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调小曲在明清小说中的作用

2018-03-27 07:59籍会英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
关键词:作用

籍会英

摘 要: 小说穿插诗词韵文现象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小说中羼杂时调小曲的研究较少。明清小说作者羼入大量的时调小曲,不仅是将其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而且让这些小曲参与小说叙事和情节的构建,充分发挥小曲在小说的作用。概括地说,时调小曲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以曲征实、参与叙事、抒发情感、构建情节。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时调小曲 作用

对于古典小说以诗词韵文为主要穿插内容的叙述模式,鲁迅先生早有论述:“开篇引首,中间铺叙与证明,临末断结咏叹,无不征引诗词。”[1]这些诗词或穿插在全书、篇回开头,或用于篇尾收束篇回内容,或穿插在段落之间起着由散文向韵文过渡的桥梁作用,不同位置的诗词有着不同的作用。林辰先生在《古代小说与诗词》中细致总结了诗词在小说中的十种作用,这些诗词大部分都是起着结构性的作用,少数具有构成情节的功能。小说中穿插时调小曲之情形与诗词却不尽相同。虽然小说羼入时调小曲的整体艺术水平和价值还有待商榷,但其作用也不能就此忽略,更不能把它们当作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徐文翔先生在《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民歌——以〈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为例》一文中,认为民歌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增强故事的存在感和现实感以及更好地承担文本的叙事功能。[2]实际上,小曲作为一种时兴文体不仅用以征实、承担文本的叙事功能,而且还用作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以及构建小说情节。具体来说,小曲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

一、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实感

“小说以虚构故事为主,但是叙述者在讲述一个自知是虚构的故事时,千方百计地隐藏其虚构性,力图给读者真实的印象。”[3]小说作者巧妙地嵌入当时最为流行的时调小曲,不仅拉近了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自然地对当下流行文体产生认同感,而且有利于增强小说叙事的可信度。

问世于明末的《禅真逸史》是一部敷衍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故事的通俗小说,书中涉及较多魏晋风云人物史事,读者对魏晋时期会不自觉地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那么作者是如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呢?那就是在作品中嵌入当时的流行文体——时调小曲,这些时调小曲为市民喜闻乐见,当读者在小说中阅读到当下最为时兴的新鲜时曲,不能不产生一种真实感和文化的认同感。作者对明末流行小曲《吴歌》、《挂枝儿》信手拈来,这些时兴小曲主要充当“用以为证”的功能,作者不直接出面声明作品的真实性,而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道出,这显然比作者直接陈述更具有说服力。作者即是以这样一种印证当代文化的方式来增强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小说中充当“用以为证”的小曲俯拾即是,如第五回《大侠夜阑降盗贼 淫僧梦里害相思》描写元宵佳节繁华的街灯景象和泼皮无赖在街上打架斗殴的场景,以《吴歌》为证:

好元宵花灯放。捱肩擦臂呀,许多人游玩的忙。猛然间走出一个腊梨王,摇摇摆摆妆出乔模样。头儿秃又光,鼻涕尺二长,虱花儿攒聚在眉尖上。乾头糯米,动子个籴粜行,把铜钱捉住了就缠帐。何期又遇着家主郎,揪耳朵剥衣裳,一打打了三千棒。苦呵,活冤家,跌脚泪汪汪。明年灯夜呵,再不去街头荡。

第二十五回有五首《挂枝儿》详细描写明代官差明令勒索之情形,魏晋南北朝断然不会出现像《吴歌》、《挂枝儿》这样的民间俗曲。但是小说作者在作品中有意穿插这些时兴小曲,让熟稔小曲的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不会认为此故事就是衍说魏晋之事。因此,这些时兴小曲的植入,不仅不会产生“穿帮”之感,而且可以增强故事的现场感,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又如《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钱多处白丁横带 逞多财白丁横带》、《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清雍正年间的《姑妄言》等都不是敷衍当朝历史,作者有意羼杂记录当时文化的“代码本”——时调小曲,会将读者迅速带入到熟悉而又真实的叙述语境中,大大增强小说叙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二、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小曲是音乐文学,适于民众吟唱抒发内心情感,因而以抒情见长。谢桃枋先生云:“时调小曲是音乐文学中的新体歌词,其美感效应与娱乐作用必须通过演唱方式才能充分实现;其所具市民文学的消遣性质是很突出的,因而成为明清数百年间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4]小曲的这种娱乐抒情性质决定其吟唱方式主要以直接抒情为主,这显然要比间接表现人物心理更具有表现力。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有《吴歌》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较为成功。柳永辞别玉英来到姑苏酒楼,忽听到姑苏稚童采莲戏水群唱一首《吴歌》,柳永听到此首小曲后,触景伤怀,遂拟作一首《吴歌》:

