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民政兜底织牢底网

2018-03-27 08:19文丨陈玉兰
遵义 2018年5期
关键词:习水县民政局敬老院

文丨 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民政兜底保障事关基本民生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手段,是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必须举措。2017年,习水县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战略,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兜底能力和兜底水平,有力地助推了全县的脱贫攻坚。

土城敬老院(陈玉兰/摄)

临时救助雪中送炭

“叔叔阿姨们,尝尝我家的杨梅吧。”2017年盛夏的一天,习水县民政(民宗)局来了一位19岁的小伙子,带来了两背篼红得发紫的杨梅,说是来谢恩的……

将时光倒流至2016年9月,大坡乡19岁的高考生李海(化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决定要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外出去打工。原来,李海的家庭贫困,无力供养他上大学。就在李家伤心时,习水县民政局干部恰好在大坡乡出差。得知此事,民政干部立马去李海家了解具体情况……很快,习水县民政局启动临时救助机制,给李海解决了5000元的助学金。“民政局改变了我的命运。”2017年,在外读书的他早早就给家里打电话叮嘱,“今年的杨梅要留起,要送去民政局,感谢他们的帮助。”

2016年夏,习水县五中高二学生袁毅在重庆第三军医大附院检查出身患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手术,高昂的手术费用让袁家感到绝望。危急中,县民政局对袁家实施了临时救助5万元。这份雪中送炭让无助的袁家看到了希望……

“为防止因紧急突发事故造成老百姓家庭困难,习水县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救急难’制度,对因病、因灾、因学、因突发事故等原因导致临时出现困难的家庭给予救助。”习水县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说。这就是托起社会救助的底线,实现全县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社会兜底保障一批”。

为提高临时救助在全县的广泛知晓率,让党的民生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让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习水县认真开展“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健全信息网络,建立了社会救助“救急难”工作排查制度。在全县的每个村都设有一名社会救助协理员,由一名村干部兼任,负责建立社会救助的台账,在第一时间发现特殊情况并逐级上报。乡镇每周向县局报告,县局每月向市局报告。这是民政系统积极主动作为的“搜寻发现机制”。

2017年全县脱贫攻坚秋季攻势以来,随着驻村干部的不断宣传,各种救助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临时救助因此惠及了更多百姓。

2017年,习水县共计实施临时救助549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426.9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3196人,1683.58万元。贫困移民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发放2053户1393.65万元,比去年同比上升273%,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

为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2017年习水县从民政渠道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资助参合参保46700人160.35万元。实施医疗救助23365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114.16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905人1152.29万元,与去年同比上升101%。

特困人员集中供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17年12月29日下午,习水县同民镇敬老院里响起了歌声。这是一场欢愉的元旦联谊会。参加者有来自全镇8个村居的五保老人和孤寡老人共50名,另有帮扶干部。老人们聆听十九大精神宣讲,了解入住敬老院的相关优惠政策,接受了免费体检,得到了政府发放的元旦慰问品和慰问金,还认真参观了敬老院。最后是丰盛的会餐。活动结束后,老人们纷纷赞叹说,政府的关怀好暖心。

2011年初建成的同民镇敬老院,占地面积2.5亩,全院共有34间宿舍,现有院民17人。2017年12月29日,通过政策宣传和实地参观,有7名老人主动报名入住敬老院。

当天,在二郎、隆兴、温水等镇乡敬老院,也都举办了同样的联谊会。当日,各敬老院都新增了入住者。

“对于暂时还没有入住的特困老人,要多上门去谈心、动员。老来还小,对待老人一切要从细微处着手,关怀备至,努力为他们营造温暖温馨的归宿感。每位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要有一名专门的护理员,每一名特困人员要有一份完整的档案。敬老院院长,一定要挑选有情怀、善沟通、会管理的人来担任……”习水县分管副县长沈建通对民政干部们反复叮嘱。

在决胜脱贫攻坚的习水县,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是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重要内容。据悉,习水县现有在册特困供养对象2037人,其中农村特困对象2025人,敬老院集中供养了741人,目前全县敬老院“毛”入住率36.4%。

