城市建设正是其有力抓手之一。在杭州,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面将变成一块又一块“大海绵”,雨时能吸水,旱时能挤水,“锁住”水分,让城市更好“呼吸”。

猜你喜欢
内涝海绵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隆安县图书馆办馆效益显著

杭州2018年32期

杭州的其它文章
答市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