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越剧呈现的艺术风貌探析

2018-03-28 14:40赵光明
传媒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越剧团海派新世纪

赵光明 吴 波

(1.上海千高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 200021 2.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一、引言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乡村,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来。从一个丘陵地带的乡村逐渐走向城镇,走向城市,发祥繁荣于大都市——上海。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和革新,越剧已经从一个地方性的民间小戏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大剧种。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深受海派文化影响,经几代越剧人的不懈努力,使其具备了与时代气息相吻合的现代性和审美韵味。

进入新世纪后,以柔美气质为主的越剧延续着海派艺术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奋勇前进,呈现出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艺术风貌。我们认为“兼收并蓄、融合创造、取悦市民、商业运作、追逐时尚、营造声势”是海派戏剧艺术的共同特征。这种特征在新世纪越剧的发展中依旧延续着,具体表现在剧本编创、舞台呈现和新媒体的传播等方面。本文尝试结合新时期以来越剧的探索,对其艺术风貌进行考察和分析,并进行相应反思。

二、剧目编创:异彩纷呈,向多元化发展

(一)“才子佳人”题材的人文“附加值”

才子佳人是越剧最常见也是最擅长表现的题材模式。新世纪以来越剧在突破传统越剧“才子佳人”模式上做了不懈的努 力。《 梅龙镇》《虞 美 人》《 蝶海情僧 》《 柳 永》《 铜雀台 》《摄政王之恋》《双飞翼》《董小宛与冒辟疆》《风雪渔樵记》《唐韵小戏——唐明皇与杨贵妃》等一系列作品,虽也属于“才子佳人”题材,但已注入了较多的历史人文关照。

(二)新编历史故事剧的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发掘和表现

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诸如上海越剧院《韩非子》《双飞翼》《铜雀台》。杭州越剧院的《班昭》,反映孔子文化的《大道行吟》等等。如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屈原》《鉴水吟》《王阳明》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藏书之家》等,都在尝试文人理念历史剧的新突破。

(三)打破世俗语境、主题多样化追求

新世纪以来越剧不断朝着大戏剧、新思想、新主题方向挺进。浙江越剧团推出的《红色浪漫》凸显了革命者的天下情怀,不再是儿女私情私订终身的世俗“浪漫”,而是联系社会历史,勾连社会意义、铸造神圣的祭台。2010年杭州越剧团推出的新编轻喜剧《新狮吼记》通过整合创新消弭了原剧的封建教化主题,凸显了现代婚姻中夫妻间平等相处、互信互爱的主题思想。同年该团推出的《班昭》则着重体现这位女性历史学家的文化使命感与奉献精神。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打造的《一钱太守》则表现反腐倡廉的主题。

(四)向热门影视和网络文学借力的突破层出不穷

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步步惊心》,赵湜工坊的《倩女幽魂》,杭州越剧院的《少年天子》等。《鹿鼎记》更是越剧第一次尝试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改编。上海越剧院的《画皮》在“惊悚剧”上的尝试,连台本越剧《甄嬛传》等等都纷纷尝试跨媒介的艺术主题嫁接创新。

(五)越剧现代戏在不断更新涌现

有代表性的诸如《早春二月》《第一次亲密接触》《家》《赵氏孤儿》《玉卿嫂》《红色浪漫》《女人街》《德清嫂》《马寅初》《九斤姑娘》《我的娘姨我的娘》《二泉印月》《燃灯者》《袁雪芬》《十二角色》等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片段搬上了越剧舞台,女人逛街采购、闺蜜私语、居委会大妈执勤等现实生活场景呈现在越剧《女人街》中,呈现着杭州武林商圈著名街区一群女性的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取材于时尚的网恋;上海越剧院2015年底公演的《燃灯者》,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司法题材的越剧作品。

