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地基处理在海勃湾水利枢纽土石坝工程中的应用

2018-03-26 08:07李向前李贺琳
科技资讯 2018年32期
关键词:坝基高程液化

李向前 李贺琳

摘 要:为了解决海勃湾水利枢纽土石坝桩号坝1+388~坝1+604段坝基土层的震动液化问题,地基液化层厚度小于6m采用强夯处理,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利用50t履带式吊车等设备,现场通过不同单击夯击能、夯点间距的生产性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后进行规模施工,经质量检测,该施工方法成功解决问题,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推动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土石坝 强夯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067-02

1 工程概况

海勃湾水利枢纽土石坝坝址位于黄河左岸的乌兰布和沙漠,全长6371.2m。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将土石坝分为两段,其中坝0+493.0m~4+043.3m段采用“粘土心墙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型式,即采用粘土心墙砂砾石坝,粘土心墙下接20~40m深的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最大坝高16.2m;坝4+043.3m~6+864.2m段仅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措施。

土石坝坝基处理措施:地基液化层厚度如小于6m则采用强夯处理(桩号范围:坝1+388.0~坝1+929.0),液化层厚度如大于6m则采用直径0.8m振冲碎石桩处理,同时结合弃渣处理采取设置压重平台的措施来提高坝基土的密实度。

2 强夯施工方法

2.1 施工参数

2.1.1 设计控制参数

(1)夯实深度6~7m。

(2)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8。

2.1.2 单击夯击能

经生产性试验确定的强夯单击夯击能参数如表1所示。

2.1.3 夯击遍数

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考虑到本施工区域地层为砂性土地层,加固深度較大,夯击遍数采用二遍,再以低能量1000kN·m,每点2击满夯一遍,满夯夯印搭接不少于夯锤直径的1/4。

2.1.4 夯击次数

根据本工程区域地层及处理深度情况,第一遍夯击次数为6击,第二遍为4击,满夯次数为2击,满夯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强夯处理后地基进行密实度检测。

2.1.5 间歇时间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地层施工经验,本次施工间隔时间拟定为7天。

2.1.6 夯点布置

夯点位置采用正方形插档法布置,夯点间距3.0m,分为Ⅰ序和Ⅱ序夯点,具体布置如图1所示。

2.2 施工工序

(1)施工设备组装、第一次场地平整。将施工用50t履

带式起重机、18.6t夯锤维护保养,并按照施工方案组装在一起。将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场地平整密实。

(2)测量放样放夯点。根据设计施工图纸,由测量人员进行第一遍夯点放样,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做出标记。

(3)设备就位。50t履带式吊车、夯锤就位,起吊夯锤并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并记录夯击前夯锤顶部高程。

(5)将夯锤起吊至预先设定高度,首先操作脱钩装置,使夯锤自由下落;然后放下吊钩,再次测量夯锤顶部高程。起吊夯锤,并进行如下检查:① 检查夯锤夯击点中心位移偏差是否满足规范小于150mm要求?② 检查夯坑底部倾斜是否大于30°。

经检查若未发现上述问题,则继续进行该夯点夯击施工。反之,则应将该夯点夯坑填平后重新进行夯击;对每一个待夯点连续夯击,夯前及每夯一次后用水准仪测量夯锤顶标高,记录各夯击次数下夯沉量及总夯沉量。

(6)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夯击施工现场照片施工如图2所示。

每一个夯点按照上述步骤(3)~(6)施工,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第二次场地平整。用推土机将第一遍夯点的夯坑推平,并测量二次平整后的施工场地高程。

(8)按照确定的7天时间间隔后,每一个夯点按照上述步骤(2)~(6)施工,逐一完成第二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9)第三次场地平整。用推土机将第二遍夯点的夯坑推平,并再次测量平整后的施工场地高程。

(10)满夯。以低能量1000kN·m,每点2击满夯一遍,满夯夯印搭接不少于夯锤直径的1/4,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11)整理施工工程资历,并进行单元验收、评定。

2.3 质量检测

采用现场“灌砂法”取样+室内试验的方法对强夯后地基进行质量检测,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8,则满足强夯地基处理设计要求,否则将采取补夯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最终经试验检测:坝基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均大于0.8,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解决了该段坝基地基土层的震动液化问题。

3 实施效果论述

强夯在土石坝桩号坝1+388~坝1+604段坝基地基液化层处理的成功实施,证明了强夯方案对地基液化层厚度小于6m的地基加固处理的可行性,对原初设的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施工效率显著提高,减少振冲碎石桩约2.6万m,节约投资约72万元,提前为土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提供了作业面,实现了加快施工进度与节约施工投资的双赢。

4 结语

(1)本工程对于地基液化层厚度小于6m的,采用强夯处理后,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显著提高,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工期相对较短,对工程进度加快有推动作用,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

(2)土石坝桩号坝1+388~坝1+604段坝基经强夯处理后,经试验检测,坝基地基土夯实后相对密度均大于0.8,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地解决了该段坝基地基土层的震动液化问题。

(3)本次强夯地基处理所采用的施工工序即设备组装、夯点放样、夯击、测量每击夯沉量、场地平整、质量检测验收等,便于类似工程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续屛.李锋瑞浅谈强夯法处理地基[J].山西建筑,2008(6):135-136.

猜你喜欢
坝基高程液化
看,测量工作在接力
8848.86米
国内外抗震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应用实例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基于MATLAB的GPS高程拟合程序设计
可液化土层的位置对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水利枢纽坝基深厚覆盖层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
老挝南亚2水电站右岸坝基设计概述
某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