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分析《声临其境》的走红原因

2018-03-27 23:58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综艺受众

一、《声临其境》的传播环境

(一)对抗类综艺市场停滞不前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粉丝经济和粉丝文化大行其道,真人秀综艺频出,对抗类综艺所占数量最多,各大电视台争相抢夺明星资源,企图在真人秀市场分一杯羹。2017年上半年,对抗类综艺如《跨界歌王》、《王牌对王牌》等抢占大半江山,但节目形式单一,市场趋于饱和,明星拼盘、游戏竞技、唱歌小品等内容使观众感到疲乏,对抗类综艺急待创新。《声临其境》乘《演员的诞生》之势而来,后者将观众的目光转移到演员之根本上来,但又因各种争议事件频发使观众产生失望情绪,前者以配音元素吸引观众视线,并缔造好口碑。

(二)强调演员专业能力的迫切需要

大数据时代下,流量明星纷纷出现,影视剧纷纷争夺“小生”“小花”参演,而在这些明星的带领下粉丝每日打卡告白和支持,在转发评论数量及微博排名等方面进行比拼,高人气使得一些明星轻视了对专业能力的加强,造成诸多影视剧有热度没口碑的现象。低专业能力与高片酬的不等对比,以及多部影视剧使用同一个配音演员的情况不断出现。当高人气低能力成为普遍,粉丝身份以外的普通观众对此怨声载道。专业演员和好剧被大数据时代下产生的数据泡沫所压制。对表演的敬畏急需被拾起,“声音”作为演员“声台行表”四大基本功的第一位,更是急需被重视。

《声临其境》的节目形式很简单,每一期邀请四位嘉宾参与,“经典之声”和“魔力之声”环节嘉宾均在录音室内进行,仅用声音展现自己的魅力,并由观众和新声班猜测身份。第三个环节,嘉宾由幕后走向台前,完成声音大秀,并由观众票选出本场的“声音之王”,参加最终的总决赛。邀请的嘉宾中有老戏骨张铁林、唐国强等,也有青年演员中的实力派韩雪、马思纯、尹正等,还有“学者型演员”赵立新、王劲松等。

(三)转型带来的新机遇

配音演员这一职业一直存在,传统的译制片、影视剧等都是配音演员在录音间以画面上的表演为参照进行配音,但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如广播剧、动漫。电子游戏等,声音演员这一感念开始出现。演员仅用声音将画面或文字描绘出来,使其丰富立体。如果说以前影视剧的配音演员需要摄像机拍摄的动作和话筒录制的声音相互配合而缔造人物形象,那么声音演员就仅靠声音这一个要素从零创造,在不通过他人形象、表演的塑造理解编导的意图完成作品演绎,具有极大的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要求。喜马拉雅、配音秀等APP的火爆也表明了声音这一要素被市场所需要。

二、独特性的节目定位和策划

(一)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

《声临其境》的独特性在于它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声音竞演”对抗类真人秀。二次元文化的发展,广播剧和有声读物作为由二次元分化出来的新艺术形式,这些原本属于第二舞台的艺术形式的关注度开始增加,相关内容的产品开始受欢迎。一些电台主播和广播剧配音演员也有了小范围的粉丝,其大多数为年轻群体。

《声临其境》及时抓住了这个亟待建立的市场新兴力量,邀请了众多实力派演员和部分专业的配音演员,在舞台上只依靠声音这一元素进行比拼。让常在聚光灯下的演员暂时抛下光鲜的形体表演只关注“声音”,也可让常在第二舞台的配音演员有机会走向台前。

(二)多元跨界融合

《声临其境》邀请的嘉宾多为非流量明星上综艺次数少且实力被认可的演员们,如才在《演员的诞生》中靠演技被认证实力的周一围,在《白夜追凶》中以精湛演技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潘粤明,为多部大热电视剧配音的配音演员边江......节目选取的配音片段十分多元,新老热剧、动画电影等。除了演员在专业上跨界,在自身人设上也实现了多元交叉,让观众眼前一亮。如赵立新熟练的四国语言配音,韩雪、王劲松等分试多角。嘉宾在实现了自我突破的同时,也助推节目了形成关注热潮。

