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谱新篇

2018-03-26 01:30吕亚娟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燕麦全区内蒙古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来到祖国北疆大地。寒风凛冽中,总书记行程数千公里,深入林场探望林业职工,深入牧区与牧民群众一起进行“五畜祈福”,深入社区关心困难群众,深入企业关注转型发展……一幕幕动人的情景被草原儿女铭记,一串串踏实奋斗的足迹镌刻在北疆大地。

转方式 为了高质量的发展

“真想不到,以前只是自家零星种来吃的燕麦,现在竟能帮助我们脱贫!”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宏盘乡大榆树村的贫困户王林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深有感触。

燕麦是一种低糖、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乌兰察布是燕麦的黄金产区。过去,因为自然条件较差、品种混杂、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燕麦一直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察右中旗充分利用燕麦和马铃薯“黄金产区”优势,吸引民丰种业全资子公司——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入驻,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大量种植,实现了燕麦的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

目前,燕麦已成为察右中旗的主导产业,去年的种植面积是10多万亩,今年要达到40万亩,将直接带动6万多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致富之路。

对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实际来说,转方式调结构更主要的战场在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上。

包钢在转型发展中使出了令人瞩目的“三板斧”。拆除了不适应转型发展的2号高炉,退出炼铁产能133万吨,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2800吨;投产产能550万吨的稀土钢板材项目,终结了我区不能生产高端汽车板材的历史;全力推进装备现代化、产品特色化、管理精益化、技术领先化、发展国际化,高速钢轨、管线钢等高端产品出口到肯尼亚、印度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推动包钢提质增效转型,2017年包钢实现盈利6.2亿元,扭转了连续2年巨额亏损的局面。

伴随着包钢转型“三板斧”,全区钢铁企业纷纷投身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行列中。至今,全区已形成“粗钢—特钢”“钢材—高铁钢轨”“钢料+稀土—稀土钢板材”等十几条高端产业链。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1月8日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区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示范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孙俊民是这个项目的带头人,他率领项目团队历经创新创业的艰辛,攻克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这个世界难题,率先实现项目核心技术以及产业示范“零”的突破。

现在,这个项目已走出实验室,先后在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落地,形成了高铝粉煤灰资源转化增值、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创新产业链。依托项目,孙俊民团队又开发出铝材、铝合金轮毂等十几种上下游产品,为内蒙古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几年来,我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捷报频传,新兴产业持续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区绿色数据中心装机能力不断增加,“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以“企业+基地+农牧户”为主的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多级构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里,我們快马加鞭。

暖民生 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棚户区的群众时,饱含真情地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几年来,阿尔山市各级干部不忘嘱托,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讲话精神,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9688户62万平方米,筹措回迁安置房源2829户,已回迁安置1857户。

林业职工李唐玉过去一直和父母挤在小土房里,棚户区改造中,他和许多困难林业职工一样,从破败的板夹泥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住上新房后,心都亮堂了。回忆起这4年的生活变化,李唐玉感慨万分,“我们大伙儿都盼望总书记再来一次阿尔山,看看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安居、乐居让阿尔山棚户区居民幸福感倍增。2017年,阿尔山市还新增改造6处城市生态广场,建设实施11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这样的变化俯拾皆是。总书记说,要“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朴实生动的话语背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力度。2017年全年,自治区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3158.1亿元,占总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为历年之最。特别是牢固树立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自治区本级带头压减10亿元以上,全部用于民生支出。

困难群众的生活一直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事。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把群众放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向精准扶贫精准脫贫聚焦发力。

面对脱贫攻坚中一块比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治区迎难而上,拿出更精准的举措、采取超常规的力度,无畏挑战,全力攻坚。几年来,全区已形成了乳、肉、绒、薯、粮油、饲草、食用菌、瓜果、药材、旅游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建立起因病致贫人口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全面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2017年,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由每村2至3人调整为5至10人,全区选派驻村工作队7239个,驻村干部近4万名,覆盖全部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经过一轮又一轮攻坚,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转变: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3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2017年,实现全年减贫20万人以及1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任务,累计减少深度贫困人口6.64万人。

保生态 为了内蒙古的绿色希望

呼和浩特新城区讨思浩村民陈俊明这段时间天天都要到村边树林里去查看小树苗,天气降温了,他想看看需不需要给小树苗“穿衣服”。“这些小树苗大家都很爱护。近几年变化太大了,周边的绿色越来越多了,老人锻炼身体有了好的空气环境,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陈俊明满心欢喜地说。

讨思浩村地处大青山脚下,是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呼和浩特大青山生态环境曾经遭到破坏,到处是裸露的沙坑和岩石,水土流失严重。一遇到下雨,山上的落石就会冲断出村的路。从2014年开始,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深入推进,对26个行政村进行了搬迁改造,栽植大树1000万株以上,群众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由野生动物园、万亩草原风情园、蒙古部落、5万亩森林公园等组成的大型休闲生态观光带基本形成,重现了绿水青山。

“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话语言犹在耳。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内蒙古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大青山前坡生态修护等一系列重大生態修复工程,不但改善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更把绿色的种子播在了每个人心里。

4年间,内蒙古植树造林超过1亿棵,完成国家规定的植树造林任务1倍还多;持续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三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连续打出“减羊增牛”、草原生态补奖、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改善草原生态“组合拳”, 全区天然草原生态逐步好转,植被盖度达到44%,比“十一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达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好水平。

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决守好发展、民生、生态三条底线,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要使内蒙古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发挥持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牢记嘱托,草原儿女再出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上,全区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书写更加生动的内蒙古新篇章。

(责任编辑/吕亚娟)

猜你喜欢
燕麦全区内蒙古
可嚼燕麦,营养打折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燕麦的栽培技术
晋粒康燕麦 守护您的健康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