十里荷花九里红,中司一朵自松松。自莲则好摸藕吃,红莲则好结莲蓬。结莲蓬,结莲蓬,莲蓬生得武玲拢。肚里一团清趣,外头包裹重重。有人吃著滋味,一时劈破难容。只图口甜,那得知我心里苦?开花结子一场空。

民歌惯用“莲”谐音“怜”,这里是以莲蓬暗喻男女相思之情,这种手法在南朝乐府民歌中也较为常见。曲词巧妙地利用双关手法,以“莲”谐音“怜”、“藕”谐音“偶”来表现柳永与知音玉英离别时的黯然神伤。此首小曲描摹人物心理复杂而又细腻,既有对莲蓬的生动描写,又有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集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小曲遂成为小说辅助性的叙述手段。

清中叶小说《梦中缘》则巧妙地将描写人物心理与小说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如第十回《明说破姊妹拜姊妹 暗铺排情人送情人》两个妓女感慨自我身世,弹唱两支《山坡羊》。隔壁吴瑞生听到这两支曲词后,便向店主询问二人情形,方有了后文吴瑞生与二人之间的情愫和故事。小说作者穿插此二曲的目的自然不只是让妓女吐露心事,而是将心理刻画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让小曲起到贯穿情节的艺术效果。

三、增强小说的叙事功能

小曲雖以抒情见长,但也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正是韵文在小说中有着叙事功能才为散文叙事与韵文叙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5]小说融入具有叙事性质的时调小曲能够与散文叙述紧密结合,并形成韵文叙事与散文叙述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小曲在小说中有着描摹人物、描写交欢场面和叙述事件的叙事功能。

(一)描摹人物

何满子在《古代白话小说艺术漫话》中说:“在小说的一切艺术因素中,人物才是货真价实的压倒一切的存在,是小说的生命……人物写活了,而且符合历史的(生活的)真实,那么他们的行为所构成的情节也活了,也给出人以真实感……”[6]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一般是用诗词或赋来描写人物外貌,塑造人物形象。但小说作者在作品中嵌入时调小曲时,也让其承担刻画人物的作用。如《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有首做媒的口号就是用来描刻画人物:

东家走,西家走,两脚奔波气常吼。牵三带四有商量,走进人家不怕狗。前街某,后街某,家家戶户皆朋友。相逢先把笑颜开,惯报新闻不待叩。

说也有,话也有,指长话短舒开手。一家有事百家知,何曾留下隔宿口。要骗茶,要吃酒,脸皮三寸三分厚。若还羡他说作高,拌干涎沫七八斗。

通过阅读这首小曲,一个惯于走街串巷、能说会道、精于世故的媒婆形象便初步展现在读者面前。当然这首小曲对人物的塑造还是比较粗糙的,只是大致勾勒人物形象和轮廓,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人物的刻画不够精细。清初艳情小说《凤凰池》与之相比,则有较大进步,小曲对人物外貌有了较为细致的刻摹。小说第十二回有首《黄莺儿》描写人物外貌颇为细致,语言俚俗有趣。

君面好蹊跷,似锤馗锅底焦,痘疤好似珍和宝。舌儿带刀口生乱毛,更兼装出诸般俏。爱风骚,丫鬟尽怕私下把头摇。

这首小曲着眼于人物的外貌、长相,描写细致,着力给读者塑造出一个“极丑”的人物形象,刻画较为细腻。但是对人物的塑造仅局限于外形,未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问世于嘉庆时期的艳情小说《欢喜浪史》,不仅对人物的外貌描写细腻,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和心理。如第十一回《平常羞愧见底妻》有《山坡羊》为证:

