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2018-03-28 04:49杨寿康王颖
商情 2018年6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指标

杨寿康 王颖

【摘要】高校发展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改善高校绩效评价机制是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本文查阅高校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现实情况下高校绩效评价较为常用的指标、评价方法和权重设置方法等,力求得出对高校绩效评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

【关键词】高校 绩效评价 指标 评价方法

一、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绩效评价离不开绩效指标的支持,绩效指标是分析和评价组织或系统是否有效可行的重要重要依据。从本质来说,绩效指标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如果指标体系建设质量不能保证,那么绩效评价亦不会成功。本文将搜集到的文献从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效益、办学社会效益、办学经济效益四类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办学水平類指标

办学水平类指标主要包括高校的治理结构、办学目标与定位、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与建设、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条件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等。杨慧、胡服(2015)、牛奉高,邱均平(2013)、夏雪(2016)、邵思祺,李彤(2013)、姜彤彤,武德昆(2011)、张智敏,黄为(2016)等学者在进行高校绩效评价的文献中均对运用了办学水平类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其中师资、专业建设和教学资源、条件三个方面的指标被运用得最多。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内容。在师资类的指标中,师生比、双师、高级职称占比、高学历占比等内容是学者们经常提及的。

(二)人才培养效益类指标

培养人才是高校最终的目标。高校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价主要有两个关键指标:一是人才培养的数量:二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指标选用上选择体现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相关指标,如:毕业生数量、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等。杨慧、颜炼钢等部分学者,曾经都将人才培养方面的指标作为数据,对高校的绩效做出评价。在这些指标当中,使用最多的三项是在校生情况、学生学业水平和毕业之后的就业、创业状况,这三项指标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能够进行量化,拥有较高的使用率。

(三)办学社会效益类指标

社会效益类指标,即高校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或是根据提供科研成果、培养人才后再为社会提供服务。杨慧、胡服、张倩、谢梅、李强等一些学者,其对高校做出绩效评价时,采用办学社会效益类的数据,以其作为指标进行评价,其中科研水平相关的指标被使用的次数最多,说明绝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科研水平能体现高校的办学社会效益。其次是社会影响的相关指标也能较好的体现办学社会效益。科研水平指标中常用论文、专著、专利、课题、论文引用率等项目。

(四)办学经济效益类指标

办学经济效益指标,即对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人财物的投入加以展现。邵思祺,李彤(2013)从教育资源投入情况、教育资源利用情况、高等教育产出情况、教育财政支出合规、高校发展潜力这五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做出合理化的绩效评价工作。谢梅,李强(2015)从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入、人才培养产出、科研产出、社会服务产出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对高职院校绩效、办学资源配置效能加以诊断。黄为、张智敏两人,利用人力资源配置、物力资源配置、教学过程、人才培养、科教研创这五项效能指标体系完成研究。颜炼钢、吴凯、武德昆等部分学者,其在研究时所利用的指标都是办学经济效益类的。在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中,办学经济效益类的指标,多数学者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投入指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的指标,产出指标通过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研等加以体现。

从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于高校绩效评价办学经济效益的评价不能单独而论,要将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的产出特性加以融合,即其所具有的多元、非营利、间接三项特性,同时将高校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研成果,通过评价指标加以展现。

二、高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根据以往的高校评价,其评价采取的程序、方法、系统均不一致,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基于排名法的高校绩效评价

高校评价当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各个国家的高校排名情况。高校排名系统,其利用设计的指标体系,根据事先订立的权重标准,做出加权平均,按照一定的空间范围,对该范围之内的大学依据分数情况进行排名。在国外权威性的绩效排名系统中,包含了英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一些报道专刊、委员会中的大学排名,在我国的排名系统中,比较多的是上海交通、中国大学等学校的排名情况。在世界知名排名系统之外,一些专家也对高校绩效多指标综合评价进行了体系设计,同时将不同的模型融合进去,完成研究工作。比如Masood A Badri?和MohammedH Abdulla(2004)、陈红霞(2008)、张庆文(2009)、张亚伟(2009)、应望江(2010)等。在很多国家当中,其按照高校的排名进行教育资金的划拨,例如,英国、澳大利亚。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简称BSC,其是20世纪90年代时,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诺郎诺顿研究所长戴维·诺顿两人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中形成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根据高校组织战略,雷忠按照其目标的完成角度,采取平衡计分卡,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出设计,同时利用鱼骨分析等方法,针对不同的指标做出区分,利用科学化方式,对如今存在的考核体系进行提升。郑利指出,利用平衡计分卡,可以促进高校战略主题、愿景、目标的确立及完成,同时完成绩效衡量指标的确定,使高校形成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所依据。

