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2018-03-28 04:49王振亚
商情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提升素质

王振亚

【摘要】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密切相关,重视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研究影响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素质 能力 提升

一、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结构大致包含三项基本素质和四项基本能力。其中,三项基本素质是指: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业务工作素质;四项基本能力是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学习研究能力。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高校辅导员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素质能力提升的制度和环境支持不足。

1、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制度不完善

尽管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做了相关规定,使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在国家的制度层面上有了总的方向。但是,各高校在具体制定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的相关培训制度细则上还不完善甚至没有。

(1)高校缺乏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相关的培训保障制度,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制度不健全。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所需费用也没有明确的保障机制。另外,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后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也都不完善。

(2)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各高校在制定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各高校制定出来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培训制度难以具体实施执行。

(3)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结果缺乏反馈制度。

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培训的效果。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结果信息反馈机制,高校不能真实地了解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高校就不能给出培训单位恰当的改进建议。这导致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效果不理想。

2、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方式不系统

目前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课堂讲授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辅导员对这种培训方式不感兴趣,影响了提升素质能力的培训效果。另外,在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也没有考虑高校辅导员们所读的专业各不相同,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往往采用同样的课程。对不同专业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并没有区别对待,这也影响了培训质量。

3、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弱,需要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科研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多数以本科学历为主,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但具有博士学位的辅导员微乎其微。本科学历的辅导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硕士学位的辅导员虽然接受过一定的科研训练但科研能力也不是很强,再加上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辅导员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的机会就更少,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开展研究工作,难以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种现状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科研水平的提升。

4、高校之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资源共享水平低

由于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各高校之间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教学资源共享水平低,很多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都是由各个高校组织本校校内专家完成的。这样不仅会导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思路狭窄,更会浪费非常宝贵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教学培训资源。目前,各高校之间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互相交流培训资源机制不完善,很多优秀的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的培训管理经验得不到广泛传播。

(二)、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1、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被认为是处理高校职能部门和院系分派的各项事务的勤杂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杂,似乎任何部门都能指挥辅导员,任何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可以交给辅导员去完成。工作内容繁杂过多导致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

2、高校辅导员角色社会认可度低,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

一方面,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品德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认可度不高,认为他们是处理高校学生事务的办事员,甚至还有人认为高校辅导员不属于高校教师。辅导员角色社会认可度低导致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缺乏成就感,一有机会就想转离辅导员岗位。这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高校对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不佳,影响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

1、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薪资激励制度不合理

合理的薪资制度可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薪资与高校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相比还是偏低。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时间精力通过教改和科研项目等其他途径来提高收入。这种不合理的高付出低回报薪资制度极大地打击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热情。

2、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

当前很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评价主要采用主观考核方式,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考核结果没有与他们的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密切挂钩。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方式流于形式,考核制度没有細化,还存在考核不公正现象。考核结果对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举措

(一)、创新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发展的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制度因素的环境支撑

1、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的培训制度

制度是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顶层设计。虽然国家颁发了一系列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相关政策,对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升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校才是具体执行这些政策的主体。各高校可根据各自办学特点创新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机制,完善与培训相关的考核、奖惩、监督和反馈等制度,制定出符合各自办学特点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切实保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和培训工作的制度支撑。

2、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形式应多样化,要大力加强网络培训

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采用过去的那种课堂教学形式很难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校际间彼此交流学习培训经验等灵活的培训方式,可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要鼓励高校间的优秀辅导员互相交流学习,实现校际间优质培训资源共享。要大力加强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可以打通区域限制,可以使各高校相互交流和学习彼此的培训经验,实现集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力量从整体上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

3、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水平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学历结构还是以本科学历为主,具有博士学历的辅导员则很少,辅导员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偏低。可以鼓励辅导员继续读博,通过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提升辅导员科研水平。作为高校辅导员,自身也应该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水平,进而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来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

(二)、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多方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意识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需要辅导员发自内心的对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主要来自于高校辅导员对专业认识及其对职业的认同感。因此,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认识,加强辅导员角色认同感教育尤为重要。

1、树立高校辅导员自我角色意识

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以下三种自我角色意识: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强化进取意识。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方面的水平和科学文化方面的素养。其次,高校辅导员要强化表率意识。辅导员要始终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言行举止表里如一,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再次,高校辅导员要强化服务意识。辅导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大学生的发展服务意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2、增强高校辅导员角色归属感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高校辅导员角色归属感:首先,高校各级领导要对增强辅导职业归属感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增强辅导职业归属感工作的必要性。其次,对于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高校要制定相应配套细则,认真贯彻执行,切实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让他们感到高校辅导员工作无尚光荣。再次,高校辅导员自身应强化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干辅导员事业,努力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校辅导员。

3、实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

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对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意义重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应从各个方面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高校辅导员应时刻清晰自己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在大学生的心里不断强化,帮助他们养成自觉抵制国内外各种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蚀。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激励机制,搭建学术科研平台,营造辅导员科研学术氛围

1、高校应构建公平合理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薪酬体系。

高校在薪酬分配上应确保辅导员收入不低于或高于本校同级别的专任教师收入。在薪酬分配上应坚持付出与回报相统一原则,做到奖勤罚懒、论功行赏,给予辅导员的工作薪酬应合情合理。另外,为了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工作量给予相应的补贴,设定相应的奖金来增加辅导员的收入,还可对优秀辅导员进行表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2、高校应构建完善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激励机制。

高校应拓宽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发展渠道,应设置合理的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方面的制度,打通高校辅导员职务上升通道,允许辅导员可根据各自工作情况申报不同级别的高校专业技术职务。高校要重视并实施精神激励,以事业成就激励辅导员队伍。高校应充分尊重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要增加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发展,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拓展空间,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要从人文关怀上激发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3、高校應构建合理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考核体系。

高校应在明确辅导员的角色职责前提下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来构建合理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应重点考核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考核方式要灵活,要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平时工作表现,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核。考核结果要及时的反馈给辅导员,让辅导员能及时了解自身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从而明确努力方向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果。另外,还要将考核结果与高校辅导员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提升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