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十八载 毛泽东宋庆龄十天五会见

2018-03-27 10:08徐之韵
党史纵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宋庆龄救济毛泽东

徐之韵

历史关头 伟人重逢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两种命运和前途的抉择。在历史转折关头,为了争取中国走向光明前途,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派代表赴重庆谈判。28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飞抵重庆,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当时,寓居重庆4年多的宋庆龄获悉毛泽东等抵达山城,自然十分期待。从8月30日到9月8日,短短10天内,毛泽东与宋庆龄见面达5次之多。

毛泽东与宋庆龄是同年生人,都追随和拥戴孙中山先生,此时,他俩已阔别了18年。1927年3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大背景下,毛泽东、宋庆龄、董必武、林伯渠等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毛泽东、宋庆龄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会议通过了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支持工人运动的决议。不久,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发表通电声讨蒋介石,8月,愤然离开武汉赴苏联。此后,毛泽东极力拥护、捍卫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而努力,但未曾有机会与宋庆龄相见。

天下为公 势不可挡

国共两党举行的重庆谈判,是影响中国政治走向、在国内外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如此重大与繁忙的时刻10天5见宋庆龄,不仅因为她作为孙中山夫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她长期争取国内外力量支持中国抗战。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宋庆龄摒弃前嫌,先后两次来到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广泛动员和争取国内各阶层、海外华侨与世界各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抗战的最后胜利做了大量工作。

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表达对宋庆龄及其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答谢外国朋友、援华组织对中国抗战的帮助,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十分重视每一次与宋庆龄见面的机会。当时宋庆龄在重庆的活动也多受限制。皖南事变后,中共南方局领导人周恩来在发给毛泽东《关于对反共高潮的估计》电文中曾提到:“孙夫人住孔家不仅不能见客,连其住屋内都借口房子不够有人同住监视,每每群众集会,故意推夫人為主席团,但不通知本人,企图使群众失望。”毛泽东此次来渝,宋庆龄却一反寻常主动安排会见毛泽东,表达了她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据记载,1945年8月30日,宋庆龄会见刚到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9月1日,中苏文化协会举行鸡尾酒会,庆祝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于8月14日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大使彼得罗夫夫妇、罗申武官、孙夫人等300多人参会,“毛泽东同志在热烈的欢声中到会和各方友好作历史性的握手”。9月6日,宋庆龄以保卫中国同盟主席的名义,设晚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9月8日,毛泽东、周恩来在桂园举行茶会招待在重庆的各国援华救济团体负责人,宋庆龄代表保卫中国同盟出席,毛泽东致词感谢各方人士“对边区及解放区的诸多援助,并希望继续这种援助”。宋庆龄在讲话中表示:“过去救济多为战时救济,今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在建设方面仍将继续予以帮助。”英国援华负责人、英国驻华大使薛穆、美国联合援华会艾德敷以及公谊救护队、英国红十字会、美国红十字会、世界学生救济委员会、国际救济委员会的代表出席了茶会。9月9日,宋庆龄专程到桂园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当宋庆龄乘车到桂园时,毛泽东等已到门口迎候,然后到客厅亲切交谈。在会见中,毛泽东、周恩来对宋庆龄“忠诚不渝信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大政策,对她同蒋介石法西斯统治的不懈斗争,对她的不计个人安危,献身国家民族的高贵的革命气节,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宋庆龄赞扬了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业绩,表示了对共产党争民主、争自由、反独裁、反内战政策的坚定支持,对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初心不改 方得始终

不言而喻,毛泽东与宋庆龄的5次会见,除了表达相互之间的共同信念与敬仰之情,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向宋庆龄表达了对保卫中国同盟为中国抗战、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长期援助的谢意。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成立于1938年的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撤离香港。1942年8月,“保盟”在重庆恢复重建,办公地点设在宋庆龄的寓所——两路口新村3号,宋庆龄继续担任主席。“保盟”秉承成立时宣言提出的“在现阶段抗日战争中,鼓励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进一步努力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集中精力,密切配合,以加强此种努力所获得的效果”,“为需要者和资金、物资捐赠者之间的桥梁”的目标和任务,随即与在美国援华会、英国中国运动委员会、加拿大维多利亚医疗援华委员会、加拿大中国战灾救济委员会等组织重新建立了联系,与驻重庆的纽约美国援华会、红十字会、医疗援华会的分支机构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抗战期间,宋庆龄利用她特殊的身份向国外联系宣传报道中国抗日的真实情况,争取援助。1941年至1946年8月,仅美国援华联合会通过“保盟”提供给中国的各项援助救济款项就达158万美元。宋庆龄在重庆领导“保盟”冲破种种封锁,救济难民、伤兵和儿童,组织募捐,将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救援物资送到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根据地军民募集捐款和医疗器材,还介绍和输送外国医生到抗日根据地工作,筹建国际和平医院。此间,“保盟”对延安医科大学、晋东南延安医大分部、冀西的白求恩医学院、陕甘宁边区的西北制药厂,延安合作药厂、延安洛杉矶孤儿院、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技术学校等许多单位提供了长期援助。据统计,从1938年至1948年,“保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国际和平医院拥有8个中心医院、42个分院、1万多床位、几十个巡回医疗队,为抗日根据地1.4亿军民提供了医疗服务。这还仅仅是宋庆龄领导下的“保盟”援助工作的一部分。毛泽东对宋庆龄和“保盟”的谢意浓缩了亿万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保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1945年12月,“保盟”发表声明,宣布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随宋庆龄迁到上海,继续开展赈济难民和孤儿、救助贫困的文化界人士工作,援助中共领导的解放区。1946年,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写信高度赞扬宋庆龄:“感谢您为解放区人民所做的工作。……不仅解放区,全中国人民都会感到骄傲,因为有您这样一个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1949年6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毛泽东致信诚邀宋庆龄到北平共商建国大计,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对宋庆龄的仰望之情、殷殷期盼、切切诚挚,溢于言表。10月1日,宋庆龄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见证了两位伟人深厚的情谊。(题图为毛泽东与宋庆龄在上海会面)

(责任编辑:吴玫)

猜你喜欢
宋庆龄救济毛泽东
宋庆龄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28
私力救济的界定及其正当性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