(三)捆绑营销

《声临其境》使用“实力派明星”为营销热点,并以此吸引受众赢得回报。其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新类型节目,起初并不被看好。但第一期的嘉宾登上了微博热搜,“潘粤明尔康”“赵立新四国语言”等话题被热议,而第三期朱亚文的表现更是成为整个节目的最热话题。节目效果超出观众的预期,广受好评。明星的专业实力加上烘托气氛的灯光和舞美使观众产生良好的观看体验,从而继续收看节目,而明星也需要这样一个舞台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如此的捆绑互助是一次成功的节目营销。

三、受众心理需求的满足

(一)泛娱乐化时代受众审美疲劳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各种各种的综艺节目真人秀充斥荧屏;在粉丝经济的驱动下,由流量明星堆砌而成的对抗类综艺更是尤其之多。如《奔跑吧兄弟》、《七十二层楼》、《二十四小时》等,同质化现象使受众一度陷入“娱乐至死”,产生审美疲劳。单纯的流量鲜肉和“换汤不换药”的节目形式,激不起观众长久的关注欲望。审美疲劳状态下的观众提出更高的审美需求,《声临其境》以“专业”立“榜样”,为普通观众建设一个审美导向。

(二)主体位置的转变

大量对抗类综艺充斥着费脑力的竞猜环节,在节目未结束前观众对于最后的胜者毫不知情。但一些观众随着观众至上理念的突出提出了惬意观看综艺的需求,也就是想从被动转为主动。在《声临其境》节目中,费脑力的部分仅有现场观众承担,电视观众则以“上帝视角”参与节目进程。现场的观众和新声班需要猜测屏幕后方的嘉宾身份,而电视观众从节目的一开始就知道所有参加者的身份,这种全知视角给观众带来另一种综艺乐趣,例如嘉宾为隐藏身份变换声音,新声班或观众猜错嘉宾身份,这些都构成综艺趣味。观众的观看体验被增强,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要。

(三)二次元小众文化群体与大众文化群体的兼顾

二次元文化的兴起,带动了广播剧、有声读物的热潮,声音这一元素被一部分受众所追捧。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由于对移动端声音文化产品提出需求的受众逐渐增多,移动电台开始出现,“蜻蜓FM”“喜马拉雅”等软件热度上升,活跃于移动端的二次元粉丝被发掘。配音演员虽较之以前受关注程度增加,但粉丝依然属于小众群体,内部活跃度高,配音文化难以被电视制作组所关注。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之一,首先服务于大众,二次元和配音文化的关注人群多为年轻族群且多喜爱动漫文化,节目制作方一般极少会将视线投放在小众文化群体上,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声临其境》巧妙的将配音与演戏融为一体,“声”元素不仅仅代表在作为第二舞台的录音间工作的配音演员,还代表以“声台行表”为基本功的演员。配音素材题材广泛涉及影视剧和动画片,嘉宾涉及演员和配音演员。所以在这档节目中以往被忽略的小众文化群体被重视,获得了大众的认识和关注,而不了解二次元文化的普通观众也可以理解节目内涵,这种两者的兼顾,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注释:

[1]《声临其境》缘何成为“爆款”http://wenyi.gmw.cn/2018-04/04/content_28220799.htm.

[2]《声临其境》圈粉,重拾对表演的敬畏,北京日报,2018年2月8日.

[3]声音里的情感与温度最珍贵http://3g.cjn.cn/touch/dj/201801/t3143854.htm.

[4]传播视域下明星声音竞技类综艺走红现象分析——以《声临其境》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2,100-101.

猜你喜欢
综艺受众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