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创新
——我们应该怎样读杨文科的书

2018-03-26 07:31王栋民
商品混凝土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术界关键问题文科

王栋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杨文科先生的专著《现代混凝土科学的问题与研究》要再版和再印,委托本人写一点东西,笔者感到不胜荣幸。而笔者确实也有话想说。

应该说这本书是近年来混凝土行业的一本火爆和畅销的专著,是一本同时受到热捧、追逐和质疑、批评的书。因其如此,就更加大大地增加了业内同行的关注度。

事实上,该书在出版前的论证中就受到了诸多业内专家的质疑,出版社曾委托多位业内学术界的专家教授审稿,反馈多不正面,最典型的说法是,本书“出版后会把行业搞乱了”。这反而引起出版社的极大兴趣,一本专业书籍能把一个行业搞乱那也不一般啊。经过进一步的多方论证,出版社力排众议,决定出版,没想到一炮打红。

该书出版后立刻在业界畅销,并引起激烈的讨论和相当的轰动,这在同类学术和技术著作中是少有的。工程界的同行们一片点赞声,大呼过瘾;认为说出了他们各自想说但说不出来、长期都积郁在心中的一些共性和关键问题,并且不失时机地、在相当程度上给出了化解之法和答案,对于工程界同仁大有启迪、深有帮助,认为是多少年来难得的、帮助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好书。该书也引起了香港、台湾和海外工程技术界同行的关注和热捧,据说已经被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然而该书却极大地挑战了国内学术界一些正统学者的学术底线和神经,学者们认为该书中很多对于概念的表述、原理的讨论等严重地不符合经典理论与教材,“错误”百出。如果将其扩散出去,将“流毒”读者,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危害甚广,扰乱行业。学者们忧心忡忡。有鉴于此,学者们非常有节制但也是忍无可忍地对于书中的学说提出了一些直接的批评、质疑和讨论。为此《商品混凝土》编辑部还专门组织了研讨会,文章连载,争鸣与讨论,以期促成观点的统一和认识的深化。

文科先生对于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批评和质疑采取了非常包容和宽厚的态度,积极与学者们交流、周旋、探讨。有些批判观点他接受了,有些他还在坚持自我。他是一个对于工作非常认真的人,他也是一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人。他在工程一线工作奋斗二十多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总结工程案例,加以对照,形成自己的认识。他也不断质疑经典著作和教科书中成熟的理论,大胆提出和试图建立他自己的“理论”。他是一个让人敬佩和尊重的人。

笔者曾邀请文科先生到中国矿业大学做过技术报告并进行了深度交流,也曾去他主持的工程项目(包括首都新机场停机场及跑道工程)去参观、学习和交流,也有一些合作。相对而言,也了解学术界的担忧和工程界的热捧的内在原因和理由。在此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也期望向广大的读者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读杨文科的书?也可以说是给专著《现代混凝土科学的问题与研究》做一导读。

首先,笔者想说这本书绝对不可以做大学生的教科书。理由是,这本书不够系统,且书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原理、方法、解释确实有太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对于尚没有形成基本学科认识的大学生,这本书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混乱,同时书中的精彩和独到之处学生们也难以体会。

对于学术界包括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们,应该以“批判的学习和吸收”的观点来阅读本书。事实上,对于任何的知识、技术和学问,“批判的学习和吸收”应该是一个通则,记得施一公就很倡导“critical thinking”的学习和工作方法。相对于灌输性的学习方法,批判性的学习将增加创造性。对于本书“批判的学习和吸收”将更加重要。因为它不是成熟经典的教科书,而是对于行业热点、关键问题在实践基础上的思考和探索,错误和不准确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书中提到的十四个关键问题都是在作者二十余年工程建设一线产生、提出、研究解决和理论深化的,来源于工程实践,来源于第一手资料,来源于独立的思考,而非来源于书本,这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相对于“批判性的学习和吸收”,还有一种观点是“否定与排斥”,因为书中有一些 “错误”的概念而否认书中的技术价值,一概排斥,只批判而不吸收,窃认为也是不可取的。

对于工程界的同仁,建议在热捧、追逐的同时,也要多一些思考、研究、分析、质疑和结合自身实践的创新性应用,不断修正错误,取得进展。笔者认为大家应该也是这么做的。

本书的特点是:

1、问题来源是生产和工程实际,书中给出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些数据年度跨度、地域跨度很大,非常珍贵。可供我们学习、分析和研讨。

2、所讨论的问题均是行业热点、关键问题,也是工程多发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如裂缝、耐久性、自愈合等问题。

3、作者幽默、诙谐的用笔手法,这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风格,实际上也反映了作者在相关问题上独到的、独立的思考,如“碱骨料反应,你在哪里?”,“外加剂——是药三分毒”等。

4、按照作者方法进行的工程实践,最典型的是全国各地机场跑道建设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大的成功,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为理论提出和提升奠定了工程实践基础。

5、作者在工程实践基础上大胆提出了一些理论、概念和观点,以图丰富学科发展。

学者们质疑多的其实就是以上第 5 条。事实上文科先生在对于客观事实的诸多理论解释方面也确实有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未影响到他把工程做好。如“引气剂是解决抗冻性问题的灵丹妙药吗?”一章,作者混淆了受冻破坏和冻融破坏的概念,对于典型工程由于质量问题在一年内的受冻破坏,而误认为是冻融破坏,导致对引气剂解决冻融耐久性作用的错误认识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应该纳入学术探讨的范畴。

总之,笔者认为本书是非常有技术价值的一本专著。笔者希望学术界、工程界以及高校研究生们都能够以“学习吸收、批判提升”的态度,来进行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我国混凝土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学术界关键问题文科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孙文科
NFV技术及其引入VoLTE IMS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解决好改革关键问题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