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思考

2018-03-27 04:42金永昌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信息工程核心技术

金永昌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莱芜 271100)

电子信息工程这门学科虽然刚兴起不久,但是其已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其在各个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应用。它是一门集合了多种技术的学科,比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因此,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要想获得更深一步的发展,必须重视培养综合性的技术人才。

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1.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是来解决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将其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入融合,以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的快速发展会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1.2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第一,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增多,电子信息工程无疑迎来了它的春天。从当前各行各业对于电子信息的应用来看,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

第二,人工智能为电子信息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现在,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再陌生的词语,智能热水器,智能扫地机等等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生产也使得许多的生产类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所以根据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主流。

2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2.1 核心技术缺乏并且自主创新能力差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企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很多的企业只知道从外国进口最新的产品。这一行为的原因如下:

第一,并没有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缺乏核心技术。在中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中,有很多的产品都是模仿国外产品,并没有办法掌握制造产品的核心的技术要点,并且创建一个产品的过程中开发成本太大,销售过程中销售的价格也高,所以销售也有困难。[1]

第二,由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培养人才的时间相对较短。最重要的是,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短缺。企业人才的缺乏,极大地抑制了新电子产品的创新,也极大地影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是一个企业的技术支撑,只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2.2 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保护力度不够

尽管我们的政府已经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时间很短,又加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理解也不是很全面,所制定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电子信息行业的法律有漏洞,因此有一些企业为了利益,就会毫不犹豫地利用法律的漏洞,所以经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法行为,这些非法活动的出现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创新欲望,所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较慢。[2]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化技术提升建议

3.1 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因为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不足,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3]更重要的是,这一不足会增加成品成本。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我们可以加强引进熟悉核心技术的海归,依靠他们解决核心技术的关键问题,从而逐渐摆脱对外国的核心技术依赖。

3.2 积极培养和引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新技术人才

要想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得以长期发展,必须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如何引进创新人才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关键问题。例如:减免海外技术人员检查和物流成本;鼓励海外技术人才和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人积极加入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产业结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

3.3 加强政策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扶持力度

为了为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我们有必要加强政策的支持,为研发工作创造动力。为此,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规定,确保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持电子信息工程现代技术的研发。

4 结束语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并且应用范围广,虽然电子信息工程缺乏核心自主技术并且国家缺乏相关的技术政策。但是,只要国家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就会获得更深一步地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信息工程核心技术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7524亿元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我国信息产业“供给侧改革”:对FDI 效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