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博物馆教育对观众的传播效果模式

2018-03-28 12:24张福银
传播与版权 2018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效果功能

张福银

一、博物馆教育特性及其意义

博物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作为公众机构,它更加完美阐述了博物馆的定义,让人们在无形的教育过程中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熏陶。同时,随着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于博物馆的重视以及投资加大,使我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逐渐凸显出来,慢慢形成双向互动,而不是像以前一味地靠观众的单向参观。对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会使博物馆教育功能更加完善,为普通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博物馆的教育使命是要引导全体民众潜在的学习欲望,扩展其眼界,增长其知识,协助和促进民众的成长。与一般课堂教学相比,博物馆可以针对特定感兴趣的对象来进行教育,学习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而不是像普通课堂一样被迫接受一样的课程内容。博物馆教育同样具备很强的流动性,它能够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在一些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当中,例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非常重视博物馆教育功能,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博物馆教育事业当中,也已经明确博物馆直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要求博物馆和学校建立双向合作机制。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一些做法的同时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例如人口基数大、民众文化素质较低等,探讨适合自己国家博物馆教育研究的策略。

二、博物馆教育对观众的传播效果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教育的发展、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对于博物馆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知识机构,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博物馆教育增添了新的动力,大量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的兴起,可以以用户的兴趣和爱好为起始点,把博物馆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但就我们国家目前来看,博物馆教育依然属于单向传播,只有一些事物、图片或者广播、讲解员的单向解读,不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望。

(一)对传播效果模式的了解有利于博物馆教育的优化、延伸和提高

通过传播效果可以折射出博物馆教育的缺点和不足,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博物馆教育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如何改善它。同时,了解博物馆教育对于观众的传播效果模式能够延伸博物馆教育的功能。首先,是内容上的延伸。通过传播效果模式不同层面的研究,能够向受众传播更深层的看不到、听不到的知识。其次,是空间上的延伸。对于不同层次效果的观众,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对观众进行有效的分类能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功能。最后,是时间上的延伸。随着每一层的深入,通过时间上的慢慢积累,观众能慢慢地、更加深刻地记忆教育内容[1]。

(二)对传播效果模式的了解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博物馆教育反馈机制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博物馆都对观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这些调查研究的结果成为博物馆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根据博物馆教育对观众的传播效果模式得出,我国博物馆应该确定调查主题和研究目标,提高调查结果的质量;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坚持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严格执行调查计划,收集观众反馈信息;运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整理和统计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寻找对策[2]。

三、博物馆教育传播效果的三种模式分析

(一)环境认知效果

在现代互联网社会,我们对于周围的环境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赖于互联网媒介,大多数自己没有亲身体验、经历过,而是靠传播媒介的信息对其进行了解。博物馆教育是以引导全体民众潜在的学习欲望,扩展其眼界,增长其知识,协助和促进民众的成长。而普通民众有的只是对其表面有着印象,而不愿意深刻挖掘,始终保持着自己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这种效果也称为“视野制约效果”。我们应该亲身体会博物馆教育功能,而不是让一些传播媒介以及其他人成为我们参观博物馆和学习博物馆知识的阻力。

(二)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博物馆在教育的过程中通常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价值观改变,让我们对其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博物馆教育展览的内容有时候会触及我们的内心深处,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这种作用是通过博物馆这个传播媒介发挥出来的,也体现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可以通过自己的教育功能使我们在心理上、态度上、价值观上产生一种改变。

(三)社会行为实践效果

博物馆教育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环境认知和心理态度的改变,有时候也会影响我们去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博物馆展览志愿者,投入到博物馆教育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倡导每个人都关注它,并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不是把它纯粹地当成一个参观地甚至是旅游娱乐场所。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来了解每个参观者的效果层面,掌握他们的信息,建立针对博物馆教育对观众的效果层面分析的反馈机制,为我国博物馆教育提供自己的一分力量。

我国在2020年将建立完善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传播学理论中大众传播有四项基本社会功能: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娱乐功能。而博物馆在各处都体现在这几种功能,尤其是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博物馆对于文化、自然遗迹的传承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有着娱乐功能。它既是一个知识文化场所也是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人们在外面学习的最佳场所[4]。

四、不同层次观众在博物馆教育传播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观众是博物馆的传播对象,也是博物馆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博物馆的发展及其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需要以观众为研究目标,必须掌握一切观众的动向,了解所有的观众,所以观众研究是博物馆进行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观众主要分三类:现有观众、潜在观众、网络虚拟观众。

(一)针对儿童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第一,儿童指南。包括一些简单的展品介绍,专门为儿童定制的一些相关的书籍、海报等。第二,练习活页。鼓励孩子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简单的展品信息形式,通过指导他们,让他们自己学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参观。第三,针对儿童的讲座。进行简单的展品介绍,像他们阐述展品的由来,通过故事让他们在娱乐的同事更好地掌握文化历史知识。儿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在指定的时间参加讲座。第四,实践。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多让孩子自己思考,同时可以领他们去特定参观区,与博物馆藏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自己亲身体验博物馆教育活动,置身于其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第五,举行活动。博物馆在假期期间应该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如博物馆知识竞赛活动、历史文化小电影等,邀请儿童或者家庭等团体进行参观。

