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匾额和楹联文化意境解析

2018-03-27 06:14
山西建筑 2018年33期
关键词:飞虹拙政园匾额

张 司 吉

(南京市二十九中,江苏 南京 210000)

1 概念解析

1.1 匾额

匾额悬置于建筑门楣,以工艺和书法为载体,利用文字表情达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标识建筑的重要符号。横着书写的为匾,竖向书写的为额[1],匾额的横竖书写方式在古代有人类的等级文化观念。皇家园林建筑高敞,多以竖匾平衡建筑结构艺术,体现皇权威严和皇家尊贵[2]。私家园林因面积相对较小,建筑低矮,门楣上多为横匾。

文献记载最早匾额出自汉高祖六年,丞相萧何题的“苍龙”和“白虎”匾额。在历史朝代的更替与变迁中,匾额从最初的标识物扩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播媒介,造园者以古代典籍、诗句凝练成匾额文字,集结了生活习俗、书法艺术、人文背景、精神境界等多重文化,表达“托物言志”“修身养性”“美善礼仪”与“寓意深长”等精神思想[3],以凝练的文字蕴含广博深邃的文化内容。

1.2 楹联

楹联也称为对联,刻画或悬挂在建筑楹柱之上,由上联、下联以及横批构成,横批有时与匾额相结合。清代学者梁章矩,编撰的《楹联丛话》中提出:“楹联之兴,肇始五代之桃符”[4]。人们过春节时,在门户两侧插上刻绘神仙的桃木,即“桃符”,用于驱除妖魔,起到祈福的作用。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文写出了春节换桃符的热闹喜庆景象。桃符经过年代的衍变,不仅以画表达心愿,宋朝时期桃符升华为楹联,增加了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联句文字,具有了诗词的对偶和押韵,其形式和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对称美。

2 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综合了建筑、文学、绘画等多门学科,其中,文学在园林景点的匾额、楹联上体现,是造园者诗文兴情的点睛之笔,其文化价值增加了古典园林情景交融的美学内涵,展现了造园者的审美与修养,并且抒发了其情怀。景题和楹联是古典园林的重要艺术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其又可独立成景,使园林与文学完美结合。游览者赏景时通过解读匾额、楹联艺术文化,感悟物外之境、景中之情,增强了园林“景为情设”“情因景显”的空间意境。

3 拙政园匾额、楹联意境

3.1 入口

入口门额“拙政园”,隐含了园主人的思想。明代王献臣在正德初年建造拙政园,园名取晋代潘岳《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反映了园主人不善官场,自喻拙者,在园中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5]。入口左右门洞上方分别书写“入胜”与“通幽”,为指示性匾额,意谓此园使人渐入美不胜收的佳境。“通幽”取自“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句,在曲径幽深中体会《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意和静谧淡泊的景观意境。

3.2 小飞虹

拙政园小飞虹是一座造型秀美、曲线柔和的廊桥。小飞虹朱柱、朱栏上承托弧形灰瓦卷棚顶,三跨石梁的桥体,微微拱起,呈八字形,朱红色屋廊三间八柱,下横悬木制匾额,书翠绿色“小飞虹”。名称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以虹喻桥,用意绝妙。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面两侧万字护栏,桥两端与曲廊相连。小飞虹在水波粼粼中的倒影宛若飞虹,水波荡漾中的桥影势若飞动。

3.3 鸳鸯厅

拙政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建筑中央由银杏木雕屏将大厅南北一分为二,北部“卅六鸳鸯馆”临清水荷花池,匾额为清末状元洪钧题写,取东汉霍光“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之意。楹联“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上联写自然美景,下联点明此处可听昆曲。园主张履谦在水池中遍植五色睡莲,再养鸳鸯三十六对。在夏天、秋天推开窗,池中荷叶浮动、荷花摇曳,鸳鸯戏水。碧波之上彩虹扶摇,灿若披锦。“十八曼陀罗花馆”为南厅,晚清苏州状元陆润庠题匾额。清代末年,园主人张履谦建此馆时曾栽种18株名贵的山茶花,冬季山茶嫣红傲雪,“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在鸳鸯厅还有一幅集欧阳修《六一词》的楹联:“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阑干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的楹联,描写拙政园春景绚烂多彩生机勃勃。

