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路堑边坡滑坡设计方案探讨

2018-03-27 01:10刘智堃
人民交通 2018年18期
关键词:高边坡处理措施监测

刘智堃

摘要:山区公路导致大量的深挖路堑,高边坡的出现。因此很多深路堑边坡的设计方案也日益更新。本文针对萍乡市上栗至芦溪宣风公路新建工程因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开挖坡面坍塌,根据地勘资料采用相对应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边坡;破坏类型;处理措施;钢花管;监测

1 项目背景及边坡发展情况

1.1项目背景

本文主要针对的项目是萍乡市上栗至芦溪宣风公路新建工程。该项目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境内,路线经过芦溪县的源南乡、银河镇和宣风镇3个乡镇,沿线经过多处山地,有大量的高填深挖路段的存在。本文主要针对的是K1+600-K1+950段的高边坡处理方案。该段的中桩最高挖深达到了34米,在工可和初步设计的过程中,该路段都拟定了深挖和隧道的方案比较,因地质原因,该段最终拟定为明挖方案。

1.2边坡发展情况

上栗至芦溪宣风公路新建工程K1+600-K1+950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此路段为深挖路基,边坡最高为52米。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该段进行了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共布置了9个孔位,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要求,根据勘察报告,设计中一级边坡采用挂网植草护坡进行防护,二、三、四级边坡采用钢筋砼方格骨架锚杆进行防护。现K1+675-1+800左侧已开挖出三、四级边坡、K1+815-K1+946左侧已开挖出二、三、四级边坡。K1+675-K1+800左侧四级边坡已完成钢筋砼方格锚杆防护。开挖以后,自2017年11月起边坡开始发生塌方。K1+675-1+800段塌方主要在边坡的三级边坡,K1+815-K1+946段塌方主要在二、三级边坡。边坡塌方是逐步发展的过程,期间设计院多次到现场进行踏勘,提出了应急措施,该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情况变化快,石质边坡岩层比较破碎,多处为顺层。

2 深路堑边坡破坏原因分析

2.1产生破坏的内在条件

斜坡本身具备的滑坡条件称之为内在条件,内在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发滑坡的产生。

2.1.1地形地貌条件。当处于相应的地貌位置与斜坡才能回产生滑坡的可能,一般条件下,在地形高差、高低区域很容易引发滑坡问题,且高差越大,导致滑坡的可能性就越高,此外,坡体的行态、高度、倾斜度和临空面,在地势的影响下也会出现滑坡问题。

2.1.2岩土类型。滑坡形成的关键在于岩土体的本身质量,在滑坡形成的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条件下,当岩土的结构、强度、抗风化性能不足时,滑坡很容易发生,按照相关的资料研究可知边坡岩层破碎也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

2.2产生滑坡的外在因素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力等,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K1+675-1+800段属于土质边坡,因长期降雨,坡面已积蓄大量的雨水,使其形成一个大的海绵体,造成滑坡。

3 地勘情况

勘察揭露地层:第四系(Q4)全新统松散层,下伏三叠系岩层。共划分5个工程地质分层;第(2)第四系耕表土(Q4pd)、第(4)第四系残陂积层角砾土(Q4el+dl)、第(8)层中风化灰岩(T1d)、第(8-1)层强风化粉砂岩(T1d)、 第(12)层溶洞。该道路内为地段下伏三叠系下统大治组灰岩,属可溶岩,发生溶岩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大。勘察报告编制达到规范要求,提供各类参数准确,可作为设计单位设计依据。据本上栗至芦溪宣风公路勘察报告勘察结果,依据《公路桥涵地基或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及其它有关规范,拟建场区各地层岩土工程力学指标建议采用表1数值。

4 处理方案

4.1土质边坡

4.1.1清除松散土体,做好排水设施,含截水沟、平台沟和急流槽等,以免水体对坡面持续冲刷而造成二次滑坡。

4.1.2采用钢花管注浆。按照设计要求,将灌浆钢花管打入地基,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时 需要做好深度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深度需要控制在1米左右的范围。施工时当出现落锤出现反弹情况,则表示受到卡顿,此时,需要减少冲击力,缓慢打击。施工时,处于钢花管的尾部,按照实际情况可以增加一个弹性衬垫,从而提高施工效果,在施工时若出现打斜问题,则需要采取措施对其处理,处理方式为在原来的位置增加一根钢管,提高安全稳固性。

4.1.3采用挂网喷射砼进行防护,锚杆间距240×240cm梅花形布置长9m。

4.1.4采用深层排水及浅层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泄水孔采用带孔PVC管,深层排水泄水管孔径10cm,长15m,浅层泄水孔孔径5cm,长0.5m,泄水孔间距300×300cm,交错布置,泄水管底部及管身采用透水土工布包裹。

4.2石质边坡

4.2.1清除松动的钙质页岩及薄层泥岩、灰岩后采取锚杆及喷射混凝土防护。采用挂网喷射砼进行防护,锚杆间距240×240cm梅花形布置,长4.5m-9m。锚杆角度应垂直岩面。

4.2.2对凸出坡面的灰岩体如不影响行车视线,应予以保留。

4.3做好监测工作

在监测高边坡时,通过监测能够切实的对坡体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解,同时按照其施工期间的情况做好相关的预控措施。同时还能够对施工进行动态监控,减少事故的发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提高边坡治理的效果。

4.3.1高边坡监测内容。观测坡体地下水位、地下水平移位以及气体深部的倾斜情况。

4.3.2高边坡安全监测实施技术方案。在实践过程中,确定测斜管的数量时,需要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一个观测断面需要在一个坡点设置即可,且在设置测斜管时,需要考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两根测斜管。同时,还需要按照边坡土体的特点与土体的力学性能 ,做好相关的监测控制。实施内部坡体的监测,能够切实的对潜在的滑动面进行掌握,对治理滑坡问题有重要意义。

5 结束语

在公路滑坡治理过程,治理过程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在治理时,需要严格的按照滑坡坡体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同时,还需要将预防性治理措施应用其中,通过设计、施工、养护阶段的协同工作,切实提高公路边坡滑坡的问题,在上述研究中,通过相关的实际对滑坡技术的应用进行解析,通过实践可知,在治理滑坡问题上,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手段,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耀华,李莹,朱亚萍.公路路堑边坡滑坡稳定分析及治理工程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180-182.

[2]周密.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滑坡分析与治理[J].湖南交通科技,2006(03):30-32+37.

猜你喜欢
高边坡处理措施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公路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
一千瓦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