见了俊俏人儿难描难画。半带村半带俏,少有这样的扎挂。白生生的粉面淡妆淡描;黑掺掺的头紧梳紧扎。上穿着一身缟素衫儿衬着暗花;下束着碾绢裙子把摺儿密拿。乌纱眼罩鬓边高高挂起;通红的汗巾,袖口里短短搭啦。甚堪夸,尖乔乔的小脚又被缠脚带儿紧紧的缠杀。惊呀,旺钻钻的魂儿,引了那九霄云里去跳打。一双眯眼睁又睁,三毛七孔都定停。仙女出离桃源洞,痴痴呆呆把亲成。

这首小曲对人物的塑造就很成功,曲词不仅详细地对人物的穿着打扮、神态、动作进行刻画细腻,而且还通过神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与一些描写人物类型化的诗词相比,显然更能展现人物的鲜明形象。

(二)描写交欢场面

小说经常用雅化的诗词来尽力掩盖对男女性爱场面的直接描写,但众多的艳情小说作者则喜欢用小曲直接描写男女交欢过程,对其场面大写特写,猥亵淫秽,纯粹是为迎合某些读者的低俗趣味,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应加以摒弃。兹选一首较为含蓄的小曲为例:

如《鸳鸯配》第五回《奸臣蠹国害忠良 兽友设计偷罗帕》有首《私情歌》:

郎情重姐意焦,不得和谐鸾凤交。姐在帘内立,郎在帘外招。郎便道:姐呀,我为你行思坐想,我为你意惹魂飘;害得我茶饭不知滋味,害得我遍身欲火如烧。你不要推三阻四,只管约今夜明朝,空教我一月如捱一岁长,纵有那柳嫩花鲜嫩待瞧。姐便道:郎呀,你有我心终到手,我有你心非一遭。不是我言而无信,只为着路阻蓝桥。你且坚心守免使别人嘲。到其间终有一日相会面,管和你合欢床上话通宵。

这首曲词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答来展开的,属于一问一答的小曲对唱形式,这种对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小曲对男女交欢场面的描写较为含蓄,虽然描写了一些情节,但没有实际的细节描写,并且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和感受,要比那些直接把描写重点放在性爱本身上要高明的多。其他艳情小说中有大量直接描写男女性爱场面的小曲,语意低俗淫秽,此不赘述。

(三)叙述事件

小说经常用大段诗词或赋来叙事,小曲本是音乐文学,最适于民众抒情,但高明的小说作者会巧妙地将这些时调小曲与故事情节融合,让小曲直接参与小说叙事。

如《喻世明言》第二卷《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有两首《锁南枝》:

写供状,梁尚宾。只因表弟鲁学曾,岳母念他贫,曰他助行聘。为借衣服知此情,不合使欺心,缓他行。

乘昏黑,假学曾,园公引入内室门,见了孟夫人,把金银厚相赠。因留宿,有了奸骗情。一日后学曾来,将小姐送一命。

这两首小曲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将本卷主要内容叙于曲中:鲁学曾自幼与顾佥事之女阿秀订婚,后学曾父亲病殁,顾佥事欲赖婚,阿秀之母得知女儿心意后,欲有意成全婚事,只好暗约学曾,岂料学曾表兄梁尚宾冒名顶替,骗取阿秀财色,阿秀得知后羞愤自缢。学曾因此入狱,后御史陈濂知学曾有冤,于是用计骗取梁尚宾阿秀送其金钗钿。作者巧妙地将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直接编进曲中,让小曲承担叙事功能,从而造成一种真有实事的叙事语境。

四、构成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作者早期插入时调小曲并没有考虑到对小说情节的结构作用,更多的是将小曲作为增添小说娱乐性或趣味性的点缀,小曲与小说是一种松散和游离的状态。随着小说作者对小曲叙事功能的熟练掌握和纯熟运用,小说作者并不单纯地将时兴小曲移植到小说中,而是让这些小曲与小说故事情节接榫,成为小说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若读者将这些小曲略过不读,就会使小说的情节叙述变得支离破碎。

