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018-03-28 04:49蔡明玉
商情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

蔡明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文章主要阐释的是地理环境对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一定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概述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一般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概念,这里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当然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是文化,却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制约力。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关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与影响,“我们不主张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动因、文化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的移动等完全归之于地理环境。”

1、疆域辽阔完整——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

中华民族栖息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太平洋西岸。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广大的疆域,纵深的腹地,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

广阔的天地。中国疆域完整,黄河、长江两流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其势宜合而不宜分,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2、外部封闭隔绝——封闭内敛的大陆型文化

从地理环境看,三面陆地,一面临海,北面多沙漠,西面从北到南由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把中国和西亚隔开,东面和南面是大海,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也是造

成中国文化独立发展、自成體系的原因。

针对中国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隔绝的半封闭的大陆之上,大陆型文化所面对的外在环境比较稳定,故较安土重迁、保守,不要求创意创新及想象力,从而形成自我封闭、向心凝聚和独立自足、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外部封闭隔绝也使闭关锁国政策易于长期实行,加上历代的统治者禁止海上交通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国力趋向衰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门户洞开,节节失败,国人觉悟到要向先进的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曾有开放性:如西汉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唐朝文化就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允许外国人到中国经商、留学,甚至参加科举考试和出任官职;唐朝社会人士也很接受外国文化,很多人都喜欢穿胡服,以及欣赏外国风格的歌舞表演等。

3、多样的地形气候——多元格局的文化形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复杂的地形地势和气候使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①.地形东西有别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千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地区多处于第三阶梯。地形多样,既有广袤的平原,也有纵横的山脉,还有蜿蜒的海岸。“不同的地形,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孕育了不同的人文,铸就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国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既哺育了古代文人,也造就了富有特色的中国山水文化,主要表现在游览、文学、和绘画等方面。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以山比仁,以水喻智,以物比人的品性格调,屡见于中国的政论、品文和文学艺术中。特别是魏晋以后,文人墨客盛行游山玩水,在文学界形成了山水诗派,在绘画界有山水画派。

②.气候南北有异

气候从南到北,既有热带,又有寒温带,气温差异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期,对农民的垦植发生吸引,所以形成人口南移、文化南进的趋势。以年降水量400毫米为界,中国约略分为温润的东南和干寒的西北两大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前者被人们开辟为农耕区,养育出一种以定居农业为基石的农耕文化;后者则成为游牧区,繁衍出以游牧为生,善骑战的游牧文化。农耕与游牧文明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主体。一般来说,农耕民族依恋土地,重农轻商,居安思稳,保守平和;游牧民族迁徙不定,重牧轻农,勇猛好斗。在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有过长期的对垒,如军事上有长城的建筑、战争的对立,文化观念上如中原与周边,内地与边疆,蛮荒之地与礼仪之邦等的对立。

如果以长江为界简单地把中国划分为南北两大块的话,南北文化存在着差异。学者刘申叔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间,多尚虚无。”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干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候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细腻、灵捷、浪漫、精明。鲁迅在《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谈到“: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著名学者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人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林语堂抓住南北人文的差异特点说“: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体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喜欢吃大葱,爱开玩笑。他们是自然之子……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如果以区域细分的话,在中华土地上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台湾文化、西域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三秦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锦绣中华的历史画卷,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奇葩。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