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 把握2018年工作重点

2018-03-27 03:29本刊编辑部
财政监督 2018年2期
关键词:财政特色时代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导,研究部署了2018年财政工作重点,并对新时代党建工作提出严格要求。

新时代财政工作方向

党的十九大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优化分配结构,坚持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财税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着力推动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牢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形成税法统一、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坚持兜底线,科学建机制,提高精准性,注重可持续,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018年八项重点工作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2018年经济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要着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是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 “蓝天保卫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同时,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制造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财政科技管理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三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四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五是加快财税制度改革,健全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支持教育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支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七是强化财政管理监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完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强化财政监督。八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新时代党建五个要点

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全国财政系统要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增强“四个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二是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财政改革发展实践。三是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四是进一步纠正“四风”,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加强作风建设。五是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

猜你喜欢
财政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