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及相关问题研究

2018-03-27 09:26覃业坤
智能城市 2018年3期
关键词:微灌保水保水剂

覃业坤

湖南省常德市水利局,湖南常德 415000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资源利用率却较低,说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须大力开发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文章围绕湖南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 技术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它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农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农业灌溉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但传统的灌溉和管理方式导致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不满足资源合理化应用的需求。而在节水技术研究日益深入的影响下,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节水灌溉得到一定进展,一系列新兴技术得以利用,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然而,这并没有足以解决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在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2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2.1 输水节水技术

我国农业灌溉比较普遍的输水方式仍然采用开挖成渠自流灌溉,少量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在这种传统的输水方式中,水分由于渗透和蒸发大量流失,实际用于农田的水量不足60%,浪费情况严重,亟需制定新型输水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减少输水损失:

(1) 做好渠道防渗。渠道防渗的重点在于选取适宜的材料,而不同材料的性能有所差别,现阶段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预制块、现浇混凝土护面和浆砌块石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应用,都能起到防渗的作用。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对于输水渠道防渗,三面光渠道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等优势,能有效减少输水损失。

(2) 采用管道输水。渠道输水的流失点较多,除蒸发作用外,还包括渠床渗漏和接触失水等,因此在部分条件较好地区农田灌溉可采用管道输水形式,这样能从根本上避免浪费。但输水管的选择须充分考虑灌溉方式,以满足灌溉基本要求为基础。

2.2 灌溉节水技术

2.2.1 微灌技术

微灌是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采用管道和设置于末级管路的灌水装置,以很小的流量,向作物根部周围土体均匀输送水及作物必需养分[1]。微灌主要包括滴灌、喷雾和脉冲灌溉等形式。按所用设备的使用性能可将微灌分为常压微灌与重力微灌;按所用设备放置位置还能分成地下微灌与地上微灌。对微灌技术而言,其最大的特点是严格控制灌溉实际耗水量,其中的水量调控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微灌能十分便利的将水和养分灌溉到所有植物周围的土体,并将水应力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免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它还具有以下优势:

(1) 水资源利用率高。微灌根据作物生长要求进行适量和适时的灌溉,只对植物根须周围土体进行润湿,所以能最有效的避免水损失。而且微灌的灌水量相对较小,周期短,普通滴头流量在1.5~12L/h范围内,微喷头流量在50~200L/h范围内。采用微灌时,灌水的时间间隔为:蔬菜在1~3d内,果树在7~15d内;

(2) 所需劳动量少。微灌采用管网供水,在操作上较为方便,效率高,可实现自动控制,所需劳动量很少,而且微灌还属于局部灌溉,地表不会因灌溉局部面积湿润,而长时间保持干燥,避免了杂草生长,降低了用于除草的费用。此外,植物生长必需养分的施用也能采用微灌,基本不用人工操作;

(3) 能耗低。微灌器压力只有50~150kPa,远低于喷灌,而且比地面灌溉更加省水,省水就意味着减少了大量能耗;

(4) 均匀性好。微灌系统能对所有灌水器实际出水流量进行有效控制,灌溉均匀度可保持在85%;

(5) 有利于增产。微灌能根据需要适时灌水,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所以有助于增产,并保证作物质量;

(6) 适应能力强。由于微灌直接在根系周围土体灌水,所以能在多种复杂地形中进行作业。但微灌也存在投资较大的缺点,比传统地面灌溉高很多,而且灌水器的出口极小,容易被杂物堵塞,若缺乏有效维护,将导致系统无法工作,甚至造成报废,因此对日常检查和维护有着很高的要求。

2.2.2 喷灌技术

喷灌是指采用水泵与管道系统间或自然水源存在的落差,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使水流变成水雾自由落到农作物上,喷灌系统如图1所示,它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 水资源利用率高。因喷灌可对喷水均匀性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渗透损失与地面径流,所以相比于传统的漫灌,能省水30%~60%,而且省水在一定程度上还就节省了动力,减少灌溉成本;

(2) 所需劳动量少。喷灌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和机械化,直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因无需输水渠道,所以不仅便于进行机械化作业,还能避免产生过多的田间劳动量。此外,喷灌还能兼做农药与化肥的施用,进一步节省劳动力,相比于地面灌溉,喷灌能节省80%的劳动量;

(3) 占地少。喷灌无需设置田间沟渠,采用喷灌的耕地,能增加7%左右的实际耕种面积;

(4) 有利于增产。喷灌能对土地水分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土体的湿度始终保持在有助于农作物生长的范围。而且喷灌还能洗去植物茎叶表面覆盖的尘土,促进其光合作用。此外,喷灌几乎对土体没有任何影响,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作物的灌溉技术;

(5) 适应能力强。平地、坡底均可采用喷灌技术,尤其是厚度较小的沙质土,特别适合喷灌[2]。

图1 喷灌系统示意图

喷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投资较大,相比之下移动式喷灌设备价格最低,但也要20~50元/亩的投资。此外,喷灌还会受到风速直接影响,如果风速超过5.5m/s,则能将水滴吹散,影响喷灌的均匀性,不宜在大风天进行喷灌[3]。

2.3 其它节水技术

2.3.1 耕地整理节水

做好土地平整,确保排灌保持畅通,并筑造池、塘、坑、窖等进行拦水与蓄水,使农田节水灌溉方案得以全面实施,提供必要基本条件,目前这种节水技术措施已得到大部分农民认可,并已广泛用于实际。

2.3.2 减免耕保水

根据农田及其水利设施实际情况,采用“高留茬免耕套播”、“贴茬免耕直播”及“以旋代耕”等有效方法,增大水分在土壤当中的渗透深度,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从而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起到理想的节水效果[4]。

2.3.3 生物或化学制剂保水

近几年,我国各地区研制出很多类型的保水剂,如生物保水剂、化学保水剂、有机保水剂、无机保水剂与对水分蒸腾作用有抑制作用的试剂,并在旱作领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2.3.4 地膜与秸秆覆盖保水

覆盖保水在我国已经有了大面积的实际应用,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其作用在于可以有效缩减水分蒸腾,保证耕地的保水与蓄水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实现保水、节水的目标。

2.3.5 节水种植

节水种植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常用,如坐水点种、旱育稀植、膜侧沟播等。实践表明,通过节水种植,能有效提高节水效果,从根源上保证水分得以充分利用。

2.3.6 水分、肥料一体化调节控制节水

从最初的单一化浇水向浇灌营养液方向发展,使肥料随水运动。这样一来,能将水变为作物的一种复合溶剂,在减少作业次数的同时,降低成本,并提高水分与肥料的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效益[5]。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介绍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输水节水和灌溉节水技术,总结不同技术的优劣势。可以看出,不同节水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实际情况中要根据具体要求妥善选择,以发挥技术最大化作用。

[1] 张福辉.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探微[J].种子科技,2017(4):99,101.

[2] 邵丽盼·卡尔江.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6(5):99.

[3] 王晓林.浅析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5(51):300-301.

[4] 罗萍.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探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1):79-81.

[5] 李艳秋. 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 科技风,2013(16):221.

猜你喜欢
微灌保水保水剂
高温干旱果园“保水”是关键
卡拉胶凝胶保水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保水剂吸水保水特性的试验分析
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的稳定性
微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保水剂在山地核桃园中的应用
林业保水剂及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
阜新地区玉米微灌节水增产关键技术研究
浅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关于南方多雨区喷微灌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