(二)针对普通公众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首先,提供指南。为普通公众提供关于场馆的展品使用信息、分布以及展品的介绍,其中视频介绍、语音导航等必不可少,这些能够让所有的参观者更有效地同时不浪费时间参观博物馆。其次,提供活动信息。为所有的参观者提供博物馆活动的信息,同时给予建议,以便不同人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博物馆活动。第三,提供专业服务。在国外大部分博物馆拥有各种类型的俱乐部,专门为一些特殊兴趣爱好的人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让他们能够就某一方面进行参观。第四,提供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满足各种观众的需求,提供一些讲座,让人们学习到相关专题的知识,甚至可以进行一些手工上的操作,让人们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针对特殊群体的博物馆教育服务

第一,为专业人士提供服务。这里的专业人士通常指的是科学家,研究人员、学者、艺术家等,为他们提供博物馆教育方面的服务,更加有利于博物馆功能的研究和发展。第二,为少数民族提供博物馆教育服务,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大部分博物馆应该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提供相应的博物馆教育服务,这样不仅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素养水平,更重要的是增加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为祖国的和谐统一打下坚固的基础。第三,为残障人士提供优质博物馆教育服务,首先在基础设施上一定要为残障人士建立相应的措施,其次在展品上加大视频、语音的宣传,提供仿制品供盲人触摸,这样使他们能够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加有效率地学习博物馆知识。

五、在不同传播效果模式下博物馆如何建立一个切实了解观众情况的反馈机制

(一)在认知上的效果模式层面上

第一个层面是观众在认知上的效果层面,利用一些数据,比如观众对博物馆在认知上的程度,从一些基本要素分析,例如年龄、学历水平、工作内容、生活地域、参观频率等。从认知的效果层面上,分析他们对博物馆参观的态度和想法,要重视潜在观众的研究,只有努力把他们变成现实观众,博物馆才会发展起来。

另外就是开展针对博物馆教育和一些学校教育的联合活动。现在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作业任务繁重,所以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大大减少。通过学校与当地博物馆联合活动的举行,更加有利于了解博物馆的文化和历史。另外,博物馆资源要共享,不应该只局限在一些大城市。博物馆在适当的条件下应该携带展品举行展览等活动,这样让一些穷乡僻壤的公众能够分享其教育资源,同时也能突破地域的限制,能够使展品扩大其影响力,更加有利于扩大博物馆传播知名度。

(二)心理和态度改变的效果模式层面上

这一层面的观众也是博物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博物馆针对这些观众应该分析其展示环境和教育活动的设计,如导览系统的使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安排、博物馆的气氛以及博物馆的设计规划等,了解观众的满意度到底能够在什么层次,同时注重其建议。处在这一层面上的观众最容易发展成博物馆会员和博物馆志愿者,他们都非常热爱博物馆,经常来参观博物馆,会积极参与并且支持博物馆活动,是博物馆强力的后盾。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该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加大自己的宣传力度,扩大自己的宣传平台,及时进行博物馆的数据信息更新。在举办活动前应大力宣传,举办活动之后要及时做到反馈,了解活动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对于心理和态度发生改变的人群,应该乘胜追击,让他们成为意见领袖,从而扩大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传播范围,有利于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面向普通大众,吸引媒体力量,促使更多的人来参观博物馆[5]。

(三)社会行为改变效果模式层面上

第三个层面是社会行为改变效果模式的层面上,这部分观众大多数是科学家、艺术家、研究员以及志愿者等,这些人受到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影响最大,他们将实际行动付诸于此,他们有时候以博物馆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才能更加明确地分析观众的满意度。

六、提升我国博物馆教育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正式把博物馆教育制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收藏、展览、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其中收藏是基本保障,而展览是博物馆的中心功能,但是教育才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所以博物馆重要的部门是社教部,它同时也应该最具有活力。社教部的功能主要是了解社会和广大民众的需求,及时做出规划,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提供决策和依据。目前中国的博物馆需要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文化水平和研究标准,根据各地的情况做出针对自己有效的对策,提高社教部的人员情绪,建立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团队,开展培训培养优秀的博物馆教育人才,提高社教部在博物馆的位置。这也符合了发展趋势,提高了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地位。

第二,要制定博物馆教育规划策略。我国的博物馆现在数量众多,但是在教育功能上较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落后水平。我国博物馆教育战略应该以发达国家为学习榜样,同样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考虑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们生活水平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仍然处于较低水准,博物馆教育战略规划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大,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制定才能更加有利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6]。

第三,加强观众研究,建立博物馆观众调查系统。观众是每个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其博物馆生存的保证。早在很久之前发达国家就常常开展观众调查,为后来博物馆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打下了坚实的保障,我国博物馆应该在观众调查方面加大力度,应该确定自己的调查目标,制订详细的调查方案。一定坚持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互结合,严格按照调查方案执行计划,及时收到观众反馈信息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最终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四,加强互联网应用,发挥博物馆网站及其他社交软件,这些都已经成为博物馆教育的必要环节。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要以此为依托,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除了几个比较大的博物馆的网站之外,大多内容普遍比较单调,形式也千篇一律,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机会也非常少,没有相应的论坛或者一些其他的浏览功能。博物馆在网络上的建设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才能扩大其知名度,提高博物馆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效果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博物馆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露天博物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