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思考

2018-03-27 19:33李超胡明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意义对策影响

李超 胡明蓉

【摘要】受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校教育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问题,即过于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往往忽略了科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还制约了高校的科学发展,不利于人类文明长远发展。加强高校人文关怀教育,需要审视历史,立足当下,与时俱进,不断提出新对策。

【关键词】人文关怀教育缺失 影响 对策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06-02

自人类文明开始现代化的进程之后,现代化的压力一直迫使大学片面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发展竞争,造成了高校教育中人文关怀教育的严重缺失。这对高校教育的科学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地认识这一客观现象,呼吁人文关怀教育的回归。

一、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缺失

1.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渊源

1840年鸦片战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大清王朝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便开始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化文化选择,模仿西方大学理念与制度建立中国式大学,而这些高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培养技术性人才,凭借器物文明发展经济,促使中国富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极端推崇西方的科学、民主精神,彻底批判了自古以来重人文伦理、轻科技工商的做法[1]。这对我国近代教育影响很大,使教育极端重视实用性,而忽视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工具主义理性观在中国便理所当然地实现了对历来高校教育的侵蚀,高校精神急剧退化,人文教育缺失。

20世纪中叶,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滲透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领域。高校教育也受其影响,普遍重视关于科技知识的物理学、机械学、动力学等科学领域学科,相反,“人文学科长期垄断大学教育话语霸权的风光不再,步步退缩,困于一隅,成为大学中最为落魄和寂寞的学科群以及学科共同体[2]。”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处于转型时期,注重市场经济发展,高校人文关怀教育依然不容乐观。

2.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现状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校教育深受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技术教育和工具教育占据着主体地位,科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情愫处于边缘地带,实用技能的学习掌握备受关注,被当作谋求自身物质利益的“翘板”,甚至被现代人当作进入功利社会的“敲门砖”。正如尼采所说,“大学成了精神退化的工场,” 不同的人在里面身兼着不同的工作,只是极大忽略了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现代中国高校有工科类大学但是没有纯粹的文科类大学,以及高校学生对专业学科选择的人数对比和高校教师学科执教人数对比。当前,普遍高校技能化强、科技领域的学科人数居多,而以人文关怀教育为主的学科人数相对较少,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风气。这相对造成了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的不平等,是高校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失误。

二、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工人的本质[3]。”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一停止,人们就像逃避瘟疫一样逃避劳动。而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们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属于别人。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自身的丧失。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来看,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体现了“教育的外在化”,功利主义膨胀,不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社会关系的建立。日本教育家永井道雄也指出:“当大学与企业结合得过于紧密,学术上又过于反映出实用性的时候,大学的创造性就会枯竭。”的确,高校教育应当警惕“现代大学危机”。高校过度重视科学教育,尤其是对人文关怀教育的逐渐冷漠与淡化,必然会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学生能力的单一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算计,最终影响到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甚至关系高校的存亡。

三、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对策

1.对现代高校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

现代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现状,是与长期对高校性质混淆和位序混乱直接相关的。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绝大部分高校在适应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几乎已经演变成了克拉克科尔所陈述的“多元化巨型大学”,大学成为在若干种意义上的多元结构[4],已经不再是一个有着特殊使命与文化沉淀的独立体,不再主要担负人文教化的文化使命,人文关怀教育缺失,偏离了传承文明,美化人性的宗旨。 笔者认为:对高校进行重新的正确认识与定性、定位是解决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缺失的首要关节,是进行加强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的必要前提。

2.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行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不仅是关系我国处于重大转型时期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关系高校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思想结晶,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笔者认为:高校“重实轻文”的教育理念造成了人文关怀教育严重缺失,可以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兼顾科学教育与人文关怀教育的科学建设发展,以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纳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教育,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注重培养学生对生存环境的人文关怀,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3.以贯穿中西的观念挖掘人文价值

我国近代以来的教育极大忽视了人文教育对人的发展、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缺少深入研究和挖掘。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准则,恢复教育初衷,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中汲取人性的光辉,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中西,充分挖掘人文价值,培养有人文关怀情愫的专业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加强对人文关怀教育的政策扶持

加强高校人文关怀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适时变革重建,也需要国家层面的鼓励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和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不打自垮[5]”。可见,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决定大学生个人发展方向的内在因素,而实用型教育只是一个重要外因。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其中注重加大对人文性质学科类的投入,重点培养科学教育中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愫,使人文关怀教育立于科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引领科学教育,统筹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高校教育宗旨的重归,实现大学生的良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意义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要去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6]。科学教育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高校的科学教育为市场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促进了国家重要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但人文教育对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意义更大,人文教育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陶冶情操、砥砺品行、提升道德,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了大量的能够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性人才。两者之中,人文关怀教育是基础,是宗旨,科学教育只有更多的体现人文关怀教育,才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学校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天威,王守纪. 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8,07:21-22.

[2]阎光才.大学的人文之旅——大学本科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重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导论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4]克拉克·科尔.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96.

[5]杨叔子.大学人文教育的意义[N] .羊城晚报,2002-12 -29 .

[6]李工真.德意志大学与德意志现代化[A].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一卷)[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51-52.

作者简介:李超(1993-),男,彝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人,西华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历史基本問题研究;胡明蓉(1991-),女,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徐塘羌族乡人,西华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意义对策影响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