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列问答

2018-03-26 01:30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代化战略

如何理解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战略部署?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说从现在到2020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所谓决胜,就是举全党全国之力,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时间来看,从现在到2020年,只有3年时间。在上世纪末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现在,这个时跨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收好官,是党的十九大后全党承担的首要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党的重大历史责任。现在,时间紧迫,时不我待,非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不可。

从要求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层面的目标,是对我国发展所要达到的状态、所要进入的阶段的整体性描述,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总体展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达到的小康。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平均水平上完成了目标,但在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上问题依然突出,短板依然明显, 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全面小康必须是实打实的、不掺任何水分的,是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现这些要求,非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不可。

从任务来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就必须着力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驾驭能力。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几十年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面小康的明显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力气扭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真正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全国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而现有的贫困地区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是越来越难啃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正因为脱贫攻坚难度大,所以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让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完成这些攻坚战任务,也非有决胜的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不可。

怎样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完成之后新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总体战略的继续和深入。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的继续推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其所包含的事业更伟大、任务更艰巨、工作更繁重、结果更辉煌、影响更深远。全党同志一定要胸怀这样的远大目标,不自满,不骄傲,不懈怠,不停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乘势而上,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战略步骤上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经验看,科学划分发展阶段,以相互联系和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是我们党非常管用和有效的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时间,时间跨度比较长。为了更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精准奋斗目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力量,统一全社会意志和行动,需要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总体要求,把未来30年划分成若干不断递进的发展阶段,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积小胜为大胜。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还有利于保持我们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安排。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长期战略举措,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完成之后,不失时机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的战略目标,用以接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稳定性,有利于继续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如何理解到2035年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現代化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设想,我们党作出“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当时设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综合判断,这是可以完成的,当然也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第一,从近40年的实践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程,已大大超过当初的设想。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社会活力,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人民生活、城乡建设、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原来设定的各个时期目标都已提前实现。比如原来设想的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这个目标到1987年就实现了;原定的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目标到1995年就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为了巩固和提高已达到的小康水平,21世纪头20年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就可完成。而实际上从2000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在8%—14%之间,大大超出预想。党的十七大根据新的情况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调整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这个目标实际上提高了要求。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时的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比2000年翻了一番半,也就是说,还有8年时间,再翻半番就可以实现。根据新的进展情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调整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些实际情况表明,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不断进步,我们党根据新的情况与时俱进地制定体现更高要求的奋斗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从未来发展的条件看,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可行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74.4万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折算,比2010年提高了56%,不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而且总量约合11.2万亿美元,人均5.4万元人民币,约合8126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51.7%和80.3%,2017—2020年,经济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只要分别保持在6.4%和5.4%以上,就可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番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我国经济在调整中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有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基本同步。按照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测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9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万美元。之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长,按照从2021年到2035年年均增长5%、价格指数2%、假定汇率不变测算,到2035年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90万亿元,约合43.6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20.6万元,约合3万美元,届时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三,从国际环境看,也有利于我们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的态势没有变,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态势没有变,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没有变,国际力量对比总体上有利于保持世界和平的态势没有变。虽然国际形势一些新的变化也很明显,有的还很剧烈,但总体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四,从国内环境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几年,尽管经济有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态势没有变,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的态势没有变,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一直名列前茅。虽然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

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环境和发展条件,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有充分依据的。当然,我们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风险和挑战,从最坏处着眼,朝好的方向努力,确保我们党确定的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第二个百年的两个阶段目标具有哪些特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2020年到2035年、2035年到2050年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阶段目标,具有以下5个鲜明特点。

第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个阶段目标中,都针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比如,在到2035年目标中,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提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在社会治理方面,提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对到2050年的目标,明确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奋斗目标中加上“美丽”二字,全面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新要求。

第二,突出发展质量要求,不设数量指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与以往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提“翻番”类指标,也没有再提对增长速度的数量要求。以往那样提是那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所决定的,是必要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对这两个阶段目标没有提增长的数量指标要求,就是为了更好引导各方面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把发展的注意力放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放到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第三,更加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到2035年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在到2050年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表明我们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

第四,突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无论是到2035年的目标,还是到2050年的目标,都鲜明地体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比如,到2035年的目标提出,“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的目标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

第五,两个阶段目标既是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顶层设计,也分层次,有联系也有区别。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战略安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在提出两个阶段目标要求上,考虑到党的十九大之后的3年内,就要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因此对到2035年的目标提得相对具体;对到2050年的目标,考虑到距离时间比较长,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目标描绘得更具展望性,更宏观一些,满怀豪情地提出,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吕亚娟)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战略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战略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