(六)积极参与中外戏剧的对话,推动中西结合的经典名著改编

21世纪是以国际化、全球化为趋势的新时期,中西对话不断加强,越剧也有了异域改编的新尝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浙江越剧团的《茶花女》;2006年改编易卜生《海达·高布乐》而成的越剧《心比天高》;2008年推出了越剧版《简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阿育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春琴传》《江南好人》;上海越剧院的《王子复仇记》;2015年上海戏剧学院越剧本科班呈现的《仲夏夜之梦》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经典喜剧。

除此以外,新世纪以来,越剧对经典剧目也进行了大量复排“翻新”,努力赋予作品现代理念和时代精神。进入21世纪,越剧通过不断探索,渗透现代意识的“翻新”作品中出现了众多作品。诸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编《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海越剧院《风雪渔樵记》《铜雀台》主题不乏文人趣味和人性的深度探究。老树新芽,许多旧作品有了全新的艺术生命,更好地传递着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意蕴。《风雪渔樵记》的“传统不陈旧,出新不出格”的全新改造,将朱买臣马前泼水的故事做了浪漫化处理,赋予了现代性的精神气质和美学品格。

三、舞台呈现形式:炫目多彩、追逐时尚

戏剧的呈现最终要回到舞台之上,舞台表现是最终观众接收到的内容。越剧在新世纪以来,不断探索新的表演方式、唱腔、身段程式、灯光、道具、舞美以求更好地表现内容,提升演绎故事的能力,回应观众不断发展的对美的需求。

新世纪越剧在舞台表现上艺术探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取法话剧、电影表现手法

新世纪以来越剧演员表演上继续学习昆曲等传统戏曲的同时,更深入地采用话剧、电影的表现手法,对传统程式做出超越和突破,追求灵活流畅,自由个性的表演方法,出现了反僵硬程式化的现代性表达的探索。

(二)全方面从当代艺术中学习吸收营养

新世纪以来越剧在融合摇滚、爵士、RAP等音乐元素、杂耍、魔术特技等其他艺术手段方面做了更多尝试。例如宁海越剧团所谓新编梦幻越剧《西湖遗梦》中融入大量川剧变脸、平调耍牙绝活、魔术大变活人、舞蹈以及变衣、变扇、飞人等特技。《画皮》则用魔术的融合来刺激观众的视听。另外混入音乐剧、舞蹈等元素也是极为常见的,诸如《江南好人》《燃灯者》《仲夏夜之梦》等等。这些非越剧艺术元素的融合,产生了多元混杂的视听效果。

生病时,每个人都想在能力范围内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但因看病耗时费力等现状,让很多患者习惯在就诊前托熟人、选医院、寻良药……其实,有很多顾虑都是我们的心理作用,有时,我们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按常规诊治,照样可以找回健康。

(三)积极采用现代科技的成果,促进音响、灯光、舞美等技术表现手段不断进步,赋予了舞台新颖而精致的面貌

近年常常在全新打造的剧目展演上看到烟雾朦胧的梦幻感的舞台。上海越剧院与上海大剧院联合打造的殿堂版《红楼梦》恢宏大气的舞台美术结合上海大剧院舞台营造出长达40米的纵深感,乐队整体上呈现民乐交响化的特点,恰当点缀几件西洋乐器,听觉上更加饱满和丰富。另外其华美的服饰和道具,在还原经典设计的同时,工艺上更加精细。《画皮》中特殊材料制作的道具,越剧《甄嬛传》雍容华贵时尚化服饰和利用双层舞台完成插叙和闪回。都在实践舞台效果的探索和尝试。

四、现代传播手段:跨媒介传播的新尝试与突破

21世纪是媒介时代,屏幕成为观众获取内容的最重要的媒介,这对传统内容的传播是一个挑战。越剧积极拥抱现代性的媒介传播科学和规则,做到了不拘一格,推陈出新。

(一)积极与视像艺术的时尚“联姻”

娱乐的多元化给戏曲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视像时代的到来既给戏曲不利的“打击”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的融合。越剧与视像艺术的时尚结合,出现了诸多“联姻”艺术作品,诸如越剧电视剧《牡丹亭还魂记》、越剧电影《陆游与唐琬》《梁山伯与祝英台》《狸猫换太子》《西厢记》《白蛇传》的相继拍摄和上映,更有出现了水墨电影《蝴蝶梦》以及越剧动画《王子罗兰》《三笑》《十八相送》等等。