(三)基于DEA的高校绩效评价

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其是典型性非参数评价法,其依据生产前沿面的设定,对决策单元偏离前沿面的范围加以考察,以此对其做出评价,判断其有效性。在2009年,Preeti Tyagi,Shiv PrasadYadav等人指出,将输出为导向的DEA方法为基础,对非盈利组织绩效做出评价最为合适,特别是在评价对象处于多种输出、输入的状况下。利用该方法对印度理工学院加以分析,研究其19个学术部的绩效、教学、科研,同时根据对输出、输入数据的更改,做出敏感性判断。聂飞飞采用DEA方法分别对重庆科研部门进行了绩效评价。DEA方法,其将线性优化程序作为基础,对不同指标做出权重区别设定,凸显评价对象的优势之处,然而伴随信息量的提升,该方法的识别力在逐渐削弱。

(四)基于模糊评价法高校绩效评价

在高校绩效评价当中,一般设定定性、定量两种指标。对于定性指标,其评价一般会被评价者的个人标准、经历等因素影响,通过评价得到的结果较为模糊。所以,较多的专家指出,根据模糊绩效评价法,能够更具专业化的进行高校的评价。在2011年,Yezhi Xiao,Sha Fu指出,将模糊评价、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形成高校学生的事务管理评价系统。在2010年,薛茂云,戴德颐两人根据模糊评价法,依据投入、产出,对江苏省的高校教育做出评价。

(五)基于杠杆管理的高校绩效评价

标杆管理,即Benchmarking,根据其观点能够发现,标杆,即对事物进行测量时,所参照基准、参考点。国外高校对标杆管理的使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美国的北美大学和学院事务办公室(?National Association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Offi-cers)?组织开展的为期两年的标杆管理试验性项目,其是初期最具意义的高校标杆管理活动。我国在使用标杆管理时,通常将其同其他方法相结合,从而完成绩效评价工作。2008年,张玉岩基于系统综合叙述、国外高校标杆管理研究、理论基础之上,对中国矿业、西安科技兩所大学作为研究,利用标杆管理方式,做出对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在实际当中,我国高校评价中很少采用标杆管理,但是在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当中,标杆管理具有较大的参考效果。

三、高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方法研究

通过高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方法研究表明:即便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样的,如果用不同的权重设置方法去研究,结果也会存在差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是在校绩效评价领域现行的三个主要方法。

(一)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也称为专家调查法、专家评价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默(Helmer)和戈登(Gordon)首创。德尔菲法的调查主体是专家。调查人员通过不记名的方式来收集所得到的观点,并且各专家间彼此不容接触、讨论。调查进行多轮次后,调查人员会针对这些提问所得到的各种观点进行推敲、修改、归纳。从而总结出一个大体一致的观点做为调查结果。由于是通过专家调查得到结论,德菲尔法被认为是更专业、公正的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方法。因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在诸如美国新闻、世界报道等一些国际性的报纸中,进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时采用的也多是德尔菲法。与此同时,一些名人在对高等院校办学绩效进行评价时,也常常采用这一方法。

(二)AHP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AHP,其是托马斯·塞蒂指出的,即将定性、定量加以融合,具有系统、层次特性的分析法,在解决复杂决策困难时较为适用。因为这一方法更具合理有效、实用的特征,其在世界当中快速获得了认可。在2010年,MariaTsinidou,Vassilis Gerogiannis?等人提出,对希腊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原因加以确定时,利用AHP对各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加以衡量,同时按照多准则决策法,做出合理评价。在2011年,姜彤彤利用AHP对指标权重加以衡量,参照教育部的直属高校数值,做出实证分析研究。

(三)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使用较多的统计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目的,即利用较少的因子,对多项因素、指标间的联系进行说明,把关联度较高的变量归结到一种类型当中,同一种类的变量形成一类因子,通过少数的因子对原资料的大量信息加以展现。在2008年,张国玉按照统计数据来源、绩效内涵,筛选出15个产出、结果指标,将其作为评估标准,同时在因子分析法基础上,对一些直属于教育部的高校做出绩效评价。在2011年,武德昆、姜彤彤两人,根据对高校绩效的影响原因的研究,形成了18个指标、4个绩效结合的评价体系。对高校绩效指标的汇总,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直属于教育部的高校做出绩效评价,以此得到高校中综合公因子的得分情况,以及排列顺序,然后对得到的实证结果做出研究、评价。

除上述几种高校绩效评价权重设置方法外,还有环比评分法、系数加权法等。大部分学者根据绩效评价法,融合权重设置法,从而对高校绩效做出合理评价。在目前这一阶段,评价方法都缺少较大的优势,其均具有自身的优劣之处、具有使用范围的限制。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指标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