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乌兰牧骑的人民性特质和新时代文化使命

2018-03-28 04:49厍丽娟
商情 2018年6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

厍丽娟

【摘要】乌兰牧骑应当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总书记的关怀勉励作为强大动力,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乌兰牧骑 人民性特质 新时代文化使命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一支年轻的、小型的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牧骑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已经走向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乌兰牧骑的人民性特质

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都是一专多能,报幕员也能唱歌,唱歌的还能拉马头琴伴奏,放下马头琴又能顶碗起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能在台上演出精彩的节日,走下舞台还能做饭洗衣,为农牧民修理家用电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乌兰牧骑深入农村牧区演出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政策,普及科技卫生知识,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如理发、代购图书、农机具修理、甚至诊治常见病。乌兰牧骑的节目多为自编自演,以反映农牧民生活为主,小型多样。由于乌兰牧骑的节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深受内蒙各族人民的欢迎,因此在内蒙产生很大影响。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的特点,乌兰牧骑在浩特牧户或牧民家、田间、蒙古包、边防哨卡等地巡回演出。表演内容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反映生活现实,无处不彰显出强烈的人民性特质。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从民族民间优秀丰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创作演出了大量优秀的文艺节目,如:《顶碗舞》、《筷子舞》、《安代舞》等等,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内蒙古民族艺术的精品和典范。其中有些作品广为流传至今还能赢得观众好评。乌兰牧骑走到哪里,欢乐和文明的种子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乌兰牧骑队员,从没讲究过名利,但与农牧民群众的深切感情,那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乌兰牧骑常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在农牧民当中,演员们与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群众总是亲切地称呼乌兰牧骑为“玛奈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节目中穿插播放乌兰牧骑到农村牧区演出和服务的片子,讲“乌兰牧骑井”的故事、讲牧场灭火的故事、讲和牧民的故事,请观众讲自己与乌兰牧骑的故事。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促进乌兰牧骑健康成长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乌兰夫等老一辈领导同志,曾多次观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并接见乌兰牧骑演员,对乌兰牧骑的成长殷切关怀、寄予厚望。1965年,周恩来在接见第一次全国巡回演出回来的乌兰牧骑时寄语:“望你们保持不朽的乌兰牧骑称号,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去鼓舞人民。”2002年,内蒙古乌兰牧骑开始了第二次全国行活动,组建2个队分赴河南、湖南、山东、上海、广东等18个省,时历120天,演出90多场,演出92场,观众达17万人(次),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此次全国行活动,再次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新时期乌兰牧骑的风采。

乌兰牧骑是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农牧民中间的文艺轻骑队,同时也是出精品、出人才的摇篮。60年来,乌兰牧骑继承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优秀艺术,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反映内蒙古农村牧区新人、新事、新风貌的歌舞、戏曲、蒙古剧和各类曲艺节目,这些节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和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也迎得了全国以及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广大觀众的喜爱,曾多次在全国获奖。乌兰牧骑的事业成就了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演出团队,同时锻炼和造就了一批造谐很高的人民艺术家。60年间,培养出了像牧兰、拉苏荣、金花、德德玛、图力古尔、伊巴达荣贵,希乌日图,等一大批在内蒙古家喻户晓的优秀艺术家,他们的歌声唱响了世界。

三、乌兰牧骑的新时代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为乌兰牧骑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增添了不竭的动力。

(一)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农牧民们的日常生活,为乌兰牧骑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植根于人民之中。乌兰牧骑民族民间舞工作者要拜人民为师,弘扬文艺志愿服务精神,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当年,队员们经常到老乡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老乡的院子不干净不能走,老乡家的水缸不满不能走,账目不清不能走。在新时代,乌兰牧骑在农村牧区演出,不一定要住在百姓家里,但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一专多能的优秀传统不能丢,要一如既往地保持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光荣传统,建立培养全能型演员的机制,保持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本色。以最好的状态为最基层的群众倾情、倾心、倾力演出。

(二)走人生活、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扎根人民

乌兰牧骑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是永远根植基层,根植群众,要到老百姓身边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越是边远地区的群众,越需要文艺工作者为他们送去欢乐和文化,越需要文艺作品来传播党的声音和关怀,在把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的同时,乌兰牧骑也能够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获得珍贵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牧民们放羊、策马奔腾的动作,随意哼唱的民歌,跳舞时发力的方式,都能给演员们很多启发。这些是学院里和教科书上所没有的。乌兰牧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三)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党的十九大,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程,乌兰牧骑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期。习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极大鼓舞了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的士气。要把总书记的关怀作为动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农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各级乌兰牧骑队员和文艺工作者,一定要不忘初心,肩负使命,心系人民群众,甘于艰苦奉献,继续不畏艰辛,顶着烈日狂风、冒着严寒酷暑,为基层农牧民送去精神食粮和党的关怀,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奉献力量。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为牧区群众搭起连心桥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
乌兰牧骑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接过光荣的接力棒
浅谈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让乌兰牧骑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创新中前行的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