3.4 四季景亭

拙政园赏四季景观的亭:春景——绣倚亭、夏景——荷风四面亭、秋景——待霜亭、冬景——雪香云蔚亭,四亭四景掩映四时自然美景,在拙政园中无论四季晨昏,一年无时不看景。

拙政园中部园中,假山高处、百年枫杨树下的“绣倚亭”,匾额出自杜甫桥陵诗三十韵的诗句:“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暗示亭及周围美景像彩色的丝织品一般华丽,像美玉一样闪烁着光芒。亭柱劝世楹联“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人生要正直勤勉,处世要仁厚。亭内部有“晓丹晚翠”匾额,两侧“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的应景对联。绣绮亭周围遍植牡丹,春季姹紫嫣红开遍山岗,应春景亭之名。登斯亭,吟“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园主感仕途险恶,愿“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

“荷风四面亭”,亭匾额题字因荷而得。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亭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夏天,凉风习习,园主人坐在亭子里欣赏着四周的满塘荷色[6]。在这一处夏景亭中可观春、夏、秋、冬四季风景,春柳轻烟、夏荷鲜艳、秋潭水明、冬静房山。

“待霜亭”是赏秋景的绝佳景点。匾额“待霜”一词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诗句:“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亭子的四周种满了桔子和枫树,坐在假山上的待霜亭,欣赏霜后红艳的桔子和枫树红叶的秋景。

观赏冬景的“雪香云蔚亭”,匾额中的“雪香”来自比喻“梅花”的“香雪”,宋代诗人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雪香云蔚中的“云蔚”则指山间林木茂密。雪香云蔚亭南檐悬有草书“山花野鸟之间”匾额,亭南柱上悬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7]。亭子的四周种满了腊梅花,坐在亭子里欣赏雪景,亭外腊梅花儿开,扑鼻香飘满园。

3.5 香洲

香洲是拙政园的一座船舫。文徵明写的匾额“香洲”悬在船头,“香”字典出屈原《楚辞》:“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船以“香洲”命名,“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名焉”,比喻主人为清高文雅之士,暗示环境优美。环香洲三面水中遍植荷花,以荷香呼应景点。香洲集园林建筑的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船头荷花台,前舱飞檐翘角四方亭,中舱面水榭,船尾野航阁,阁上澄观楼。柔和起伏的线条如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苏州美景。登船入舱,中置明镜,辉映船外“倚玉轩”景色,框景如画,匾额“烟波画船”点睛风景意境。蹬舱内船梯可到船尾“徵观楼”,仿江南民船后舱建楼的样式。“徵”与“澄”在古中文通,“徵观”即《南史宗炳传》记载:“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惟澄怀观道……”的“澄怀观道”之意[8]。

3.6 梧竹幽居

“梧竹幽居”亭的名称谐音吴语“吾足安居”,园主人王献臣建好拙政园,觉得自己有这么一座幽静舒适住所安度晚年,很是知足。“梧竹幽居”匾额,取梧桐、竹子植物美好寓意。“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梧桐、竹子是至清、至幽之物,梧桐、竹子并植并茂可引“灵鸟,仁瑞也。”凤凰而栖,象征居住环境优美、纯洁。

亭内“梧竹幽居”匾额下的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上联用借清风和借明月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联用动与静、流水与山,以虚与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而形成美景。游人在亭内,向外四周望去,洞门以画框形式,融四季美景,框出四幅不同季节的山水画。南面春景黄素馨、小桥与流水,西面夏景荷叶田田、枫杨如荫,东面冬景白墙漏窗,北面秋景梧桐落叶知秋。四个圆洞门,洞环洞,洞套洞,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美景如画。

3.7 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在拙政园西部,依水而建,形状为扇形。据说拙政园西部园子的主人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修建扇形轩。平面造型、漏窗、鹅颈椅、墙上匾额、石桌均为扇形,又被称作“扇亭”。轩前潋滟波光,轩后花木葱茏,轩内空间容一人独坐。匾额“与谁同坐轩”,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畅游林泉,流连山水,在失意时问:与谁同坐?孤芳自赏的孤高气质,洒脱豁达的悟出:明月清风可同坐。园主在轩内聆听清风明月之音,眺望举目入画美景[7]。轩内状景抒情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来自于杜甫《后游》诗句,大好的江山风光好像等待着人们观赏,花柳也无私地为人们绽放色彩风姿,大自然的情怀感召人们的心境。

4 结语

拙政园的匾额、楹联不仅是建筑的装饰物,同时将文学与景观相结合,标识主题,构建园林意境,提升了园林景观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念。匾额题字与楹联包含了园主人的人格情操、造园思想,通过托物言志抒发其情感,使人深入了解园林景点、空间与意境的文化底蕴。对中国古典园林匾额、楹联与景观意境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传统文化对园林景观营建的作用。

猜你喜欢
飞虹拙政园匾额
“飞虹姑娘”带百万网友“云”旅游
看塔去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苏州—拙政园
书 画
荷花节
“石上飞虹”2017庆国庆·迎盛会雨花蛋白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