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2018-03-26 16:00马利耕李晓光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中职

马利耕 李晓光 王 喆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通职教上升通道,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做好精准对接、精准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责任之所在。中高职衔接教育能否做好,关键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本文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2+3分段培养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问题。

1 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1 遵循实用性与发展性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行业、企业需求,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课程体系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适应行业发展需要,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课程要与工作有效对接,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1.2 遵循就业导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在高职阶段,还要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既要开设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通识课程,也要开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还要开设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课程,同时还要开设帮助获取执业资格证的执业资格考试课程。

1.3 遵循系统性、适度性相、渐进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操作技能。对中职学生,理论课程以适度够用为标准,实践课重点训练学生单项技能;对高职学生,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突出训练学生综合技能,实训项目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实训教学由单项职业能力训练向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渐进开展。

2 开发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

2.1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明确专业与课程定位

专业要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有效对接地方产业;课程体系要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设置要与学生职业定位相一致,有效对接岗位工作,让学生均能够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2 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引领,弘扬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作为肩负人才培养使命的我们在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体现对工匠精神的培养,要在公共课、专业课和校园文化中有效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内容,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他们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2.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构建课程体系要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既要重视基本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要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及创业创新教育,同时将“双证书”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形成由基本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及创业创新教育组成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2.4 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发核心课程

按照学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确定核心课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标准;课程设计上,要紧密与行业企业合作,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课程实施上,培养过程要与生产实践对接,“教、学、做”一体,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

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案例

3.1 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校企共育、分段培养、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施2+3分段教学,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协作能力,以满足建筑企业对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需求。

3.2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院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坚持社会发展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培养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并非只单方面培养技能人才,更应该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应对中高职两个阶段分别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充分体现素质教育。

3.3 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虽然分校培养、2+3分段实施,但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培养上应具有连续性,因此构建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实现的关键所在。我院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技能型人才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构建各阶段模块化课程,明确各衔接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避免能力培养出现重叠或脱节。

3.4 贯通培养思路

学生在中职阶段主要进行基本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中职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初级职业资格的考试。两年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试并及学生意愿决定下一步去向。考试由高职院校负责,结合中职院校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考试成绩由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占50%,技能考试成绩占50%。考试合格者可自愿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不合格者或不愿继续深造者可并入中职正常班,继续学习一年,达到毕业标准后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

学生在高职阶段前两年主要进行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学习及实践课程的学习。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开展专项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在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生产顶岗实习,校、企、学生三方签订生产顶岗实习协议。按照学生意愿将学生按一定比例分成不同岗位方向,学生根据不同预就业岗位方向,选择毕业设计内容。学生根据预就业岗位方向定岗,进行顶岗实战,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测量等专业技能训练,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基本实现预就业。

3.5 贯通培养机制制度保障

建立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共享机制。形成由高职学院优秀教师为专业带头人、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大团队。建立中高职教师相互兼职、跟班学习制度,高职学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中职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并进行业务指导,中职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职学院跟班学习,形成“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建立中高职共同培训教师和兼职教师共享制度,中高职院校联合培训教师常态化,高职学院兼职教师根据需要到中职学校兼课或进行教学指导。

建立中高职衔接实训基地共享机制。根据专业对接的行业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中高职衔接共享的基础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共享,共同开发实验实训项目。中高职院校按照技能掌握等级序列和复杂程度要求,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仪器设备,实现专业中高职实训装备合理配置和衔接共享。

建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建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中高职专业带头人、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确定中高职分段培养人才培养规格,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高职各段的教学重点,制定教学标准,落实课程建设等工作。

4 结语

2016年首批中高职衔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已通过考试进入我校,开始了高职阶段的学习,这些学生经过中职阶段2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职业能力,进入高职后,他们继续进行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到目前为止,这批学生已完成1.5年的学习,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等专项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未来1.5年,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个性化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澍清.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J].教育与职业,2015(2):33-3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实训中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