为提高敬老院入住率,2017年秋季攻势以来,习水县各镇乡都签订了提高敬老院入住率的目标责任书,镇乡党委书记每天调度,镇村干部包保,严格问效问责。每周,全县通报进展情况。各敬老院纷纷改善提升服务质量:取暖设施除了空调,还生煤炉。有病及时随诊。每周给老人做免费体检并发放维生素或钙片。每周至少有一次集中看电影,至少搞一次安全排查和卫生评比。每天集中开展一次活动(早操或坝坝舞)。包保干部每月到院里访谈……

为了让特困人员全部入住敬老院,习水民政干部可是煞费苦心。二郎镇庆丰村油沙组有一位63岁的孤寡老人丁叔,长期独居在高山坡上的土墙危房里,很不安全。民政干部和镇干部多次上门劝说,希望他入住敬老院。老人自恃身体好,执意不肯。最后,包村干部辗转找到曾经对丁叔有恩的老村医出面劝告,丁叔终于同意离开危房,下山跟随侄儿生活。

要提高敬老院入住率,加强敬老院建设便成为当务之急。2017年,习水县借助全省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完善了各镇乡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消防实施、围墙、探亲房、食品留样柜、投影仪、文体设施设备等。每个敬老院都辟出了3亩菜地,供习惯劳作且有劳动力的老人们进行耕种。为老人们统一采购服装、床上用品、洗漱用品,统一理发等。建设敬老院文化,组织“三区”计划志愿者到各敬老院开展社工服务,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在创建活动中,土城镇敬老院成为行业翘楚。桑木、寨坝、同民等地敬老院跻身全省三星级敬老院。

为促进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化,习水县还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对敬老院实行考核排名;加强敬老院工作人员管理,将月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兑现绩效工资。敬老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月在敬老院召开一次全镇特困人员会议,宣传政策、讲解入住敬老院的益处、慰籍精神,让散居老人现场体验敬老院的生活状况,以吸引其入住敬老院……

“对你的爱是越来越深”这句流行歌词,用来表述习水县对特困人员的关怀,毫不为过。2017年,全县特困人员都接受了一次全面体检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自理能力评估结果,失能、半失能、集中供养的全自理特困人员都得到了相应的护理费用,分别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0%、60%、20%。特困人员还实行了就近“零”费用入院治疗,确保了病有所医。

“共产党对我们好,我们也会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在土城敬老院文化墙上,被集中供养的孤寡老人们写下了各自的心声:趁着我现在还有力气,不能太依靠国家;将党和政府给我们的钱,用于生产,种点田土,为国家做点贡献……

低保不折不扣

34岁的童桃是习水县桃林镇村民,10年前因发生煤气中毒而导致瘫痪卧床。从此,童桃与寡母相依为命。由于家里无劳动力,无法耕种庄稼,母子俩便来到县城租房居住,生活极度贫困。社区工作人员在“救急难”排查中发现了他们。由于童家户籍地和居住地不一致,且童桃属于农村户籍,故此无法在城里申请低保。习水县民政局立马出面协调、帮助,很快童桃在社区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家庭基本生活困难。因为这一案例,习水县民政局着手改变了低保申请“仅以户籍为申请地”的做法,从此低保申请按照属地管理进行,即只需在户籍地出具相关证明即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童桃一例促使习水县就此着手加强“救急难”排查机制,尤其是对外来弱势群体的排查。“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低保政策的兜底作用。在决战脱贫攻坚的习水,低保政策的兜底意义尤为突显。我们必须做好这项工作。”习水县社会兜底保障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说。实施低保政策,要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对所有农村低保家庭和贫困人口家庭进行入户核查,实现应保尽保。

按照“符合条件的保障一批、信息不对的修改一批、不符合条件的剔除一批、不需要变动的保留一批”要求,习水县认真开展了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两线合一”工作,对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两项制度衔接中的风险数据48535条进行核实处理。

2017年,习水县严格执行按户施保,户均人数从去年的1.97人上升到2.55人。12月份农村低保保障16694户42637人,其中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对象为11376户31053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820.26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719.39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有783人享受低保。发放低保季节性缺粮救助4678户7543人51.3万斤,及时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为织牢兜底保障这张脱贫攻坚的底网,习水县全体民政干部始终未有丝毫懈怠,始终兢兢业业,为脱贫攻坚早日出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习水县民政局敬老院
社会组织变更登记的主要法律问题——董某某不服某县民政局行政登记行政诉讼案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YOU’VE GOT QUESTIONS?SHE’SGOTANSWERS (BUT YOUPRO BABLYWON’TLIKE THEM)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
贵州省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