成书于乾隆中叶的神怪小说《绿野仙踪》第四十回就是用两支《寄生草》来构建小说故事情节。正是有这两首小曲才引出后文众人罚酒的情节,若抽去这两支小曲,就会影响小说情节的展开。真正将小曲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是晚清小说《风月梦》。《风月梦》共有22首小曲,诗词共20首,传统诗词退居次地位,小曲成为书中人物吟唱的主要内容。小曲不仅在数量首超诗词,而且在质上也堪称精彩,小说作者将这些时调小曲巧妙地与人物身份和小说故事情节接榫,并与散文叙事形成一个相互契合的有机整体。如《风月梦》第二十九回《背盟誓凤林另嫁 卷资财巧云还乡》:

酒饮三巡,贾铭向凤林道:“罢罢,你我相好数年,你这一去,享荣华,受富贵,谅必今生不能重逢。我意欲屈你唱个小曲,不知可赏光否?”凤林听了,喊高妈将琵琶取来,接在手内,又叫高妈将脚篮内那一双未曾穿过的白洋绉顾绣三蓝鞋子拿出来,放在贾铭席前。凤林弹起琵琶,啭动歌喉,唱了一个《离京调》,其词日:

洋绉花鞋三寸大,未曾穿过送与冤家。送冤家留为忆念来收下。我没奈何,硬着心肠来改嫁。你若想起我,只好看看鞋子上花。要相逢除非三更梦里罢。若要想团圆,今生不能,只好来生罢。

凤林唱毕,将鞋子递在贾铭手内,道:“你收起来,做个忆念罢。”贾铭接过去收了,向凤林道:“你代我弹个《吉祥草》。”凤林答应,弹起琵琶。贾铭遂唱道:

冤家要去留不住,越思越想越负辜。想当初原说终身不散把时光度。又谁知你抱琵琶走别路。我是竹篮打水枉费工夫,为多情,谁知反被多情误。为多情,谁知反被多情误。[7]

凤林与京官卢老爷只一面之缘,听得卢老爷为其赎身便决意抛弃贾铭跟随卢老爷。贾铭知凤林心意已决,便要求在凤林临行前为其饯行。凤林遂将昔日为贾铭做的那双白洋绉顾绣三蓝鞋子作为结构小说故事情节和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才子佳人小说以诗传情,以诗结构情节,《风月梦》这里则是以鞋子来串联情节。凤林将自己的心思和意愿寓于曲词当中,并道出自此以后与贾铭再无相见之可能,白洋绉鞋子是凤林留给贾铭的念想。贾铭所唱的小曲《吉祥草》也是贾铭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贾铭回想起与凤林昔日患难的恩爱情分,如今凤林狠心离他而去,贾铭心中只得感慨烟花女子的甜言蜜语总是不可信,自己也是人财两空。《吉祥草》这首小曲正是小说作者为表现贾铭的心理活动而特意进行的拟作。这两首小曲与前后的散文叙述紧密结合,小曲也不再像之前小说那样将其作为散文叙事的点缀,而是成为小说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散文叙事相伴而生。只有这类小曲才真正实现了韵文叙事与散文叙事的完美融合,同时也说明小说融合小曲韵文这一体式的成熟。

综上所论,小曲在小说中的作用既有插入性质的点缀,也有与情节紧密相连的融合。小说作者在最初羼入时调小曲时,只是将其作为娱乐消遣或是增强小说真实性的手段。随着小说作者对小曲韵文的成熟运用,小曲逐渐在小说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如结构小说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心理或情感活动,小曲与小说的关系也由原来的松散、游离状态转变为与小说情节紧密相连。小曲以其广泛的通俗性适应了通俗小说叙事的需要,并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了小说内容,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魯迅.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121.

[2]徐文翔.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民歌——以《金瓶梅》和“三言二拍”为例[J].明清小说研究,2017(1).

[3]周进芳.诗词韵文在古典小说中的多维叙事功能[J].明清小说研究,2003(1).

[4]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M].四川:四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51.

[5]王富鹏.古代韵文叙事传统与多体浑融的小说文体的形成[C].中国文体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论坛会议论文,2008.

[6]何满子.古代小说艺术漫话[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51.

[7][清]邗上蒙人.风月梦[M].济南:齐鲁书社,1991:228.

猜你喜欢
作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