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变革研究

2018-03-28 15:03张玉杰中国平煤神马报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摄影受众时代

张玉杰 中国平煤神马报

一、新闻摄影与新媒体时代的关系

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现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人们便携式数码相机设备可以满足日常摄影需要时,以前资源匮乏的情况与现而今天翻地覆,那么,怎样面对新媒体时代给予新闻摄影工作的挑战,这是新闻摄影从业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图片的传播优点

(一)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有新闻发生,例如消防人员勇救被困大卡车内司机等事件,传统的纸媒、收音机媒体、电视媒体等都会在当天或第二天相应的节目时间内报道出来,而在新媒体时代,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网络媒体记者可以第一时间以图文并茂的手法将新闻事件进行编辑,同时利用网络进行发表和传播,也可以在微博、微信、论坛对该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这样,可以使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程度,甚至有可能参与到新闻发生的过程当中,可以和受众进行交流、互动。所以说,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俨然已经成为现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受众的互动性

新闻摄影通常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加上互联网这个快速传播渠道,使得新闻摄影的专业从业人员及业余爱好者也都参与到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当中,有些业余爱好者对自己发布的“同城信息”自得其乐,如:“今天,鹰城的空气又好了些!”配以蔚蓝的天空的图片,由于和自己的生活相关联,这样的图片很能引起同城市朋友们的共鸣和互动,这是新媒体时代下,不可争议的新闻报道人士多元化的体现。大家通过对新闻网站内评论区、微博留言区、论坛的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能实时地和其他受众讨论、交流,使得新闻事件得到更深化地传播。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更强

新闻图片的内容是立体的,它通过不同色彩、明暗、内容表现出不同的新闻事件,从而拉近受众和新闻事件的心理距离。面对“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利用自身优势已经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中“大放异彩”。例如“中国人的一天”这类组图,通篇采用图片加文字叙述的形式,在网络上获取巨大点击量,该类纪实类新闻事件除了符合新闻传播学的真实性、贴近性、显著性、趣味性、重要性,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受众以不同的感官刺激,另外由于在网络媒体中刊发,还具有超越纸媒“版面限制”的缺憾,将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艺术美感等特点的新闻图片,虽然属于纪实类新闻摄影,但展示在受众面前,仍不免使受众从心底涌现出一种更强烈的感动。

三、新闻摄影在报道中的现实问题

由于新闻摄影经常面对的是赤裸裸的是社会现实问题,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避免不了的矛盾发生,例如,本文作者曾报道过一篇题为《没有买卖,就不会有伤害》的新闻图片,图片中几名老奶奶、老爷爷将刚在市场上买回来的数以万计的泥鳅、小鱼等,拿到河边自己扎的祈求观音菩萨保佑的摊子面前叩拜,经过一系列“礼数”之后,又将这些泥鳅、小鱼统统放生,而这一事件也成了固定的这几位老爷爷、老奶奶的惯性行为,当然,作者为了报道这个新闻事件,不可避免地在报道中近距离拍摄,这引发了老人家的反感,他们觉得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当作者已经告知他们自己只是摄影爱好者,这组新闻图片才好免过“一劫”,当然刊发到报纸的时候,作者已经将人物面部虚化。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新闻摄影中屡见不鲜,新闻摄影记者既不能出现“为躲避狗仔队偷拍,美国戴安娜王妃车祸逝世”的事件,又不能不捕捉新鲜的新闻事件,所以在报道新闻事实的时候,如何把控“度”的问题,需要新闻摄影从业者仔细研究,认真推敲,反复斟酌。

四、总结

新媒体时代下,结合现在手机、电脑、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将本地化新闻做得有地方特色,才是小城市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立足之道。鲁迅先生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著名记者李贺也曾提出,要结合地方特色才能做好的图片新闻。新时代下,受众对于新闻图片极大地量的需求,鉴于此,我们更应做好自身纸媒定位,向全能型新闻摄影记者转型。

猜你喜欢
摄影受众时代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