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发展

2018-03-28 17:56徐文文,傅秀云
学理论·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徐文文,傅秀云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共享的文化意蕴和理想追求。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逐渐形成了其共同富裕的思想,清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共享的理想追求逐步实质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首次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发展观。这是在继承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三五”期间引领中国发展的思想指南。

關键词:共享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05-02

共享发展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追求共同富裕理想社会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通过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共同富裕的思想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一条主线。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期间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其中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目标和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升华和接力发展。

一、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没有关于共享的直接定义,甚至都没有明确使用过“共享”这一词汇。更多的时候,统治者喜欢谈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治理;贤达文人喜欢描述“大同之世”的理想社会美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沉淀着以民为本的丰富思想资源和平等均富的深厚文化底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和追求繁荣、幸福的理想社会的历史。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先秦到明清,细数王朝盛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总是通过不同方式传达出这样一种声音:“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无论是文景之治的“仓廪实”,贞观之治的“大水覆舟”;还是开元盛世的“年丰时稔”,康乾盛世的“经邦治国”,明智的统治者,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长治久安的目的,深刻感悟“君与民”的关系,在治国理政时注重与民谋利、善待百姓、尊重民意,承认人民是国泰民安、稳定安宁的重要力量。这种“以民为本”的政治智慧也就构成了中国古代经典的民本主义思想,直至今天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为党的治国理政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素材。

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为共享发展理念的推进提供了思想文化条件。从古代到近代,孔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历代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面对现实社会中的贫困、剥削、财富不均等现象发出强烈呼吁,设想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并为此进行艰辛的探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大同理想,主张施行“仁政”,描绘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大同世界。近代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制定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建国方略。康有为著《大同书》,论述由“升太平”到“太平世”的大同社会的历史进程。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思想,并作为他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一系列的设想,虽有其不可行性,但这种美好的追求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而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更像是我们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大同理想的当代表达。

二、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依据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共性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用和丰富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是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运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是关于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直接运用;同时,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把这一主张贯穿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内含社会发展成果不能由少数人,而是由多数人民共享的观点,而共享发展正是对这一思想的当代表达。总之,共享发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共享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巩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伴随而来的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如何继续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它不能从自我论证而来,不能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获得,只有靠实践来证明。共享发展的提出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解答。共享发展作为“十三五”期间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瞄准发展短板,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最后落脚到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用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迫切要求。

共享发展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时代要求。共享发展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和新发展。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方面都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直接说出了党的宗旨和心声。

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党对共同富裕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共同富裕思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把追求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使命。当然,共同富裕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同时将实现共同富裕提上议事日程并为之不懈奋斗。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共同富裕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以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志;内在地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侧重于“富”,集中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内容,追求一个静态的共同富裕结果。基于共同富裕这个终极目标的大原则下,我们规划出很多阶段性目标。从2016年到2020年,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当前应对这个不可动摇的阶段性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是对共同富裕思想的接续发展,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共享发展理念将发展目标具体化,突出发展过程,是目标与手段、长远与近期的辩证统一。

共享发展理念在思想内涵上拓宽了共同富裕的外延。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相比,共享发展理念的一大贡献就是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深入诠释和补充。共享发展除了继承共同富裕思想内涵外,更重要的是侧重于“享”,既蕴含着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物质成果,还蕴含着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人人享有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机会。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共享,一是覆盖人口全面,惠及全体人民,尤其关注农村贫困人口。二是覆盖的领域全面,包含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果。三是提倡共建共享,强调实现共享的途径问题,共建是共享的条件、共享是共建的动力,共建共享同步进行。四是共享是渐进共享。阐明了共享发展的推进历程,共享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过程,并非平均主义,发展的相对差别是必然存在的。总之,强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发展的内容更具体、效果更生动。这就在思想内涵上进一步升华了共同富裕思想的外延,使共同富裕的内涵更充实、更深刻,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共享发展理念是共同富裕思想必然的逻辑演进和接力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在方法论上完善了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不易实现的长远目标。而共享发展并非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義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完成的目标。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道:“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当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富裕是共享发展的目标;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途径和手段。只有在共享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果没有共享发展的过程,共同富裕就难以实现;同时手段也一定要服从目的,如果没有共同富裕的目标,共享发展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所以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只有这种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我们才能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传递企业力量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以法治力量保障共同富裕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