(二)主动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营声造势

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体对戏曲传播的完善,越剧团体越来越重视电视的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空中剧院》《梨园闯关我挂帅》《过把瘾》《中国戏曲大会》,上海东方卫视《非常有戏》《喝彩中华》都已经是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越剧诞辰100周年之际推出的《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场面颇为“火爆”,相继推出了第二季、第三季。这些品牌栏目为越剧新人、新秀、新剧目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更为越剧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诸如越剧吧,越剧群、越剧网络电台、越剧相关公众号、越剧专题网站,各大院团的官方网站也为越剧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便利。

五、新世纪越剧艺术风貌原因探析

笔者认为,新世纪以来越剧呈现的这些艺术风貌直接原因是其继续发扬和延续着“兼收并蓄、融合创造、取悦市民、商业运作、追逐时尚、营造声势”的海派戏剧精神,而其外在原因是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飞速发展。而越剧艺术的现代性属性是其内在原因。蓝凡在《论海派艺术的现代属性》中指出:“现代性是海派艺术的本体属性,海派艺术主要是地域性和市场性的现代性——一种对当时上海社会的适应性。换句话说,海派艺术的本体特征是适应性与前沿性——对社会的适应与站在时代前沿,而这种适应性和前沿性的最简洁的表达就是创新性。”而就其具体的原因主要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当代科技进步的拥抱吸收。经济腾飞、科技进步、服饰、道具、灯光等形式的不断发展为越剧创造新形式提供了动力和支持。舞台艺术与剧本文学共生,剧场演出和荧屏播放共辉是戏曲现代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再次,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化运作,利用名角加名剧模式打造各类越剧明星版剧目演出。“新世纪以后,时尚与消费再次成为浙江越剧的关键词之一。”《女人街》的旅游攻略设置与广告植入。上海越剧院在宣传《甄嬛传》期间更是在公交车上也做了广告宣传,更打出了“看《甄嬛》,从此爱上越剧”的广告语。上海越剧院先后推出的经典剧目明星版系列如《红楼梦》《孟丽君》《舞台姐妹情》、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绍兴市演艺公司则先后创立了“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 “同唱一台戏” “百年越剧万里行” “越剧大舞台”等演出品牌。

最后,新思想、新潮流的学习和接受。集中反映在新世纪越剧在主题和剧目选择上。可以说,正是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越剧的现代性共同孕育了新世纪越剧的艺术风貌。

六、结语

新世纪越剧在延续海派艺术精神,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表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过度迎合,甚至浮夸、逐利的现象。笔者以为越剧剧目和舞台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创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问题,内容和形式要和谐统一。不可文过饰非,邯郸学步。

第二,兼收并蓄和扬弃取舍的问题,善于学习吸收其他艺术甚至科技形式为我所用,坚持越剧艺术的主体性,用越剧来统领各要素,形成有机组合。

第三,传统戏曲艺术演员中心和当代表演艺术导演中心的处理,要互相学习,以史为师,探索越剧表导演的现代关系。

第四,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平衡,把握越剧审美和娱乐的功能统一。牢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的需求的使命。

异彩纷呈、炫目多姿的新形式与新内容是越剧延续海派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复杂的,越剧在兼收并蓄、融会创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存在弱点和问题。对于这些发展中的弱点和问题我们必须坚守保持越剧本体的原则,在此原则上认真反思和对待发展中的弱点与问题,做到奋发向上、科学前行。希望通过对新世纪越剧艺术风貌的分析和反思,对越剧的发展有所助益和启示。

猜你喜欢
越剧团海派新世纪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国家因素与当代越剧的跨地域传播——以芳华越剧团离沪赴闽为考察中心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光影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菊坛梨花绽春芳——记南京秦淮青年越剧团团长周英英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