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8-03-28 14:40
传媒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院校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国高校公共必修课程,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的背景下改革创新,增强特色,发挥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能够突破自身局限,取得更好的效果,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热点。本文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作为研究载体,结合对其他传媒院校思政课实践课堂的参观和学习,通过对该项课题的研究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与思路、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探索和总结了传媒类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和实践效果,结合传媒院校的专业优势,以国家的“大思政”教育方针为指向,积极践行教育部提倡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一、传媒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成果及实效性

在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着重结合传媒院校的专业优势,对专业特色进行挖掘,同时顺应信息化教学和“大思政”教学的趋势和潮流,将专题教学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划分到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类实践课堂当中去,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

(一)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化和创新观念,将思政课教师从传统印象中的“说教者”转变为“引导者”。在高职教育阶段,对于学生来讲也正是树立人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思政课教师对于学生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未来更多是肩负着传媒人的责任,因此,在传媒类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意识,要以政治舆论的引导为先,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环境,使学生能够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发挥教师的组织协调作用,立足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

(二)结合专业优势,加强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和实习之间的联系

实践课堂和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学生素质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传媒类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基于专业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项目,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当中,同时有的放矢,深度分析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优势,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种结合,不但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有所提高,正确的价值观得以树立,提升适应社会的本领和能力,同时也对企业有所回馈: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自身需求和发展结合了企业的需求和发展,对企业在文化建设和空间开拓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辅助和提高,有效培养和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观察力和判断力。总之,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进行参与,对于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设计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平台

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出现使得二者越来越多地被结合应用在了综合性教学当中。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围绕这些先进手段进行研究,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例,该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教师提前设置的课程任务当中,教师按照问题性质、领域和难易层次设计具体任务,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点展现自己的优势,在课堂展示交流成果,由教师及时准确点评,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进而主动甚至积极参与下一轮实践。

除此之外积极拓展教育平台,不断进行“互联网+”模式创新。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积极探索“互联网+”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再将思政课的教学拘泥于课堂,而是将课程延伸至课外,通过使用蓝墨云班课、优慕课、微信、QQ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将新媒体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念的革新。此外,基于教育部所倡导的“大思政”教学方向,将思政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与团委部门联合组织,积极创新学生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平台,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社会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开展征文比赛、十九大知识竞赛、党建知识竞赛、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做讲座等活动。而对于社会实践课堂,其领域和空间更大,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之“美丽生态行”实践活动,三访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和高淑真书记,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和建设,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魅力所在。

(四)创新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

客观、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观性因素较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至关重要。传统概念中的一锤定音式考试过分绝对,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客观估量,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对教学评价机制与考核体系进行和创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期末总评,不再唯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论,综合考量学生的学期和学年思想道德素养提升情况。而综合素养考量的具体标准则设置为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最终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划定成绩的随意性。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为例,我院思政教学部根据学期教学内容专门制定了实践教学手册,每个专题的实践教学乃至每堂课的实践教学活动都由学生详细记录自己和小组的实践成果,教师和小组长对于实践手册的记录内容进行点评,点评成绩则纳入期末平时考核。实践手册的点评者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还包括辅导员,辅导员在学生德育量化方面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多样化改革后的评价主体和评价考核体系有助于将实践教育评价指标划分得更加具体,同时也有助于发挥所有参与主体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和监督作用,有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实践行动和实践效果。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周围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而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则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间接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种重要策略。传媒类高职院校有着天然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通过校园广播和校园新闻等方式每天播报时政热点新闻、好人好事等社会正能量以及国家大政方针中国梦等内容,完全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鼓舞和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去。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解决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问题。上述方式的具体实施运用无疑对浓厚文化韵味的校园氛围和学习风尚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改革特色及创新点

实践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和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主体作用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到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所有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操作均要围绕学生和学生需求展开。只有寻找到学生作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精心准备互动形式策划活动环节,为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相应的平台,使得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参与机会,才更好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目标。

此外,相应“大思政”的号召,积极构建传媒类高职院校和相关平台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构建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共同体,实现双赢,探索二者之间和合作方式,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服务企业平台发展的同时,利用校企合作强化教学督导、完善教学计划等各项制度,继续建设教师队伍、实践基地,加强课程开发经费保障等举措的实施也是此次研究的创新点之一。

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评价和考核体制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此次研究中对于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的改革则有效的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评价目标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关注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整个流程,将评价指标更为细化和具体化,保证学生获得客观全面和公平的评价。

三、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

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是以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作为研究的基本载体,同时以其他传媒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和方法作为依托,创新成果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各传媒类高职院校和部分非专业高职院校。通过近一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创新成果对教师重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拟定各教学专题的核心,对学生进一步开展课内课外自主学习,不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提高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科学性与实效性统一在一起的课程,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讲,在传媒类高职院校里就应该发挥传媒院校应有的光和热,依托不同属性,探索实践教学新思路。着眼时代发展,贴近学生发展、学校理念和社会发展,保持传媒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长效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使传统意义上说教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并且终生受用的优质课程。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