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2018-03-29 00:07夏世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学岗位院校

文/夏世杰

高职院校需要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让毕业生获得高质量的就业。高职人才培养要“对路”,必须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面向市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采取校企双向互动的方式,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适应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向”培养服务。

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高校扩招等因素引起的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应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育。职业素养是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它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职业素养内涵大,除了专业,还包括敬业、道德和态度等,可简单概括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

一、通过“两课”教改,结合职业理想全程教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现代教育要求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不断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积极进取和强烈竞争的意识。鉴于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层次,我们首先要通过社会体验教育他们成人。成人就是要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可以把职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工作,以职业理想教育为切入点,这既符合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又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学校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较稳定的道德品质,并在以后职业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即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合格的职业人。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比如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改革、考试方法改革,实现“两课”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人文素质同样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院校可以通过设置人文选修课模块,鼓励学生选修各种人文课程,如大学语文、美育、艺术欣赏等,开展诸如人文知识讲座、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网页设计比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文学、艺术特长,为人文素质拓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岗位针对性,使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二、通过社会实践,内化职业素养,培养行业精英

职业素质教育不可能完全由课堂来完成,也不可能由学生“独善其身”来达到,学校要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社团活动、创业创新活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现代企业要求职业教育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把品质教育和日常行为培养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公共道德、言谈举止、待人处事、遵章守纪等方面的培养,把品质教育从无形量化变为有形量化。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伊始,就应该依据就业市场,缩短高职教育与企业间的距离,搭建“校企协作”的人才培育“直通车”。以各种形式和方法训练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校时期就开始逐步了解社会需求,循序渐进地理解今后将从事行业的特质,以工作的态度和方法要求自己,为毕业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它让受教育者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性,在主动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中获得健全的发展,形成积极进取的个性。依托校内外实践平台,将学生活动表现与日常行为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把专业课实习与学生职业性岗位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双导师指导,提升与内化职业基本素养。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现社会需要,才能在未来把所学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有效运用到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利用知识服务社会,才能逐渐把社会的价值尺度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尺度。

三、通过工学结合,打通就业通道,培育适销对路的人才

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明显地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要求以市场为需求,以企业或行业为依托,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工学循环式”教学,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间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通过工学结合,将能力目标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建立具有明确行为化目标的能力分解表。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得到锻炼与提高的同时,对事业、对人与人的关系、对人与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意识等,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结合要求学生根据市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使学生对特定职业岗位有更深刻的体验与认识。从而实现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学校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逐渐形成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一定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让他们提前介入职场,了解社会,从而打破学校的系统封闭状态,使育人工作由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完成。

通过工学结合,形成学校与社会互动,学校融入社会,紧盯市场动向,紧跟人才风向,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参与相关行业企业真实实践,从而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企业,能更快地从“学生”变成“准职业人”,最终更快更好地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有竞争力的职业人。

工学结合还可以让高职院校清楚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具体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从而灵活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方式与方法等,让学生适应企业特定岗位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使学校培养学生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职业素养本位”原则,把满足岗位需要的职业素养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在学生创新、发展个性、适应市场上下功夫,唤起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悟性。完备的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更不是仅仅依托“职业素养”课程就能够完成的,我们要把它贯穿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既要课程化,还要全程化。通过入学教育、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等途径将职业素质教育项目化,把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纳入养成体系。并在顶岗实习中明确素养学习和考核要求,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程化。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只有紧紧把握其“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培育为主线,才能在人才培养上创造特色,持续发展。

[1]尹敏.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2]夏世杰.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影视艺术类高职教育策略——以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科技,2015(11).

[3]张伟敏.高职德育内容的社会性和职业性[J].新西部(下半月),2008(4).

[4]魏芽芽.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及其培育路径探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6).

猜你喜欢
工学岗位院校
盐工学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盐工学人
——沈 妉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学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