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播思考

2018-03-28 14:40
传媒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年轻人广西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随着时代的发展,处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困境。民族文化要得到延续,必然依赖合适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使一些地处偏远的民族文化相对信息发达地区的民族文化面临更多的挑战。而仪式化的传统节庆文化在受到现代娱乐方式多样化冲击的同时,参与者和传播者越来越少,这使得其传播和发展陷入了困境。

一、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传播现状

“跳弓节”是广西白彝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是这个民族的族祭活动,也是彝族的一场很有特色的舞蹈盛会。人们通过葫芦笙舞、铜鼓舞、二胡舞、扇子舞、盾牌舞、铜仙舞等各式各样的舞蹈,表现古代武士那种英勇作战的精神、那种胜利归来后欢庆胜利的热闹场面,以及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等。这一节日于2008年获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至今相比火把节却还鲜为人知。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1) 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使传播受限。广西白彝主要居住在地处桂西边陲的那坡县达腊村,该村西北面毗邻云南富宁县,南面与越南的高平、河江两省接壤,离县城14.5公里。地理位置的因素导致信息化时代丰富的文化无法快速传播进来的同时,当地的传统文化也很难走出去。当地群众接受新知识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加上经济水平一般,使他们少有机会接触新媒体。这使当地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单一化。

(2) 缺少新一代的传播者。2008年广西那坡白彝的传统节日跳弓节获批广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政府投入了专项资金对节日的场地和活动开展进行支持。但是当地群众的参与大多仍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节日场上跳舞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一些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已经将节日舞蹈忘记,甚至节日的内容也已模糊。这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播很不利。“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不强,没有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文化自为。”年轻人外出务工后不再愿意回来参加活动,也并没有充当文化的传播者,甚至有些年轻人认为家乡的传统节庆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羞于与别人提及。大部分年轻人对于白彝传统节庆歌舞也只是看到过,却不会唱也不会跳。在这种缺乏实践的前提下,年轻人也就不能真正体会到身体力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的乐趣。然而,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对于从白彝村落走向城市务工的年轻人而言都是无法抵挡的诱惑。他们也会像现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一样,无论新媒体所传播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他们都会欣然接受。在带有互动和娱乐色彩的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受到随之传播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却将本民族丰富多彩的白彝传统节庆文化抛之脑后。外来文化对传播途径相对滞后的民族文化带来严重的冲击,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使传统节庆文化失去了她原来的传播者。

(3) 传播方式单一化,节日相关文化未得到系统化传播。目前,广西白彝的传统节庆文化传播仍停留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如电视、报纸、图书、论文等。新媒体对当地文化的影响甚少,各种新媒体的传播中大多都是介绍云南彝族的各种传统文化,如火把节。仅在一些网络新闻中零散的介绍了广西白彝的跳弓节。而随着现代社会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已经不再期待传统节庆来娱乐,甚至认为节日里更应该好好休息,不应进行烦琐的活动。这就促使了人们只有在节日的当天才会去被动地开展系列节庆文化活动,使得传统节日活动越来越陌生化。传统节庆文化传播的时间被缩短,方式也变得单一化,只有参与者才能熟悉相关的文化内容。

二、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传播新路径

新媒体具有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化的显著特征。“以新媒体为传播途径的民族文化,融合了新媒体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的独特魅力,必将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因此,广西白彝应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寻找新的传播路径,促进相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打破传统的单一媒介运营机制,将官方运营转向社会运营,以此来提高当地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播不应只是政府的行为,更应该是当地民众的一种自主自为的行为。要使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走出去,必须打破原有的状态,由原来的政府主导、政府要求、政府组织转向群众自觉、自导,减少利益化操作,尊重当地原始的文化追求,提高群众的责任感,显示群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2) 将节日文化数字化,构建系统的白彝文化传播网络。数字化可以跨越区域和时空进行传播,具有分布广、便于使用、无时空限制等特点和优势。开通白彝传统节庆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充分结合新媒体移动终端APP应用的便利性、快捷性和即时性,再加上“微传播”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持续不断的推送优势,实现白彝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再生、融合和创新。例如云南彝族火把节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以及APP手机应用,任何一个加了这个公众号和下载这一手机应用的受众,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一节日的相关文化信息,还可以通过里边的视频观看每一年的节庆活动,还可下载或录唱节日的民歌等等。这就大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让人们了解的同时,还能体会其文化内涵。

(3) 影视化传播,丰富和扩大白彝节庆文化的传播。节庆中的仪式所包含的语言、歌舞、服饰、行为、艺术等使其具有了影视化的优势,这无疑使影视传播成了民族节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仪式的影视化有利于将节日仪式进行展演,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身处异乡的年轻人就可以获取丰富的“场信息”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们不仅仅认识到节日的文化,还能感受节日的气氛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仪式的影视化不仅唤醒了人们的情感与认同,更传递了信息和价值,并有可能通过复制技术构建新的受众。同时,还可将节庆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影视化,使传统文化实现多样化形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呈现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特征,受众参与传播也越来越明显,信息在接收与传递之间可得到不断循环。广西白彝可充分利用好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大力推进本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传播。而传播者也应不局限于政府部门、文化持有者或文化研究者,而是应利用新媒体将之扩大到每一位接收者或爱好者。

如今,新媒体已成为主流传播途径,而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还是以传统的书籍文献、电视,甚至口头的传播方式为主。老一辈的文化持有者试图把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而传统的传播方式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年轻人更认可新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应用的便捷、较强的娱乐性和交互性的途径所带来的多样化信息。因此,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想要得到传播与发展,就必须通过新媒体这种与时俱进的途径传播。

同时,每个民族都应该继承和发展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保留自身传统文化的特色,并传播本民族优良的价值观。“在新媒体时代,大众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媒体的引导。”通过新媒体传播,既可以减少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入侵,又可使传统节庆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因此,广西白彝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播应得到强化,通过新媒体快速、高效地进行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年轻人广西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广西尼的呀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